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多以游牧为主,而生活在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从事半农半牧或完全农业生产的较多,他们大多集中于乡村中。以伊犁地区乡村中的哈萨克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犁哈萨克族乡村民主改革运动过程的叙述和评价,来反映20世纪50年代新疆社会改革运动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新疆历来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备受重视的领土,自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汉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到后来唐朝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的的最高统治机构,一直到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定新疆、二十七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并在新疆各地筑城设营驻扎军队以戍边,其中以伊犁惠远城是为大城,为新疆各地总会之所。  相似文献   

3.
察哈尔营西迁新疆博尔塔拉后,作为清朝的驻防部队,与清朝在新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相始终,对新疆伊犁、博尔塔拉地区社会的许多方面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察哈尔移驻博尔塔拉后的戍守与开发问题,作一粗略的述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清朝收复新疆。为了恢复地区生产,维护地方秩序,设立了临时性统治机构——善后局。善后局的设立对平复新疆战后创伤、发展新疆经济、维护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础。善后局在短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与善后局员工的尽心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作为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新疆高等教育事业,我们在反分裂的问题上,立场必须十分坚定,旗帜必须十分鲜明。结合这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笔者就如何做好高校的反分裂工作,谈几点看法。一、澄清几种认识(一)新疆的民主进程是渐进的,而且是向着更加民主、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的。新疆各民族正式形成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从清朝开始的。建省前,新疆实行军府制,清朝政府在伊犁惠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伊犁将军前后延续了149年(—,年新疆建省后,仅辖伊犁、塔城两地驻…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新疆哈萨克族媒体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了新疆哈萨克族媒体语言使用的情况.解读了哈萨克族如何选择与使用媒体语言这一问题,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语言生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评介刘广琴,万雪玉一部专门研究近现代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的学术专著——《新疆哈萨克族迁徙史》,由该书编写组编写、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书是“献给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礼物。它的...  相似文献   

8.
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伊犁地区在新疆中西部的伊犁谷地。乌孙以及后来的西突厥、察合台汗国、准葛尔汗国都曾建国于伊犁。在清代曾是新疆的首府,曾有41个民族,200多万的人口。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及蒙古等民族都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新疆据说有马100多万匹,而伊犁就占了40万匹。天马已是伊犁马的代称。天马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清朝与哈萨克族的政治交往和贸易往来两个方面入手,史实性地记述了双方自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关系的确立与发展。进而从中剖析清代边疆政策的特质,重点解读了清朝对哈萨克族实行的特殊的边疆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0.
永贵是清政府委派到新疆的第四位伊犁将军,虽任职时间不长,但劳绩颇多,在新疆和伊犁的开发建设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清朝经略新疆初始之轨迹。  相似文献   

11.
42 杨增新集权步骤之一——改伊犁镇边使为伊犁镇守使。新疆建省后,政治重心从伊犁移到迪化,新疆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但是伊犁将军仍然保留,还有相当大的权力,还负责伊犁、塔城地区的军事和满、蒙、哈萨克事务,使伊塔地区成为事实上的特权。在伊犁将军之下,设有左翼副都统一员,随同将军驻惠远城办事,另有右翼副都统一员分驻塔城,接办参赞  相似文献   

12.
伊犁哈萨克族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掘和利用哈萨克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规避伊犁旅游业遭遇的"瓶颈"-季节性旅游问题,努力实现从纯粹的"客位"参观旅游向"主位"参与性旅游和从利益的对立体向利益的共同体这两个重要转变.加快伊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哈萨克族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28 新疆建省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于1726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节惠远。下设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各大臣,分驻全疆各地。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在民政方面,新疆实行着三种制度:在汉族聚居的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等地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州县制。在吐鲁番、哈密及蒙古部落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在南疆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地方,实行的是伯克制。军府制在新疆实行了100多年。阿尔泰地区那时尚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  相似文献   

14.
到乾隆二十三年为止,清政府在西域相继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势力,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直接的统治。以伊犁将军为核心的军府制在新疆建立起来。这种制度的基础是军队等军事力量的强大和集中。惠远城的兴建正是为了驻防八旗官兵的居住,而且由于也是伊犁将军的帅庭,这赋予惠远城很明显的军事功能。惠远城的这种军事功能,既符合军府制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军府制体制的统治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推行所谓的“新政”,相继在新疆境内办了不少学校,但所有的学校均不招收女生。二十世纪初,在妇女要求自身解放的强烈呼吁下,清政府不得不放松对女子教育的限制,1907年,清政府教育机关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承认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力。与此同时,伊犁将军长庚创建了新疆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女子琼玉学校,不过,这所学校不久即随清朝的灭亡而停办。清朝灭亡之后,杨增新攫取了新疆的军政大权,从而开始实施其愚民统治。在其主新时期,新疆的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远远落后于清末的发展水平,因而就更谈不上注重  相似文献   

16.
清代在吐鲁番地区设置的最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就是札萨克旗制。本文细致考察了清朝在吐鲁番地区实施札萨克旗制的背景以及在统一与建设新疆中的作用,并通过清朝与额敏和卓在吐鲁番势力的消长反映了清朝中央政权对吐鲁番以及整个新疆统治力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清代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源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在阿尔泰地区较大规模的出现是从道光初年开始的,同治三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以前,清朝对哈萨克防堵、驱逐比较严厉,但仍有一些哈萨克潜入阿尔泰地区,同治三年以后随着十二柯勒依部哈萨克迁入哈巴河地区,北部阿尔泰淖尔乌梁梅的大量哈萨克进入阿尔泰地区内附、潜居,这一地区逐渐成为哈萨克在中国的一个主要聚居地。哈萨克大量进入阿尔泰地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在为以后科、阿分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为恢复和发展新疆地区长期遭受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在新疆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开发活动。其主要的一项经济活动是兴办官牧厂。新疆有着土地辽阔、草原宽广的优越自然条件,因此清廷因地制宜,配合各种环境,在新疆各地设立了官办牧厂,规模较大的有伊犁、...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的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哈萨克族的先民。"哈萨克"这一名称最初见于十五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得出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于宗教、婚礼、丧葬、节庆等礼俗活动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生活环境变迁是制约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