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高师学生心理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增设互动方式,使学生体验"能学";指导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巧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坚持学"。  相似文献   

2.
浅谈班主任在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在国际化石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由"中学"到"大学"的思想转型,培养学生由"自我"向"集体"的团队协同意识,增强学生由"了解"到"热爱"的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由"国内"到"国外"的国际化视野。实践证明,班主任制度不仅使教师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也使学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及时认知专业并培养专业兴趣,更能使学生提高国际化人文与业务视野,这些均为国际化石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雪梅 《考试周刊》2012,(36):181-182
"快乐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育融合于教学中,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从而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愉悦。教师要拿爱给学生打造一个愉快的世界使学生好学,用心给孩子建构一个学习的模型使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4.
张林仁 《考试周刊》2011,(21):66-67
如今教师点名学生回答的教学,淡化了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提问。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使学生"敢问";创设主动参与的情景,使学生"想问";提供内容和机会,使学生"可问"。  相似文献   

5.
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一要奏好"源泉曲",提高课堂参与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使学生"想学习";二要奏好"主题曲",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会学习"。三要奏好"保障曲",培养健康的学习情感以及良好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爱学习"。  相似文献   

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难免会不时对学生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受到批评而不敢去做某件事,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但如何让"问题学生"口服心服,怎样才能使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效果呢?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正常的"批评观",并将"批评"做为一门艺术,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绿色教育"是一种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和谐效应,促使学生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和蓬勃朝气,并符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内涵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孙林霞 《考试周刊》2011,(40):52-52
如何使作文教学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界;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情思飞越,纵横捭阖,绽开新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作,使学生想写、会写?只要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去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就会"满园春色关不住,文意盎然笔端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我从思想上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核心是"爱心"。表扬,是对学生的"爱";批评,也是对学生的"爱"。为了使批评容易让学生接受,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者必须研究批评的场合、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大学物理"绪论课的作用以及如何组织"大学物理"绪论课,并指出"大学物理"绪论课不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课的重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课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大学物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的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的现象一直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和教育学家头疼的问题。"学生互评"机制将真正使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使这个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乔景肖 《考试周刊》2011,(41):65-66
对于对话教学,本文作者思路如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对;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对话";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多角度思维。  相似文献   

14.
写好日记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日记水平,能使学生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近几年来,我努力在"兴趣日记"上下功夫,对所教班级的日记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殷德田 《职业技术》2009,(12):32-32
所谓诱思法,就是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  相似文献   

16.
"知识传授"、"思维发展"和"情感激发"是教育学生的"三重目标"。与此相适应,教师赋予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必然王国"境界、"过渡"境界及"自由王国"境界。教师应坚持"三重目标"相统一,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情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俞树平 《考试周刊》2011,(31):75-76
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一头栽在数学上"。数学成绩的下降也造成了总成绩的下滑,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这使学生因此对高中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正确使用"导课艺术",使学生对于高中数学从"畏之"到"乐之",使学生学得愉快,使教师教得轻松,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定位与安排预设,使"生成"事倍功半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预设,真正让学生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陈璠 《成才之路》2010,(21):33-33
数学课堂教学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得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  相似文献   

20.
卢成忠 《考试周刊》2010,(34):183-18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做到以下几点:创新评价机制,使学生"敢问"、"愿问",激发问题意识;创设问题该情境,使学生"想问"、"爱问",培养问题意识;引导问题探究,使学生"善问"、"会问",强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