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与学本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情感的存在方式问题,始终是审美阅读理论难以把握的难点。从现象学角度对这两方面作出存在论的描述,以期为审美过程的体验和诗性把握提供理论上的说明,审美阅读绝不仅是理解、提取作品意义的一个环节,而是学本身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纯文字版的文本阅读一直是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学生的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感知美获取美的方式,靠着阅读,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文学天地里任意驰骋,适当的课外阅读拓开了语文教学的天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网络文学势不可挡的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种文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以审美意识形态的方式,表现出了其用以立身的文学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传播主体、社会时代研究、网络载体、阅读主体等角度对造成两种文学: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的差异、文本特征和审美方式的差异、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概括出网络文学在审美体验诸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网络文学未来发展应把握的审美导向。  相似文献   

5.
站在母语文化的背景下教学文学作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儿童进入审美的文学阅读境界呢?我把儿童的文学阅读审美接受分为四个维度:形象性接受维度、理解性接受维度、想象性接受维度、冥想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是指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起到现在为止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其问的创作流派众多,体裁多有尝试和突破,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诗歌大家丰富了诗歌的精彩舞台。对于现当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从审美这个角度切人,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的韵美,感受时代的脉搏。那么,应该把握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哪些审美特征呢?  相似文献   

7.
金振华 《学子》2013,(4):59
文学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的主动脉,决定整个课堂主题的循环走向。它既是一项实用性的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活动。实用性源于对它文字底蕴内所包含的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与人生况味的应用,而它的审美性主要是对文学本身,包括体裁、题材、嵌入文字的画面感和感情,以及音韵等的领悟与欣赏。简而言之,文学阅读的实用价值直指现实生活,而其审美价值直指人心。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来说,追求这种文学阅读的实用性固然重要,但是其审美泉源在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8.
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的审美能力经过多种方式的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来。这里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与艺术作品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1](P12)审美教育方式之一是阅读,而且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一也是阅读。因为,"阅读是由视觉转向大脑对  相似文献   

9.
处在当前的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体验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及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特征及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策略,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审美思维是文学阅读的一种理解方式,通过阅读者对作者作品的审美欣赏活动,逐步从审美感性认识走向审美理性认识。在观照和体验中,审美思维表现自身的情感属性;在期待和融合中,审美思维呈现独特的理解艺术;在自在和自为中,审美思维实现鲜明的读者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