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科技》2011,(2):10-10
据《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一个由瑞士、德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研究小组最近制造出了迄今最大的稳定的合成分子PG5。该技术为制造精密分子结构以容纳药物、连接多种物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科学家制造出地球有史以来的最高的温度——4万亿摄氏度。吉尼斯世界纪录已确认了这个温度,它是太阳中心温度的25万倍,上次出现这样的温度还是大爆炸发生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7,(7):2-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日报道,华裔科学家常增虎领导的科研团队,再次创造出迄今最短的×光脉冲——仅53阿秒(15可秒=10118秒),打破了其2012年创下的67阿秒极紫外光脉冲纪录,这一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有天下文枢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从古迄今多出才智卓越人士,尽逞风流。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京卡迪奥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杭渤.亦是当之无愧。他是一个从事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专家.他是一个希望将科学转化成应用技术并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有天下文枢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从古迄今多出才智卓越人士,尽逞风流。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京卡迪奥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杭渤,亦是当之无愧。他是一个从事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专家,他是一个希望将科学转化成应用技术并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报道 :放大百万倍的显微图片清晰地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纳米级的有机薄膜材料上 ,一个个直径仅有 0 .6纳米的信息存储点犹如兵马俑一样井然有序、整齐划一……不久前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迄今世界上信息存储密度最高的有机材料 ,从而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上再创“世界之最”,保持了从 1996年起就占据的国际领先地位。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 0 .6纳米的直径意味着信息存储的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 10的 14次方比特 (信息存储基本单位 ) ,其信息容量比现有光盘高 10 0万倍。按照这一密度 ,可将美国国会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广闻博见     
《新浪科技》第六种物质形态诞生继气体、固体、液体、等离子体,以及1995年科学家创造出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之后,科学家又创造出世界上第六种物质形态:费密冷凝物。这种崭新的物质形态的出现有助于下一代超导体的诞生。美国科学家利用经过度冷却的钾原子团创造出这项新物质形态,向制造出一种可日常使用的超导体又迈进了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就种植密度对菊芋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菊芋各植物学性状指标呈增加趋势,以株距40cm、行距80cm时最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比较,种植株距40cm、行距70cm产量最高.显示出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9.
迄今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地球和火星是由相同的物质构成,但火星表面看上去要比地球红得多,这是为什么?德国科学家在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地球与火星的这种差别可能缘自这两大行星形成阶段的温度差别。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3,(22):47-48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圈科学家和绘图人员综合卫星对地观测数据,拼接出一张壮观的地球真彩照。这是迄今最为详细的地球真彩照。  相似文献   

11.
如果告诉你,除了人们常说的长满各种海洋植物的海底之外,还有另一片海底,但这片海底看不见、摸不着,你会相信吗?不用怀疑,这片海底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独特作用,这就是科学家和军事家们常说的“液体海底”。液体海底是由于海水中各处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密度跃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盐度、深度及地理经纬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一般而言,在同一海域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低的海水密度比温度高的海水密度大,盐度高的海水密度比盐度低的海水密度大。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为土星光环"称重"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为明亮和壮观,整体直径超过27万千米,主要成分是尘埃颗粒、小石块与小冰块。B环是土星光环结构中最大的一个。科学家们对其"螺旋密度波"进行了分析。这种波的结构模式直接受到光环质量大小的影响,因此对这种波的结构进行测量将帮助科学家反推出光环的质量,就像给光环"称重"。结果显示,B环的"表面质量密度"约在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成分中国科技网讯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5日报道,最近,一个由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重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的一对地球轨道卫星探测的数据,绘制出了迄今分辨率最高的月球重力场图,揭示了许多以往没见过的细节特征,如构造结构、火山地形、盆地环、陨石坑中心山峰,以及大量简单的碗状陨石坑。数据还显示,  相似文献   

14.
大脑被认为是今天科学上最大的谜。在脑科学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提起来,恐怕神经生物学家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我们迄今关于学习、记忆的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自于他。但是请别误会,他不是什么科学家,而只是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80年代,人类确定艾滋病病源HIV。迄今20余年过去,艾滋病侵袭全球,各国科学家、医药学家虽历经多年,但一直未能找到根治艾滋病的有效途径。人类生存,遭遇最大一次挑战。孙绍彬教授出生在中医药世家,是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高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迄今最大质量黑洞被发现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一项最新科学成果: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恒星级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已经证明。他们能够通过移除胚眙中控制头部发育的基因.在实验室中创造出“无头老鼠”。20世纪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创造出“无头老鼠”——老鼠没有大脑,但身体其他部分仍然活着。有人担心.一些科学家很可能会走出令人惊恐但同时也令人兴奋的下一步——在实验室中炮制出“无头人“!人类对延长寿命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96-396
李灿院士荣获国际催化奖国际催化协会于7月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授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国际催化奖,以表彰他为发展催化科学做出的重要贡献。由国际催化协会设立的“国际催化奖”主要奖励在国际催化领域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李灿院士获此殊荣是我国催化领域科学家迄今在国际催化领域获得的最高奖励,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此项奖励,表明我国催化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就已开始受到国际催化界的认可和重视。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3位中国科学家获生物科学奖“2004全球…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0,(1):37-37
英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X射线眼镜”技术,它可以用来识别罪犯是否携带枪支和刀具,以免警察或者其他人受到危险袭击。科学家们已经创造出一个原型扫描仪,它能利用电磁波获取藏匿的枪支、枪筒或刀具的折射而不必靠近这些物品。  相似文献   

20.
正知识分子要有紧迫感、责任感,担当作为,这是习总书记的要求,更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追求。当科技成果不断创造出在科技前沿领跑的时候,我们如何以创新的模式引领科技成果的应用?首先,前沿理论科学需要揭示大自然的规律,科技成果服务于人类也是科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强大的基础研究也有利于成果转化;其次,我们现在能探索太空,能不断创造国际发明专利,但如何从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找到服务于社会的用途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