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趣事与物理知识有关.不信你看: 1.爱打乒乓球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瘪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这是因为球内空气在开水中受热,体积膨胀,且空气的膨胀强度大于球壳的膨胀强度,球内空气在膨胀过程中虽受到瘪球壳的阻碍,但空气膨胀产生的力会超过瘪球壳的阻力,使瘪球壳重新鼓起复原.  相似文献   

2.
一、球壳胀还是球内的气体胀 我在教《气体热胀冷缩》时,采用了不同的教法,取得了不同效果。 第一节课时,我将一个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过了一会儿,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都回答:“乒乓球鼓起来了。”接着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很多学生认为乒乓球壳受热后鼓起来了,有少部分人还在偷偷地举手,我点了一位同学回答:“是球内的气体受热后使球壳鼓起来了。”这时我马上肯定:“对!这个同学说得很好,确实是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外壳鼓  相似文献   

3.
四月中旬,笔者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张洪鸣老师执教的一节科学课《乒乓球又鼓起来了》。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反复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我们都以为本课己完满结束了,但张老师又抛出一句“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让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那鼓起来的乒乓球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呢?”“空气受热,体积会变大。那有没有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小呢?”“有没有物体受冷后体积会…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主动地观察周围事物的渐变过程,并能用“渐渐”来表示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的变化。2.发展幼儿持久、细致的观察力。1.观察充气玩具渐变,理解“渐渐”。出示瘪充气玩具问:这是什么?用什么办法使它变鼓起来?(估计幼儿说吹气或打气)观察充气玩具渐变——教师吹气后问:瘪了的充气玩具怎样鼓起来?(若幼儿回答是吹的,再辅助提问:是一下子鼓起来的吗?)如果要让鼓起来的玩具再变成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讲“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安排了两课时,而气体的这一性质的实验观察,是重点之一,又是难点,教材专门安排了近一课时进行教学,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教材设计的观察实验都有必要改进。教材的设计是:“思考1:乒乓球被踩瘪了,只要没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以下两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有道理?1是乒乓球的外皮受热膨胀鼓起来了。2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球的外皮鼓起来了。”教学时对上述设计的疑问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2”。根据设计目的及实际选“2”是对的,但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应…  相似文献   

6.
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中,我分别用一只不瘪不破和一只又瘪又破的乒乓球,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学生发现,不瘪不破的乒乓球浸入热水里能鼓起来,而又瘪又破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时,鼓不起来,却有气泡冒出,并能闻到特殊的气味。学生确信,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跑出来了。把破乒  相似文献   

7.
热胀冷缩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度又极低,为了让学生“眼见为实”,我们利用各种实验材料,作了多方面的尝试。1气体热胀冷缩现象用一个吹过的气球,吹一点气,使其在半瘪的状态,然后将其浸入热水中少许,取出,气球比原来鼓胀多了。是什么使气球鼓起来了,结论不难得到,是气球内空气的热胀效应造成的,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放在冷水中稍浸,球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则为气球内空气缩小的原因。如图1所示。2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我们也可利用温度计模型来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不仅现…  相似文献   

8.
一、根据教材内容选好演示器材 1.选择演示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要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选择的器材要能清楚地显示出需要观察的现象。如《气体热胀冷缩》,选择仪器时,我用250ml大烧瓶,在瓶口上套一个红色气球。当气体受热时,气球鼓起来,气体遇冷时,气球变瘪。由于仪器大,观察对  相似文献   

9.
一、热力环流1.形成成因: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气压梯度(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2.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如下图中A′处的高气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高度B′处和C′处的气压而言的。若A′处的高气压与近地面A处的低气压相比,气压…  相似文献   

10.
空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袋、烧杯、可点燃的香一根,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找空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塑料袋实验: 先用手压一压。 (观察到:瘪的塑料袋鼓起来,因为它被空气充满了。 ) 其次,用书扌扇 扌扇 ,头发飘起来,脸上有空气流过的感觉。 (思考后明白:教室里有空气。 ) 再次,出示水槽和空的烧杯,学…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和小朋友到场地上一起去吹泡泡,每人一个小杯子,一根小管子,杯里盛着肥皂水。「呼——」一下子吹出了一连串的肥皂泡,这些肥皂泡在空中飘飘扬扬,散了开来,原来没有颜色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忽然变成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和小朋友到场地上一起去吹泡泡,每人一个小杯子,一根小管子,杯里盛着肥皂水。「呼——」一下子吹出了一连串的肥皂泡,这些肥皂泡在空中飘飘扬扬,散了开来,原来没有颜色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忽然变成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老师,你看!肥皂泡都变成彩色的了!」「这是太阳帮的忙呀!因为太阳有七种颜色,能在肥皂泡上反射出来,所以肥皂泡变成彩色的了。」「老师,我们刚吹出来的肥皂泡是向上升的,怎么一会儿又降下来了?」「肥皂泡里的气体是我们吹进去的,刚吹进去的气体是热的,比空气轻,它就随风升上去了,过了一会儿,肥皂泡里的气体冷了,比空气重了,所以就降下来了。」小朋友吹着美丽的肥皂泡,玩得真高兴啊! 乒乓球瘪了今天体育活动,张老师让小朋友练习打乒乓球。小忠一不小心踩着了乒乓球。小忠捡起球一看,乒乓球瘪了。小忠拿着球,走到张老师跟前说:「张老师,我不小心踩瘪了乒乓球,这可怎么办呢?」张老师拿过乒乓球一看,笑着说:「不要紧,我有办法。」张老师说着,把乒乓球放在一个杯子里,拿起热水瓶往杯子里倒开水。只听见「扑」的一声,乒乓球瘪的地方忽然又重新鼓了起来,又能打了。望着小忠惊奇的眼睛,张老师说:「乒乓球里充满了空气,踩瘪的时候,空气被压紧了,用开水一烫,球里的空气受热后就膨胀了,把踩瘪的地方又撑了起来,所以,乒乓球又圆了。」小忠笑着说:「我懂了。张老师,谢谢您!」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运动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以其打发的变化多端 ,速度之快 ,旋转之多样 ,令人眼花缭乱 ,拍案叫绝 .但也正由于球速太快 ,很多精彩绝伦之处 ,让观众难以领略 .因此 ,国际乒联为了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希望降低乒乓球的飞行速度 ,所以将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 38mm增加到 4 0 mm,以增加小球飞行的时间 .小球直径增加 2 mm,其飞行时间比原来增加多些呢 ?下面利用物理知识简述之 .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 ,增加小球的直径 ,但不增加小球的质量 .为了简化讨论 ,设空气对球的阻力与球的直径平方成正比 ,并且球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 ,…  相似文献   

13.
对这个测g值的初等实验设想如下:如果下落的小球质量接近无限大,例如用中子星的材料,空气的阻力就能忽略,当然不可能找到这种材料.可以选择几个密度不同的小球,再把测出的结果外推到密度无限大的情况,这就能使g值尽可能地准确.小球的材料可以选钨、铁、铝和聚氯乙烯,由于有空气阻力,利用它们测出的g_测值比当地的标准值g=9.806315米/秒~2要小些. 先选钨制的小球,因它的密度比较大,约为20克/厘米~3,小球质量约80克.我们设计了一台气动释放装置,其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一台小真空泵或直接用嘴来获得减压,这样可以很容易把比较重的钨球吸住.把小球释放,它下落了一小段距离s以后,在光门1处的初速度是v_i,距离s不用测出,  相似文献   

14.
听一位教师讲《物体的热胀冷缩(二)》,在提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初步假设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出了多种实验验证的方法。有一种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烧瓶放入热水中给里面的空气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让里面的空气受冷,观察气球的变化。从气球鼓起来和瘪下去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得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小猴和小兔在比赛乒乓球。 2.“哎呀!”球没接住,掉在地上,小兔不小心把球踩了一下。 3.小兔拾起球一看,球瘪了。 4.小兔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小猴哥,我把你的球踩瘪了,没法玩了。”  相似文献   

16.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题的毛病:一是“简洁”,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答案是:“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为乒乓球受热膨胀。”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只会粗糙地说出事物的共性,而不会对事物作出具体分析。二是语言逻辑性差。学生在回答“把滚开的水倒入一个厚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2007,(11)
教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过程。1.带着悬念学习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喷泉,今天在课堂上大家有机会看一看。(教师出示"喷泉"实验装置,然  相似文献   

18.
阻挡摆在轻绳遇到小钉阻挡时,有如下两个特点:(1)摆球的运动速度不能突变,但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发生突变,因而摆球的加速度要发生突变;(2)当摆球摆到最高点的速度v≥gR姨时,摆球可以以小钉为圆心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掌握了这两个特点,就能正确解答相关问题.一、小钉在悬点O的正下方阻挡例1小球A用不可伸长的细绳悬于O点,在O点的正下方有一颗固定的钉子B,OB=d,绳长为L.初始时小球A与O同水平面,无初速度地释放小球A,为使小球能绕B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试求d的取值范围.解析为使小球能绕B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D处对绳的拉力…  相似文献   

19.
27.接、拋球目的:发展婴儿手的动作和视觉的协调性。方法:妈妈将一个小球给婴儿看看,说:“把小手臂伸开,妈妈给你球,你拿住!”当他伸开手臂时,立即把球慢慢抛给他,再让他学样把球抛给妈妈。可多次重复接抛球的动作。28.捧大球,拿小球目的:使婴儿初步感知实物的大小,发展感知能力。方法:妈妈拿着大球对孩子说:“宝宝来拿大球!”当他伸开双手时,轻轻地把大球扔给他。若孩子接不住,就让他走过去用双手抱起球。这时可反复说:“宝宝拿到大球了。”激起孩子的愉快情感。然后妈妈再拿一个小球说:“宝宝,过来拿小球。”鼓励他用一  相似文献   

20.
在古典概率求解问题中,有一类重要而常见的模型:盒中投球与袋中摸球的概率计算问题.由于“球”是否可分辨,盒中盛球数量是否受限以及“球”是否全部放入等条件的制约,使得这类概率计算显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从而使很多同学感到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时心存困惑.本文试图总结几种常见的情况并加以辨析,以期对这部分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1.盒中放球计数问题分析设有r个小球,n个小盒,把球投入盒中.讨论这个问题时,n个小盒是按序编号彼此有区别的.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的因素去考虑:①小球是否可以分辨:若r个小球可以分辨,就是说,它们之间彼此有区别,这时可以把r个小球看作r个不同的元素a1,a2,…,ar;若r个小球不可分辨,就是说,它们之间彼此没有区别,这时可以把r个小球看作r个相同的元素.②盒中盛球容量是否受限.③小球是否全部放入盒中.下面讨论几种常见的典型情况.(1)设有r个可以分辨的小球,将它们随机地分配到n个小盒中.模型1将r个可以分辨的小球全部投入n个小盒,每盒容量不限,共有几种投球方法?问题分析应用乘法原理,每个小球可以有n种投法,所以共有nr种投球方法.模型2将r个可以分辨的小球投入n个小盒,每盒容量不超过1球,共有几种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