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儒家人文精神贵仁重德、重视人性道德教化和人格修为,以求臻于圣贤,其人文精神中渗透出了浓郁的人道主义和仁爱主义色彩,这对于现世的道德危机、人性沦丧和社会问题有突出的医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们主体价值和追求的情感体现,人文精神所蕴含的道德、情感、意识、责任、人格、人性等等,支配人们的一言一行。重庆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伸张正义,勇担匹夫之责;部分地表现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重庆人文精神的建设,必须以借鉴、传承、创建为途径,以倡导、教育、实践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人性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尚真、尚善、尚美的精神体现。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造就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品味。中国大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前行,经历了古代以“道德为本”、近代以“道德为重”、现当代以“自主、服务、创新、超越”的理念革新,以独特的姿态彰显着人文精神,并在历史的齿轮中求一圆满预设。  相似文献   

4.
城邦是希腊人的生活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希腊人依托城邦体制建构了一个充满活力且极富人性意味的文明。城邦的本质特征滋养着人文精神,城邦对公民的教化培育了公民的公共意识,城邦赋予了希腊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城邦制度是希腊人文精神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对生命的再创造活动,人文精神是德育的价值祈向。德育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主要是指坚持人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坚明爱是源头的教育理念,坚守面向生活的行动纲领,以人文关怀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的成长、人性的丰满、意义的辨明、精神的健美、价值的实现,促进其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独立、自由与完善,使德育成为人文精神的最直接最自觉的精神阐释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6.
当代外国文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由重"史"的讲授转到重作品研读,注重人性与道德激励,突出人文精神,注重鉴赏技能培养,传授思路和方法,加强鉴赏能力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根据人文精神的特定内涵及其时代性、历史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创新精神教育、道德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平等观念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非常强凋物理课程存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8.
人性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源头,儒家思想是我国民族思想文化的主体。先秦儒家元典中的人性观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人性的来源及相似特点;人性的本质与地位;人性的变化与境界;人性的组成与表现;人性的作用和价值;人性的善恶问题。  相似文献   

9.
志愿文化作为一项先进的社会文化,在价值引导、精神激励、道德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志愿文化提倡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医学人文精神以病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志愿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开拓新的文化认同空间,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志愿服务实践,从人文精神角度来探究志愿文化发展,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彭焕湘先生在《关于人文精神的讲座》中认为,“人文精神”主要有四层含义:是一种以社会公认道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是一种高扬主体意识的理性化的个人主义理念,是一种价值理性,是一种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反思。可见,“人文精神”至少应包含二个要素:人性、理性和超越性。所谓“人性”,是指尊重人,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肯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所渭“理性”,是指人有思想有头脑,能够追求真理,探求人类和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奥秘;所谓“超越性”,是指人可以追问和追求生命的意义,能够超越自然属性,实现人的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研究走过30年的历程。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中国人文精神复苏与启蒙期。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集中的是人性与异化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问题。通过讨论,人们初步认识到人的问题和人性问题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不应成为我们理论上的禁区,马克思主义也重视人、人的价值,应加强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论争与重建期。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失落"、"如何重建人文精神"成为论争的集中话题,形成了80年代"文化热"以来的又一次理论大讨论。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人文精神学理与实践的结合期。中国人文精神研究走出学理桎梏,着重于人文精神与现代化、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四是20世纪末至今,中国人文精神的拓展期。中国人文精神问题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拓展,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建构新论点。21世纪,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应具有全球人文意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理念,应追求人类与自然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12.
郑平 《成才之路》2012,(25):4-5
要创设出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就要具有人文精神,懂得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意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创设语文课堂人文环境。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满人性的光辉,学生才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体现着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意识的弘扬,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等人文知识,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在现当代文学中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呼声高涨.本文就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重塑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在惊呼现代人文精神缺失、精神家园丧失的时候.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如何洗净种种"文明"带来的污染,恢复人性的光彩,过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生活.充分完美地实现人性,这既是哲学的任务,更是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帆 《家教世界》2013,(8X):260-260
莫扎特是一个音乐届的传奇人物,诞生于十八世纪的奥地利,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明朗轻快,处处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轻松之感,更值得人们称赞和敬佩的是。莫扎特的音乐有着一种神奇的魅力———人文精神。他洋溢着人性美好、颂扬人性高洁、追求民主自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钢琴奏鸣曲简直就是人间的天籁。  相似文献   

17.
陈建慧 《丽水学院学报》2010,32(3):48-51,62
人文精神是人对待自身、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所抱持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基本态度和精神状态,它以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其根源在于教育。全文基于学校对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教育期待,就唯物论的人文精神、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学科的人文导向、教育方式人文化和人文精神涵养等培育路径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与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行为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全民族性、全社会性。现代科技行为迫切呼唤道德选择。正确的信念和价值系统是科技行为道德选择的可靠保证,而其源泉就是人文精神。只有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才能实现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才能使我们真正走出“半个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追求,当前大学生身上所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信仰迷失和道德失范等现象,反映出人文精神教育的迫切性,高校必须坚持从理念到行动、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堂到课外齐抓共管,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磨砺和蜕变才得以形成,是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髓、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其中,人文精神更是人们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和民族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中,要认识到人文精神对其的重要性,要重视对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匹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