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星驰是我最喜欢的香港演员 ,无论他的《赌圣》阿星 ,还是他的《鹿鼎记》韦小宝 ,直到《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 ,我部部未曾落下。在拍了48部喜剧巨片之后 ,周星驰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喜剧之王。2000年一个名为“香港电影百年龙虎榜排名前十位的顶级卖座电影当中 ,周星驰与成龙各占四部。可以说 ,他一人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方向 ,以致好莱坞翻拍他的电影 ,意大利举行周星驰电影周向他致敬 ,当然他也成了香港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 ,与周润发、成龙一道被称为“一成二周” ,是影坛票房的铁三角。当人们看到如此成就的星爷 ,不禁会问 ,难道老天…  相似文献   

2.
《功夫》让周星驰的瓜子脸再次成为人们视线里的靶子,我们盯着他,脸上随时准备好要“笑”的动作,这让一直绷着劲儿的嘴角有些抽搐,但我们不在乎,因为我们打心里渴望看到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装纯情二百五,文化人把那叫做“无厘头”。其实以《大话西游》中的经典段落“一万年”为标志,“无厘头”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里的最好句式。星爷在不经意中完成了多少知识分子想“解构”一切的梦想,“当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O.Ol公分的时候”,我们发现星爷真是个天才。周星驰晃悠着肩膀倚里歪斜地走路,说话也阴阳怪气,但从他嘴皮子里蹦出的一个个字就像…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大话西游》与《西游记》小说之间形成一种互文。电影《大话西游》保留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却赋予了角色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话西游》中主要角色的爱情宿命和自我顿悟之路,剖析电影中角色所映射的当代都市人形象,以及电影所反映的当代都市人的爱情命运和个体自我的迷失现象。本文旨在阐释电影《大话西游》的现代性及当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周星驰的反讽语言和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无厘头”让他深受大家的喜爱,他纵横驰骋香港影坛十余年。提起周星驰,大家自然而然的把他与喜剧联系在了一起。但周星驰的电影并不是就喜剧两个字可以概括的,细细品位,里面夹杂着更多的是悲剧,让人想哭却哭不出来,只能用笑的方式去对待。确切的说,周星驰的电影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至少对影片《大话西游》来说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报纸似乎都对评价明星情有独钟,整版整版毫无“理”字可言的评论让人不能不心生厌烦。今天把某个人捧到天上,明天就能让他变得一钱不值。很难得,也很幸运,让我在成堆的垃圾中找到这么一块豆腐干大小的评价,这篇好像议论并未展开的评价。原文是这样写的:“周星驰———颠覆的行为艺术。《射雕》里面的宋兵乙到今天的星爷,中间只隔着一个叫做无厘头的东西,却造就了一个叫做周星驰的怪物。周星驰的影片里,爱情突然变得滑稽。任何有品位的人都不会拒绝把周星驰从电影神圣的殿堂里赶出去,但事实上,周星驰带给我们的是多么珍贵的东西。”细…  相似文献   

6.
成就了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地位的香港影片《大话西游》,一方面固然使用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式破除了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权威话语、颠覆了唐僧等人的传统文学形象,而另一方面它却也从更为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深刻意义,弥补了《西游记》小说创作的缺陷.本文将以小说和电影对取经主题的表述分析入手,从电影“孙悟空”形象的的塑造角度进行分析,去论述《大话西游》对小说西行取经主题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佚名  高良 《教师博览》2005,(2):48-48
看过周星驰主演的影片《大话西游》的人,大概没有不对影片的关键道具“月光宝盒”产生深刻印象的。其实无论古今中外,最富于想像力的就是诸如“时空机器”、“时空隧道”这一类的设想了。因为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隔绝,大概是最令人绝望的事情了,而正因为其最令人绝望.也就最适宜于以空想作为补偿。  相似文献   

8.
随着《情深深雨蒙蒙》的播出,赵薇再次成为娱乐圈的头号新闻人物。不过近几个月来,赵薇的爱情生活似乎较之影视动态更加异彩纷呈,除了已经分手的男友叶青之外,赵薇的名字总是跟周星驰扯在一起,就连最近赵薇到香港出席全新个人专辑《爱之玄》的宣传活动时,大家关心的都只有大同小异的问题,“你来港有跟周星驰见面吗?有没有跟周星驰约会呀?”……  相似文献   

9.
最近很流行的所谓“大话”,大概是从香港影星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借鉴而来的。从本质上看,“大话”其实就是改写,不过不是一般的改写,不只是文章体裁的改变。从编者所见到的“大话”来看,一般都是在深入了解原作的基础上,对其中心意思,或对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或对故事情节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改造,进行夸张、变形,或加入幽默、搞笑的成分,使它们得到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在全新的故事情节中,唐僧的迂腐、啰唆、古板,悟空的任性、顽劣,八戒的贪与懒,沙僧的忠厚,以及相互之间的人情关系等等,都得到了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7,(7C):74-75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为了救“白晶晶”,几次利用月光宝盒回到“过去”;电影《宇宙追缉令》中“李连杰”同另一个世界中的“自己”周旋搏斗;以“超越时空”为故事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欣赏之余,您是否也在幻想。有一天我们也能乘坐时间机器重回唐朝?或者是在另外一个和我们类似的平行宇宙里,重写自己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成就了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地位的香港影片《大话西游》,一方面固然使用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式破除了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权威话语、颠覆了唐僧等人的传统文学形象,而另一方面它却也从更为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深刻意义,弥补了《西游记》小说创作的缺陷。本文将以小说和电影对取经主题的表述分析入手,从电影"孙悟空"形象的的塑造角度进行分析,去论述《大话西游》对小说西行取经主题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同学阿A正传     
同学阿A特别喜欢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据和他同宿舍的一位老兄不完全统计,他至少看了17遍。他在班里堪称《大话西游》的专家,特别是把至尊宝和孙悟空分析到每个毛孔、每根神经,估计连该片的编剧也没有他理解得透彻。到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有时候什么都是,有时候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周星驰《大话西游》电影的影响下,“无厘头”话语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尤其受年轻人的青睐。“无厘头”式的语言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青少年的话语之中,成为他们思维的调味剂,口头上追求时尚的标签,大有形成“无厘头”文化的趋势。“无厘头”话语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对其语用的研究尚且不多见。一、由来关于“无厘头”话语的起源,大致有两方面:其一,是出自中国本土的广东方言。这也有两种说法:(一)“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游记》小说的广泛流传,孙悟空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符号,但从人性角度看,其所指层面有所缺憾,《大话西游》则从爱情方面给予成功的弥补,从而使孙悟空符号的所指在一定意义上有了变迁,这体现了艺术形象符号“与时俱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范小青的小说特色素得一“淡”字,《上海文学》第3期“月月小说”栏推出的这两篇就具此风格。《爱情彩票》讲述了三个爱情故事:老一辈披有浪漫外衣的爱情、中年一辈空浪漫的爱情和年轻一辈少浪漫的爱情。爱情本来是“浓”的,彩票也是绚烂的,但爱情和彩票连在一起,就变得既“淡”又“脆”。虽然人人都可以买彩票,人人也都抱有中彩的热望,但中彩的毕竟是极少数,即使中了也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把爱情与彩票勾连在一起,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它把人们心中永恒的圣火变成了一簇易逝的烟花。不过,所失也恰恰在于这样的巧妙太容易被人看到了。相对于《爱情彩票》来说,《在街上行走》更得“淡”的妙处:不细品  相似文献   

16.
翻开我漂亮的小影集,里面全是我非常喜爱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最有趣。就是去年“五一”节,我们全家去宁夏首府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里拍摄的。西部影视城可真大呀!它是一个拍电影、电视的好地方。《红高梁》、《大话西游》都是在这里拍的。  相似文献   

17.
<正>电影里的卑微梦想大多数人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是因为他的电影使人捧腹大笑,经典搞笑台词屡出不穷,从《龙的传人》《赌圣》《算死草》《少林足球》《大话西游》,到《国产凌凌漆》《唐白虎点秋香》《功夫》,最后还有《喜剧之王》《长江七号》部部堪称经典。几乎每部作品都会有经典台词成为大家的口头禅。起初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是因为他的电影令人捧腹大笑,让不好的心情如释重负。但是后来,上大学期间,再次看周星驰的作品,所有不同时期的电影统统看了几遍,才发现让人搞笑的无厘头  相似文献   

18.
周星驰的电影虽然以喜剧著称,但是却蕴含着深沉的悲剧意识,环境和人物形象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电影《大话西游》用搞怪或者"无厘头"的方式表达沉重的话题,在表面轻松的场景中传达着浓厚的悲剧意识1。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大话西游》,来探寻其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爽! 这大概是大家读完徐也同学文章后的共同感受吧!徐也同学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让大家如此荡气回肠呢?秘密如下: 1.用古典名著的旧瓶装讽喻现实的新酒,绝不是从星爷(周星驰)拍《大话西游》开始的,好几百年前就有,可以说古已有之,比如说《西游  相似文献   

20.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少把红楼读了二三十遍的美学家蒋勋,他看到的是慈悲。他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少年不识愁滋味。初中的我按捺不住对名著的好奇,买了《红楼梦》来读,那时候只是心疼林黛玉贾宝玉无果的爱情,许多情节读过也忘记了,大概记得那几位重要人物的性格,也没有自己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