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初“清静无为”理论出台的再认识陈玉屏长期以来,论者多以为秦末大乱之后,民生凋弊,百姓切盼休生养息,故汉初统治者尊奉黄老之学为政治指导,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之政。近年来重读汉史,总感现有结论在认识问题的深度上不如人意──清静无为理论的出台背景远不止这...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道家思想史上,《淮南子》是一部"总覈万略,错综百氏""雄长千古"的"绝代奇书",为历代学者、文士所欣赏与称誉。《淮南子》的成书是以西汉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淮南学派"精心撰著的历史产物,是他们"论道""悟道""修道"的思想智慧结晶。与先秦时期《老子》、《庄子》相比,《淮南子》既有前者的哲思之魅,又有后者的文学之美,可谓是兼得二者之长而别具自身的汉代道家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学术史》,卢钟锋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学术史之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子学研究。现存《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和《韩非子·显学》,就是旨在概括和总结先秦诸子学说及其流派的学术史开篇之作。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  相似文献   

4.
宋玉《九辩》以及汉初拟骚作品提供的屈原、楚辞作品的信息,可以弥补先秦文献记载的缺失.印证《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可以认识楚辞在战国、文、景、武帝不同时代的流传的篇目,结合《淮南子》书中有关楚辞诗句的化用和刘安作《离骚传》,招致宾客著书的学术文化背景,可以推论楚辞由单篇流传形式,发展到刘安辑集《楚辞》成为第一个传本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5.
诸子百家说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指各学派。据《汉书·艺文志》上说,数得上名家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绝大多数都无法说出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观点,可据《诸子略》记载,诸子百家可罗列而论的是10家,即儒家...  相似文献   

6.
吴江 《寻根》2014,(4):40-41
<正>一吴国灭亡后,王室成员纷纷以国为姓。吴王季札次子征生逃亡齐国,被齐平公接纳,生子启蕃。启蕃迁往鲁国,其后裔分迁晋国等地。秦末番阳令吴芮随诸侯反秦,汉初被封为长沙王。吴芮后裔吴汉为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东汉一朝中吴汉一支封侯者达十余人。吴芮、吴汉后裔大部散落北方。吴氏除吴芮、吴汉的家族外,东汉末年吴恢,陈留长垣人(又称陈留人),官至南海太守。子吴,举孝廉,迁胶东侯相,在胶东九年,民间争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汉初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是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才取得统治地位。本文则认为,汉初儒学已发挥了统治和主导作用。首先,儒学提出的“文武并用”、无为政治、礼制建设等统治策略,比黄老之学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和回答了时代课题;其次,汉初的文化、政治、法律政策以及有关制度建设特别是文景之治,基本上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原则;第三,汉初社会已经出现了传习、尊崇儒学的风尚,儒学的基本规范和价值标准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8.
<正>《吕氏春秋》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子部典籍,作为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在先秦及以后的秦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淮南子》产生的先声,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期,成书的具体时间在《序意》中说为"维秦八年,…岁在涒滩"。但是对于"维秦八年"的具体时间争议较多,高诱认为是秦王政即位后的第八年,应该较为妥帖。其他各家的说法与此相差亦不大。此时东周已为秦所灭,秦统一天下的步伐开始加速,而原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非常注重从不同的受传者出发,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传播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自身的传播目的。本文主要从先秦鬼谷子的一些传播技巧出发,来进一步说明我国古代的传播者是如何针对不同的受传者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渊源于尧舜禹至殷周时期的养民、顺民思想。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轻徭薄赋,尚仁亲民,养民以惠;节用爱人,体恤民力和民情;均贫富,制恒产,保民生。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是为统治阶级达到天下大治和实现王道服务的。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是我国当今民生政策的思想基础之一,当今的民生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民生伦理思想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兵学典籍,亦称《司马兵法》。《汉书·艺文志》又称之为《军礼司马法》,列在《六艺略》的“礼”类,而不象其他如《吴孙子》(今《孙子兵法》)、《齐孙子》、(今《孙膑兵法》)那样被列在《兵书略》之中。据《史记·司马穰...  相似文献   

12.
正"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董氏的"天"论加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思想体系和理论特色,对于把握整个汉代思想与社会状况也有重要的裨益。一、引言经历了秦朝的灭亡,汉初政治混乱,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加之匈奴等外患,汉初的统  相似文献   

13.
<正>先秦时期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基本奠定了后来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格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景象,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政治、哲学、文艺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儒家关注文学与道德、政治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有关文学的思想认识也引起了国外汉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德"的最初始的意义是利他、惠民.以后言德,都是初始意义在不同领域的延伸.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崇尚德治的,孔子关于理想的德治境界的认识,不是文武周公统治时期,而是<礼记·礼运>篇所谓"天下大同"的状况,其实是后人对原始社会无剥削压迫的"公平"状况的理想化描述.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到周初已发展得较为系统,而德治一直是以"以民为本"作为落脚点的.董仲舒在改造先秦儒家理论时,巧妙地将民本论组装入"天人合一"的理论中.此后,民本论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施政时不敢公开违背的信条.  相似文献   

15.
西汉商业市场的管理任赢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初,社会经济处于严重破坏的局面,皇帝不能乘国匹同一种毛色的马,宰相生牛车,可见当时的经济多么萧条。西汉王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文、景及武帝年间,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库余,私人财...  相似文献   

16.
张国硕  齐磊  石艳艳 《寻根》2008,(4):30-35
先秦城址在中国古代城址的发展史上属于早期阶段,它作为中国城市起源与发展阶段的重要遗存,成为学者经常探讨的对象。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先秦城址越来越多地被发现,随之而展开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具体到城市防御方面,众所周知,先秦时期在军事防御方面除了盛行守在四边的政策之外,还施行城郭之制的防御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两汉语类文献部分延续了先秦记言、编言传统,但由先秦的重在编纂向重在撰述转化,从而显示新的文献生成方式。从文献编撰及功能角度来看,两汉语类文献可划分为奏疏体、经解体、纪传体、模拟型、编纂型、混合型等类型。两汉语类文献在篇章"语体"方面延续先秦时期问对体、事语体等形态,并极大地发展了专论体;专书"语体"则创制纪传体、拟语录等体式。由于篇章"语体"与专书"语体"的多缘关系,两汉语类文体又呈现复杂的文体形态。整体言之,两汉语类文献在篇章"语体"方面大抵只是继承先秦传统,其中只有专论体得到跨越式发展;然而两汉语类文献在专书"语体"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纪传体的综合性较国别体有质的飞跃。因此,在早期语类文献演进过程中,两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两汉语类文献无论是生成方式还是文体形态均有着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梳理了先秦时期的音乐教育内容、机构及教化思想,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旭 《华夏文化》2021,(4):63-64
在《淮南子》学史上,韩国和日本一样,是亚洲地区中国之外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整体而言,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要逊色于日本,其产生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及论著较少,但韩国学者对《淮南子》思想文化内涵的学术认识深度值得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或可称之为"异国知音".  相似文献   

20.
说“拜”     
张应峰 《寻根》2008,(5):4-6
中国文化自古即注重礼仪,先秦时期更是以礼乐文明为标榜,作为等级社会的象征。此时期产生的礼仪繁缛复杂,作为礼的具体形式之一的拜礼,据《周礼·春官·大祝》即有九种之多,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和肃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