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传统翻译"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以公示语翻译为中心,首先分析公示语的功能,再着重联系功能翻译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评论《飘》的两个不同中文翻译版本中的是非句的翻译特色,考察是非句的不同形式和所对应的语用功能,寻找实践性更强的翻译指导理论。在翻译是非句时译者不应仅分析是非句形式所代表的语境,也应注意不同形式所具有的语言功能,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去复述原文的风格和神韵。  相似文献   

4.
彭芹 《考试周刊》2012,(56):70-71
"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本文以英语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说,对新闻标题根据功能分类并进行解释说明;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不同功能下的翻译特点并总结其翻译策略。作者力图发现文本功能下的"功能对等"翻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一向被视为道家学说的集大成和经典之作,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之下,先后出现了很多译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新的视角,对其中三个英译本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翻译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7.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基于社会学、符号学的语言学理论,在理论深层次上与描述翻译学息息相关.由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理论能够为描述翻译学提供一种更为细致、有效的研究途径.二者的理论相关性研究将促进翻译研究和语言学研究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论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翻译的社会符号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翻译批评一直以来引起广泛的争议,人们往往从一个视角去批评另一个视角下翻译的文本,并提出对与错,忠实与否等翻译标准。随着翻译研究从规定性向描述性研究转向,翻译批评也应向描述转向,客观描述翻译行为和其背后的原因,用历史和时代的观点去辨证批评、分析翻译行为和翻译活动。立足译者主体性、文本意义不确定性及文本阐释的多样性,结合伸出你的手献出一点爱的多种英译,运用文献法、语料分析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对等理论视角、功能视角和读者接受视角对该翻译进行翻译批评,可以发现很难对其进行规定性判断。因此通过对Holmes的翻译学结构图的改进出发,分析出在翻译批评中应采取描述翻译批评模式,用描述的方法去分析译本和翻译活动,从而达到构建描述翻译批评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它认为翻译这种行为,应具有一定目的并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的采用应在预期的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进行,这一理念对广告翻译有显著意义。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浅析其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形式,译者承担着破除文化障碍、避免文化误解、忠实传达原文意义的责任。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把文本的意义对等放在首位,对跨文化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月亮与六便士》第五十章为例,通过对译本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功能对等理论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对等历来都是翻译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但传统的翻译研究只集中于语言形式、意义、信息、功能、效果等层次上的对等,而忽视了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因素这一本质特征,很少从认知对等的角度去研究翻译。鉴于此,本文以陕北民歌的英译本为语料,通过对意象图式、隐喻转喻、框架映射、原型理论、映射等认知方法的分析,来具体说明译者如何通过这些认知手段使原文和译文达到认知性对等。  相似文献   

12.
忠实与背叛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中长久争论的话题。传统翻译论中的忠实与背叛都是在原文本具有确定的中心意义的条件下探讨的。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翻译理论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却是在否认文本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拓宽了我们对忠实与背叛的认识,解释了为何在不同的时代甚至在同一时代都有各种译本存在的事实。在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说明绝对的忠实只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而翻译只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翻译即是语言模因在不同语言间的复制传播过程,在该过程中,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在音、形、义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将从这种对应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外来词的翻译方法,以期对外来词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译者的认知能力与译文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就是意义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再现。而意义的形成与人的认知关系密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逐年增多,还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从译者的认知能力来探讨译文质量的研究还不多。文章从认知视角、认知结构和认识逻辑三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认为译者的双语语言文化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对译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决定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5.
母语文化课与外语翻译教学的有力结合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保障之一,尤其是理工类高等院校。本文将从阻碍翻译教学的一个因素——对母语文化课的认识误区入手,讨论母语文化课在翻译学习中的功能及对翻译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于紧缩句的研究著作很多,成果也颇为丰富,但紧缩句的日译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从笔者所查阅资料看,有关紧缩句的日译方面的文章大多是从汉语角度来分析的,即:角度相同。紧缩句本是一种以单句形式表达复句意义的句式,那么这类句式在日译时该如何处理?本文尝试着从紧缩句的日译着手,从日译后的形式出发,对汉语紧缩句的日译作不同角度的分析,也试着探究日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语言学来看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主要就是从意义和功能的角度来考察两个语义系统之间的转换。对于不同语篇的分析,也是从整个语篇的语义出发,确定其中具体部分的意义和功能,从而找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更好地在翻译过程中对不同语言的语篇进行磨合。  相似文献   

18.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从语音、顺序、形象、数量和时称等角度探讨诗歌篇章层的象似性翻译转换问题,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采取象似性的视角和切入点有助于传递诗歌的形式意义,实现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本出于保密、观望、礼貌等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较于普通文本更频繁地使用模糊语言。本文结合实例,借用法国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翻译释意理论,探索政治文本中的模糊现象及翻译方法,指出译者的认知在原文模糊语言理解中有重要作用,政治文本模糊语翻译的标准是追求意义对等而非表面上的语言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语言的具体翻译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政治文本翻译的质量,也有利于加深对释意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评价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贡献。评价理论重点研究语篇中的态度资源、态度来源及语篇姿态。它是语篇分析的有效工具。翻译理论历来重视对语篇中态度意义的研究,但缺乏可操作的工具。我们的研究表明,评价理论可以作为翻译中的态度分析工具。此外,评价理论对语篇中的对话性研究对于翻译研究也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