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辑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实交代:这个标题是抄著名漫画家方成的。方成称之为“编辑的幽默”的一件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他所说的“编辑的幽默”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下不敢改变,依样“拿来”一用。有家报纸的青年编辑约方成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方成按时交稿。编辑按时发表。只是改动太大,引发了一连串的“幽默”故事。方成很细心。他  相似文献   

2.
王会敏 《大观周刊》2012,(28):277-277
一、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众所周知汉语中的“幽默”来自英语“humor”,英语的“humor”来自拉丁文,拉丁文“幽默”愿意是“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同事之间的交往需要这种“润滑剂”,师生之间更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这可以避免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磨擦或感情危机。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佚名诗是这样赞美幽默的:“幽默帮您摆脱困境,幽默使您友谊增辉,幽默助您顺利批评,幽默使您爱情如愿”。在新闻采访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诙谐这一技法,无疑能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冰释”冷落的场面,从而风趣盎然,谈笑风生地完成采访任务。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幽默修养。1980年8月21日,  相似文献   

4.
幽默,按词典上的诠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然而,有趣、可笑、意味深长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幽默。一些低级、庸俗甚至骂人的东西,有时虽然可笑,但它决不是幽默。 前不久,中央一家大报集纳了一些北京的“幽默”,并冠之以“幽默经典”。我认为,它非但不能称为“经典”,甚至连幽默的边也不沾。不妨试举两例: 其一:“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轻的姑娘不小心把口红印在前面一男青年的衣服上,姑娘非常尴尬,连连道歉。男青年报以善意地一笑:没  相似文献   

5.
刘红 《新闻前哨》2004,(11):54-55
“幽默笔法”是指写作的一种幽默技巧,新闻写作的幽默笔法,是指把这种幽默技巧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因子?笔者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和实践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大胆推广。  相似文献   

6.
幽默,是一个外来译音词(humour),英语中“humour”的意思是“会心的微笑”、“非低级趣味的、只可意会的诙谐”。幽默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法国作家萧伯纳曾高度评价幽默的作用,他说:“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中的幽默更为重要。那些以幽默风格见长的主持人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像王刚幽默中的张扬感,窦文涛幽默中的自由度,李咏幽默中的煽动性,刘仪伟幽默中的椒盐味都给观众留下一个个快乐的瞬间和值得回味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幽默。马克思说,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车尔尼雪夫斯基承认,只有真正伟大的人,才能笑自己。毛泽东、鲁迅是伟大的,他们毫无顾忌地笑自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运交华盖”、“破帽遮颜”,都属于自嘲式的幽默。马克思说他是“一条愁眉苦脸的狗”。列宁说:“即使剥掉我一层皮,我也写不出一行诗来。”凡此种种,都是幽默。那么,什么是幽默的实质呢?在我看来,幽默不是滑稽,不是说笑话,更不是耍贫嘴,而是一种技巧,一种机敏,一种风趣,一种艺术。《苏联大百科全书》俄文版第三十卷第四十一页,…  相似文献   

8.
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旭慧 《现代传播》2004,(1):119-121
幽默是喜剧小品的生命 ,幽默语言是喜剧小品最独特、最本质、最深层的魅力。作为一种颇具韵味的幽默语言 ,其幽默具备如下特点。一、平民式的幽默幽默是审美主体 (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 )和审美客体(或表现为“笑料”素材 ,或表现为幽默作品 )互相感应互相渗透的结果。幽默欣赏是不同于幽默创作的另一层的审美活动 ,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幽默欣赏要求接受者具备笑力 (即幽默感 )和理解力 (知识力、想象力、再造力、意会力、贯通力、生活阅历 )。理解力使幽默欣赏成为一种自觉、能动、理性的活动。有位名人曾说过“幽默在笑者那里”。幽默的…  相似文献   

9.
王思聪 《视听界》2010,(2):112-112
从受众需求出发,幽默地解析体育事件和人物,在风格幽默的体育报道中体现一定的信息量和引导性,可以让编导从“走投无路”到“另辟蹊径”,但首先体育记者得有一双善于发现幽默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从有了荷马,便有了荷马式的痛苦和感叹;自从有了伊索,便有了伊索式的幽默和微笑。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和大才华,它消解了严肃与正经,却因此获得了一种难得的亲和力。西方甚至有言:“只有幽默才是真正的民主。”以倡导和凸现幽默品质、游戏精神和快乐理念为己任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最近又推出“董宏猷系列”三种:《天上掉下个胖叔叔》、《老鼠为什么爱大米》和《快快乐乐写作文》。这三本书既是作家个人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创作成果,也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领域里的一次新的收获。这个旋律来自“胖叔叔”这个喜欢唱歌和拉小…  相似文献   

11.
于斌  刘欣 《新闻与写作》2008,(11):28-29
我对漫画创作理念的概括就是“一辆车”,“车的四个轮子”分别是“思想、艺术、幽默、时效”,车身是“意味传达”四个字。漫画创作要注意思想、艺术、幽默、时效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关于“幽默”,英国人艾迪生曾说:幽默是机智和快乐的儿子。 漫画讲究“幽默”,怎么个幽默法,笔者认为画“感觉”和“希望”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画感觉”是表现已经发生的事;“画希望”则是现实中没有或不可能发生,但在画笔下又希望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3.
曾致 《视听界》2004,(5):50-50
幽默,英语写法是“HUMOUR”,是指“会心的微笑”。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则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幽默可能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幽默是一种不拘性别、不拘年龄、不拘社会地位、人人皆可为之的社会现象。幽默是人类的特有产物,是智慧灵光的闪现,对幽默的摄入量和释放量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幽默,以逗笑的形式来表现富有情趣、智慧的美的生活内容,从中反映出审美主体感悟和表达这些生活内容的能力。节目主持人一旦具备了幽默的意识,掌握了运用幽默的原则,拥有了释放幽默的能力,他(她)所主持的节目定然能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给观众带来由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曾经把没有笑声的生活比喻成一种酷刑,确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水平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幽默是一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的法宝。在当代中国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当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幽默”之道的节目一向受到观众的亲睐。不论是海派清口《壹周立波秀》,还是凤凰卫视的《倾倾百老汇》,都是在“幽默”这一风格上成就斐然的脱口秀节目。而如今爆红的《今晚,80后脱口秀》,则以“洋DJ打碟开场”、“一个人的幽默说笑”、“80后的集体吐槽”等特点一度曾将收视率飙升至全国第二。下面,我们将解析该节目成功之处、制胜之道,探寻脱口秀节目中“幽默”的妙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与山东荷泽毛纺厂从元月至4月联合举办了“龙风杯”幽默新闻征稿活动。征稿启事说:“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即为幽默。”“生活中存在着幽默,也需要幽默的形式来表现。而你只需留心报刊上的某些新闻报道,常可品出妙不可言的幽默味道”。现选载几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幽默,是指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含意深刻的内容。在新闻写作表达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幽默语言、幽默风格的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闻写作中幽默的运用,并不能提升新闻的价值,但是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巧用幽默手法,可以使新闻写得更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效果。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文字:有人问爱因斯坦教授:“听说你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家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姑娘…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04,(2):52-52
《惟一一本以“幽默”命名的杂志》(《出版史料》2003年第3期)一文,介绍了上海复旦大学1929年出版的《幽默》杂志。经查阅,伍杰主编的《中文期刊大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可知以“幽默”命名的杂志还有广州出版过的一本。  相似文献   

18.
笑话(joke)是幽默的一种形式,玩笑的目的就是逗乐、引人笑。幽默当然不只是笑话,幽默有许多其他的表达形式,如插科打诨的滑稽、相声、小品表演、讽刺漫画、讽刺小品文、酒吧或电视表演的脱口秀、批评社会现象的说唱等。笑话应该是指一个短的“段子”或“故事”,末尾处有一个精彩的“话锋一转”“急转弯”或“妙语”(punch line,意思是“猛击一下的那句话”)。  相似文献   

19.
变味的幽默     
郑直 《今传媒》2003,(2):31
《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一词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但读了《喜剧世界》2002年第12期“幽默台历”专栏刊登的《王朔VS金庸》一文,给人的印象是既不“有趣”,也不“可笑”,一丝极不舒服的沉重感反而袭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20.
某刊文摘版有个栏目叫“幽默集中营”,专门摘编各家报刊的幽默文章。恕我直言,这个幽默栏目的名称委实让人觉不出幽默来,反倒生出一份沉重。 冷不丁看到“集中营”这三个字,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让犹太人至今毛骨悚然,令全世界人民至今深恶痛绝的纳粹帝国的专利——奥斯维辛集中营;是让仍然健在的老一辈革命者至今痛恨万分,让年轻一代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反面教材”——上饶集中营。本想写一篇文章,遥寄该刊文摘版,建议改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