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制药用途权利要求中,给药方式或者用量等特徵只有在能够对制药过程产生限定作用的时候才能够在新颖性或者创造性评判时予以考虑,仅仅体现在用药过程中的技术特徵不能使该用途具有新颖性。  相似文献   

2.
专利的权利要求按照性质划分,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产品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审查指南》中规定,方法权利要求适用于方法发明,通常应当用工艺过程、操作条件、步骤或流程等技术特征来描述.但是,申请人在撰写方法权利要求时,往往会在权利要求中加入涉及到原材料、操作装置或设备、适用对象等与产品相关的技术特征.这些产品特征对方法权利要求是否具有限定作用,如果具有限定作用,那么如何来判断,尤其是在评价方法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时如何判断其限定作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给广大申请人带来了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医药领域日益发展,对于已知药品的第二用途发明申请量逐年迅速递增,在制药用途发明中,各种机理相关的功能/效果的描述夹杂在药品、疾病和机体状况中,使得制药用途发明的保护范围难以确认。本文浅析了机理性限定的制药用途发明,对发明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参考欧洲专利局(EPO)对于机理性限定的制药用途判例以及我国审查实践操作的实际情况,为机理性限定的制药用途的撰写以及审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医药领域的发明中,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故当发现已知药用物质或组合物的第二医药用途时,只能以制药用途型权利要求形式请求保护。然而,由于这种发明的本质通常在于对疾病的治疗,权利要求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与治疗相关的特征,如给药方案等。目前,审查员的做法是:如果表征给药方案的特征对产品的结构和/或组成及制药过程没有产生影响,则一般  相似文献   

5.
给药特征类医药用途发明的可专利性争议在医药用途发明可专利性争议中最为复杂.为疏浚该类发明新颖性、创造性难题,应着重完善新颖性判断中的"制药过程""限定作用"解释,客观化、明确化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合理预期标准.法释义学上的灰色地带决定可专利性的承认与否应主要取决于各方案绩效结果.考虑到我国目前以仿制药企业为主,还不宜承认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行的专利法律制度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专利文件本身决定,而与被诉技术方案无关;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以原告主张的权利要求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由其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共同决定;每个单独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包括"自主保护范围"和"附随保护范围";当出现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的放弃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和专利授权、专利确权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共同决定;含有功能性技术特征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共同决定;具有"隐含"技术特征的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7.
专利侵权诉讼过程中,等同原则的适用越来越普遍.作为等同原则发源地的美国.奉行权利要求的范围为“周边限定”,认为等同原则是基于相应的特征比较下的等同。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曾经采用“中心限定”,如果被控侵权物与专利权利要求相比,符合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则也认为是“等同”,显然,这样的“等同”是技术方案之间的等同,属于“整体等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最新代表性判例Williamson v.Citrix Online,LLC(Fed.Cir.2015)(en banc)、美国专利诉讼与调解委员会(PTAB)2013年发布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中功能性限定问题的四个指示性案例中的Ex Parte Smith案为切入点,分别针对美国司法及审查政策中对于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中权利要求的功能性限定模块方式、程序限定处理器方式的权利要求解释及发明公开要求做出详细分析;以期对我国专利审查及司法实践中对涉及计算机程序的申请的权利要求的撰写要求、保护范围解释及说明书公开程度等标准给出一定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权利要求主题的限定涉及到各个方面,通常对权利要求主题限定主要依据技术上的考虑.如常用对权利要求主题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技术方案本身(如发明点)进行判断.而在专利的维权过程中发现,如果仅仅依靠发明点进行限定,不利于专利授权后的维权.  相似文献   

10.
涉及计算机程序发明专利通常体现为对计算机程序的具体应用。由于计算机程序本身的抽象性和我国专利审查指南对上述发明专利撰写所作的特殊规定,目前此类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经常体现为功能模块。在相关侵权纠纷案件审理中,对此类发明权利要求的解释是否应适用相关司法解释中功能性特征的规定引入说明书的限制将直接影响其专利保护范围的界定。本文将主要着力于通过对域外法的观察与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的比较分析,以期梳理出关于涉及计算机程序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有益规则。笔者认为,至少对于专利权人在说明书中明确表述的发明目的,权利人应当公开比功能模块及其连接关系更为详细的具体技术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专利法对于激励创新和保护公众利益之间的利益衡量。而与该发明专利的发明点无关的实现该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手段,则可以参照美国司法实践中关于"手段加功能"的权利要求撰写方式,明确权利要求中哪些技术特征是功能性限定,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产品权利要求中,对于用途限定的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笔者认为,用途限定无论是对申请文件的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还是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都不应该忽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专利审查实践主要依据《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来认定权利要求属于封闭式权利要求还是开放式权利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在《专利审查指南》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一项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权利要求还是封闭式权利要求。本文认为,通常情况下,应当首先依据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来确定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还是封闭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多个技术特征之间存在矛盾或某些技术特征不清楚的情况下,则需要将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专利审查实践主要依据《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来认定权利要求属于封闭式权利要求还是开放式权利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在《专利审查指南》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一项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权利要求还是封闭式权利要求。本文认为,通常情况下,应当首先依据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来确定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还是封闭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多个技术特征之间存在矛盾或某些技术特征不清楚的情况下,则需要将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Abbott Labs.v.Sandoz Inc.案作出全席审理之后,即确立了在涉及"方法限定产品的权利要求"的侵权诉讼中,方法特征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的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应当区分可预测的技术领域与不可预测的技术领域,对于前者,应当考虑方法特征对产品主题的影响,而对于后者则应当将方法特征纳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5.
药物的用途专利一般是指已知药物的第二用途或新用途专利。对於已知药物的第二用途发明,国际上普遍视为可专利客体。但是,对于此类专利权利要求的表述形式,不同国家在授权时要求各不相同。到目前为止,对於已知药物的新用途专利权利要求,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表述形式,给专利申请人在不同国家申请专利带来了许多麻烦。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品专利保护中表现出来的持续旺盛的需求,这种药物用途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撰写形式。  相似文献   

16.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准确地解释权利要求和确定权利要求范围是判断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关键.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对侵权案件当事方以对现有技术权利要求用语的不同诠释为由,争辩其发明具有现有技术不存在的特征,因而不涉及侵权的相关案件的审理,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个判例,对权利要求用语的限定和解释程序的法律依据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7.
《专利审查指南》在解析权利要求构造时指出主题名称应予以"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在"排水管道"案及《专利侵权司法解释(二)》中也认可了主题名称的限定作用,但在不同的发明中,主题名称是否均能够限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以及如何理解其限定作用似乎仍然缺乏明确的规则,本文拟结合美国司法判例的经验,尝试在权利要求解释的语境下对主题名称的作用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权利要求中的某技术特征采用特定用语进行了界定,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的内容,认为专利技术方案特别强调该用语对技术特征具有限定作用,则超出限定范围的技术特征不属于等同特征,不用再适用等同原则进行是否侵权的判定。这一规则就是特意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9.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相对于专利直接侵权行为而言。专利间接侵权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护专利权的实际需要。在实践中,有时行为人为了逃避专利侵权责任,并不完全实现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每一项技术特征,而只实现权利要求中的一部分技术特征,或者由多个行为人共同实现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根据专利侵权判断的全面覆盖原则,如果被控侵权物没有覆盖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或等同特征,例  相似文献   

20.
"坏点"是如何产生的专利审查中所谓的发明点通常指技术方案中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和贡献,使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实质性技术内容。在化学医药领域,权利要求按其性质可简单地划分为化学产品权利要求和制备方法权利要求。在当前的专利审查制度下,这两类权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