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早期 ,在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和新教思想家的影响下 ,基督教婚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婚姻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对婚姻缔结的规定更加理性 ;在婚姻的目的中注入了夫妻感情的因素 ;因此也允许因感情不和而导致的离婚 ,并且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离婚  相似文献   

2.
鉴赏,是读者对艺术运用形象思维,以感情的投入与感情的交流为主的审美活动。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拘泥于一隅之解,对诗文的某些意象进行科学考证、横加"指责",或穿凿附会、主观片面地肢解作品,都无法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而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姥姥的姿势     
鉴赏,是读者对艺术运用形象思维,以感情的投入与感情的交流为主的审美活动。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拘泥于一隅之解,对诗文的某些意象进行科学考证、横加“指责”,或穿凿附会、主观片面地肢解作品,都无法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而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诗文鉴赏中的诗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赏,作为读者对艺术的审美活动,是应该运用形象思维,以感情的投入与感情的交流为主的。如果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拘泥于一隅之解,对诗文的某些意象进行科学考证、横加指责;或穿凿附会、主观片面地肢解作品,等等,那是无法把握作品的真正旨意,真正获得美感的。在鉴赏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夏洛蒂和柯林斯先生,简和宾利,达西和伊丽莎白这几段婚姻的情况为例充分体现了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想婚姻观.通过失败婚姻和成功婚姻的对比得出真正的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实际需要、道德、平等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作家理性上认同城市文化,感情上留恋乡土文化的矛盾心理,使路遥作品在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对立统一中产生了艺术张力,这种精神价值取向使其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一直被誉为19世纪英国第一位现实主义女性作家,她的6部作品全部涉及爱情和婚姻主题,在主人公们的婚姻中,金钱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然而,在奥斯汀对爱情婚姻的描写中,大部分的情感故事,均脱离不了浪漫的“灰姑娘”模式。理想的婚姻与现实的冲突,现实与理想,理想与感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矛盾统一于奥斯汀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从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思想解放的初期到新世纪的今天,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在文学创作上走过了一条线条分明的道路,她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认识是呈上升状态的,由对无爱婚姻的拒绝到挣脱婚姻的羁绊再到完全不要婚姻,其间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从作品中“女奴”情绪的抒发,到女性自我的发现,再到人“本我”的展示,给我们表现了一个女性的全过程和反抗传统婚姻观念的理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时代,回归传统家庭、回归自然本真等基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理性思考的必然趋势.《廊桥遗梦》这部小说正是在这种追求本真、重新发现自我的社会思潮中的典型作品,其文化融合解构清晰地展现出作品所蕴涵的宽容与责任精神,大胆张扬了人性之美,带给了浮躁时代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冷静观察,也...  相似文献   

10.
弦乐演奏是对器乐作品表现和再度创作的过程.演奏者在重现某一音乐作品时,不仅要运用熟练的技巧,更要运用感情和逻辑的力量.演奏者的肢体语言和大提琴发出的音响,以及由流动的音响组成的旋律、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等,使听众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激情和理性.因此,弦乐的演奏应是技巧和感情统一,从演奏的形式上说,应当是理性和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而在描写这类主题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本书中,奥斯汀通过描写四对年轻人的婚姻与爱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文从爱情、金钱与个性三个角度,阐述了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双方的性格也会对婚姻是否幸福产生影响。她既反对为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婚姻和爱情贯穿了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鸰的婚恋题材小说广受好评.王海鸰紧紧抓住当代人的婚恋状态,通过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模式,对婚姻和爱情进行了理性的现实主义思考.这种成功的写作模式,值得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描绘对象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有些错觉会破坏造型上的准确度,而有些错觉却能有力的强化艺术形象,体现出艺术上的准确度,并能使画面趣味横生。过于准确、刻板、理性的造型,反而使画面索然无味,并将富于感情的错觉扼杀于摇篮里,从而降低了绘画作品的格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作品的主人公对于婚姻的不同看法,思考婚姻在面对爱情和金钱时,应该如何抉择?说明女性在对待人生重要选择时应该理性,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离婚>被人们称为现代版<围城>.小说通过三个半家庭的故事放大了现代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痛苦,展开社会大众对婚姻的容忍、信任、理解、责任的关注,探访中国家庭潜在的生活冲突与内心需求,揭示了当今一代甚至几代人面临的现实婚姻状态,平凡中透露出代表性.<中国式离婚>与大众一起思考婚姻生活形态以及价值观的调整与理性认识力,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婚恋题材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对当代国人婚姻观念的关注与思考。这些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国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心理,同时也折射了人们婚姻观念的种种变迁。婚姻观念的演变折射了当下中国人“合则聚,不合则散”的婚姻态度。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新的婚姻观念正在形成,传统的婚姻观念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东西的小说《救命》讲述了一个情节趋向极致荒诞的故事——为了满足麦可可这一精神偏执的女子的过分要求,好人孙畅贡献了自己的婚姻.之所以荒诞而又圆满,原因在于这一故事情节只是抵达作品内蕴——探讨有关疯癫与理性的命题的工具.在生命陨灭的压力面前,疯癫与理性可以转换;当理性无法提供救赎的时候,生命可依托之物只余疯癫;表层上孙畅拯救了麦可可的生命,深层地作为信仰之象征的麦可可通过“疯癫”使孙畅从实用理性的禁锢中同样得到了救赎.  相似文献   

18.
受市场经济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恋爱观和婚姻观也不断在发展和变化,在婚姻道德方面表现较为明显。婚姻考虑的不仅包括感情,更多考虑经济等因素。人们基于婚姻稳定的考虑。选择用“夫妻忠诚协议”来捍卫爱情和婚姻。对于所谓夫妻忠诚协议是否具备效力,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论证支持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观点,并提出对夫妻忠诚协议相关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合成快乐时,他们真正地从感情上和审美上改变了对那幅画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通过阅读要能够把握文本语言蕴涵的丰韵魅力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实现埘文本客观理性的分析;要能够完成个人体悟与文本之间的动态构建,达到主观感情的强烈投入.惟有此,才真正实现了对文本的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