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工作鹾力是指教师个体长期暴露于压力工作环境而又无法对其有效应对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其本质就是人与环境系统的机能障碍问题。教师工作压力的消极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特提出了教师压力管理的心理学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服装的流行源于社会消费,而社会消费则是建立在社会上人们的需要之上的。 需要是人们生理或心理的一种缺失状态,它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具有周期性。当需要被激发到足够的强度时,即成为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的援助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人群,常常最先敏锐地感觉到变化和冲击。同时,他们又处于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因而环境中的各种诱发因素极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内认为:“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当个体原有的心理行为不能随着外界的改变而调整时,那么个体就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学习是人类最富有意义的基本活动,是人类行为塑造的基础和教育的前提,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延续、进步和发展。一般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或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古今中外特别是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关于学习的性质有种种不同的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注意到,学习活动会使有机体的行为发生持久性的变化。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会使人的认知结构、思想观念等心理特征发生变化。神经生理学家们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学习会使有机体的一些生理指标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学习将使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和生理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学习过程是  相似文献   

5.
压力与生活伴随而存在,人活着就有压力,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压力的人生。外在的环境出现了变化,或者自己的内心出现了变化,或者环境和我们的内心一同变化,压力就会产生,内心会出现不舒适的感受。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引起个体生理、心理、行为上的改变;如果是持久的或者是爆发式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个体的病理性表现,产生心理疾病或者躯体的慢性疾病。如此看来,承受压力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对于感受到压力的个体而言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才能根治压力,也才能减少压力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挫折与抗挫折能力在心理学上,当个体在实现行为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致使行动受阻、目标不能实现时,称之为受到挫折。日本教育学家大桥正夫认为:"由于某种情形而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状态,叫做挫折。"《心理学词典》对挫折做了如下的解释:"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活动的客观情景。"综上所述,挫折的产生与个体在活动中遇到的某种障碍有关,同时是与人的目的行为有关的一种特殊状态。通过调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紧张也称职业应激,一般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因为客观工作需要超出了个体主观应对能力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以及由于不能满足需求而引起相应功能性紊乱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各种职业人群都会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其职业生活中体验到职业紧张。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劳动条件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世界正在成为紧张的世界。职业性疾患的发生趋势逐渐由躯体性疾患向精神性、心理性疾患发展。职业紧张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卫生学、职业卫生学、行为医学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受…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上,情绪通常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换句话说,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且表现为喜、怒、哀、乐等特殊的内心体验。情绪状态之发生,虽能为个体所体验,但对由之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不易为个体本身所控制,因此对个体生活极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破坏行为的心理动因及疏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破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科的重视。心理学认为环境破坏行为的产生与行为者的态度、动机、消极社会心理和非理性决策等密切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态度理论、社会影响技术和责任归因等有助于改变人们的环境破坏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时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危机期”,这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期。身心的急剧成熟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而伴随着这个年龄特征的学业压力、常规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自我适应压力等都使青少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生在处于极度困惑时,若处理得不好,这些压力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良行为反应或出现过激行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出现心理行为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辍学、自杀,但若处理好了.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其成长。因此,如何帮助中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师范生初上讲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过度的紧张亦称怯场,是不能适应教学环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可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变化,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以致把苦心经营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统统化为一片空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障碍呢?这要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加以探讨。所谓内部原因,是指由人的心理品质构成的原因,它是产生紧张心理的主要根源。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标志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师范生的自我意识大多已从生理上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全面的自我意识,倾向于在较高层次上(包括生理、心理、与  相似文献   

13.
心理发展中的遗传和环境效应问题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笔者从行为遗传学的角度对心理发展进行了解释,并提供了目前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证据。在此基础上重申,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体心理发展,遗传是发展的基石,环境的决定作用是在这一基石所确定的潜在范围内有选择地进行着;不能因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就简单抹杀了环境的作用,而应正确对待基因和环境的效应,在对个体行为进行干预时必须首先考虑到个体的遗传特性,在其遗传特性的基础上施以相应的环境影响,力求在个体遗传特性与环境影响之间达到最佳的拟合。  相似文献   

14.
论运用挫折理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心理学上解释为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引起心理挫折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正确地掌握心理挫折理论能极大地推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梁宝仪 《教育导刊》2004,(11):32-34
心理适应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心理适应的能力。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态度、情感、性格特征、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心理适应可分为不随意适应和随意适应。前是指上述诸方面在周围环境孺染或影响下,不需作出特别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而后则要求个体以意志和理智来促使自己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6.
心理环境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考夫卡(Koffka)和勒温(Lewin)对场、行为环境等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的观点,把"环境或个人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任何具体的心理事件都在这个整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制约和调节,并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一系列新名词.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挫折心理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顺利实现时的情绪状态.适度的挫折心理可能增长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验、磨砺个体的意志品质.然而,挫折心理过于强烈、过于频繁,则容易引起行为偏差,导致种种心理疾病.小学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未成熟时期,心理承受力一般较差,更容易出现棘手的问题.本调查拟初步分析探讨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敏感区,小学生挫折忍受力和小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与方式等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白洁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107-110
进入大学阶段,个体的生理已渐趋成熟,但是在心理上,由于经验的缺乏、社会知识的不足以及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这个时期个体的心理会有诸多问题产生。尤其是环境对大学生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中的矛盾与冲突时时影响着人的心理,当大学生无法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时,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进而产生消极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校园内部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网络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挫折"挫折"一词,《辞海》解释为"失利、挫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失败、失利";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景。"人的行为总是有一定的目标,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条件变化多端,个人往往难以控制。因此,人的行为目标有可能顺利达到,也有可能受到阻力,  相似文献   

20.
我将这则"遭遇裸站"的新闻读给研究心理学的妻子听.她的第一反应是问:"这个老师是生理老师吗?是美术老师吗?他以前有类似行为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她初步判断这位老师有心理疾患,并认为老师"心理有病"是体罚学生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