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线电技术是当今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高新技术之一。对无线电设备在进入市场前进行测试、认证是从源头上减少无线电干扰,保证频谱资源科学、合理、有效、统一使用的重要技术管理手段。带着光荣的历史勇往直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风雨兼程.走出的是一条领航未来、追求卓越的大道。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无线电监测技术是其中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但是在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实施中,频谱利用率低是其中较为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人们采用了认知无线点技术,通过对频谱准确快速地进行检测,实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科学应用。本文对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并针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对其频谱检测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研究,为我国无线电加测技术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结合产生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SRTC)是我国无线电行业唯一的实验室认可(CNAS)、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定(CAL)“三合一”国家级质检机构.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的国家无线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机载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完成对机载无线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我们提出了机载无线电设备测试系统的一种优化设计,配合软件系统以后,使大部分信号分析比较,以及对输入信号,电源控制等方面充分实现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了用Protel99来实现此机载无线电设备综合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以及基本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5.
认知无线电是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而提出的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而频谱感知则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三种最基本的单用户频谱检测技术,通过仿真可以看出,相比能量检测,循环平稳特征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认知用户对主用户的检测概率,具有更加可靠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6.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的无线通信系统,它能够认知周围环境,并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相应地改变某些工作参数来实时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目的。认知无线电的首要任务是检测频谱的空洞。  相似文献   

7.
频谱检测技术是无线电提高频谱利用率的重要环节,认知无线电在杂波融合条件下频谱感知检测受到杂波阴影衰落的影响,降低频谱检测概率。传统方法采用AD转换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频谱感知,受到动态门限检测的影响,频谱感知检测效果不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阈值加权能量检测模型的无线电频谱感知检测算法,引入衰落传输融合拓扑结构,设计杂波背景下的信道融合准则,定义信道衰落因子,动态调整各认知用户的检测门限和传输可信度,基于动态阈值和可信度实现协作频谱感知检测,仿真实验证明采用该算法能大幅提高对无线电感知频谱的检测概率,克服传输信道中存在的阴影衰落的影响,检测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业月刊》2009,(8):56-57
在哈默“家族”中.他是最不听话的.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孩子。他逃学,偷偷地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在高中毕业班演讲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哈默的曾祖父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代显赫的战舰营造王.但传到他祖父时,因一场大洪水破产,跟着移居美国。哈默的父亲是一位药剂师,尽管拥有相当丰厚的财物,他父亲却只热衷于救死扶伤,以行医为乐.  相似文献   

9.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针对认知无线电实现的首要任务:感知频谱环境,主要介绍了实现频谱感知的两种关键技术:发射机检测和合作检测。  相似文献   

10.
它的一部分变成了洗衣袋,另一部分变成了试验卫星。这件被回收再利用的俄罗斯航天服在距离地面2800万米的太空中漂浮.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性的一次废物再利用尝试。这个临时飞行器被称作SuitSat.是俄罗斯的一位业余无线电操作员灵机一动想到的办法,他想到可以在国际太空站狭小的空间中合理地利用旧的航天服。为了对这个创意进行测试.国际太空站的成员在一件航天服中塞满了无线电发射器、一些数字化的录音(包括孩子的声音)、3节电池以及一件旧衣服.然后把这些东西抛出了太空舱。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安装在头盔上的天线不断地向全世界的业余无线电操作员播送着这些声音.直到电池耗尽。之后它会静悄悄地在地球轨道上运动,直到今年8月份按计划在大气层中坠毁。对SuitSat-2的试验将于明年进行。  相似文献   

11.
认知无线电作为一种革命性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可显著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认知网络中的用户通过感知所处的频谱环境,实现对已分配给主用户但未被占用的频谱空穴的接入,认知用户必须及时检测到主用户的出现。本系统针对主用户检测方法及实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数字信道化实现方案,以较少的硬件资源实现了主用户的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20,(5):F0004-F0004,1
马丁·赖尔(英国,1918-1984),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赖尔,1918年9月27日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的布莱顿。在中学时代,他对无线电非常感兴趣,自己动手制造发射机,参加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活动站。1936年,赖尔进人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物理。1939年,他一毕业就被拉特克列夫教授招到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电离层无线电研究小组,准备攻读博士学位。在卡文迪什实验室,他开始接触雷达天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赵丹 《大众科技》2008,(1):16-17
认知无线电中,进行有效可靠的频谱感知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通信系统中,信号通常是不可预知,但却呈现一定的循环平稳特性,因此文章将循环平稳检测用于频谱感知。文中介绍了循环平稳信号的定义和特征,提出了用循环平稳方法检测主用户存在的依据,并给出了幅度调制(AM)这一类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  相似文献   

14.
无线电传感器是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微机电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收集处理技术。无线电传感器网络能够有效地收集客观世界的信息,无线电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展开速度快、覆盖区域广、监测精度高、抗摧毁性强等特点,特别是环境恶劣、无人区域的环境当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节点和检测目标的定位是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众多应用的基础,因为在无线网传感器网络中的监测任务的分配、路由机制、拓扑控制和负载均衡、覆盖信息等都离不开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无线电传感器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省无线电监测网二期工程项目是我省"十五"期间无线电监测技术设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为适应我省无线电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管理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无线电管理技术手段,合理开发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总体要求,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省政府、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是决定无线电传输和通信质量优劣的关键。传统的无功率控制方法由于需要使用授权用户的先验信息,出现无线电频谱资源规模集群和感知预留,通信过程中,出现丢包率高和堵塞,频谱感知差错控制效率低下。考虑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采用QoS优化筛选控制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协作用户频谱感知模型的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方法,采用CS.MA/CA信道访问MAC协议进行信道建模,得到QoS控制过程的时间线。基于能量检测K/N判决准则,建立无线电频谱感知差错控制判决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无线电认知系统频谱资源差错控制,频谱感知网络负载降低,传输时延减少,提高了资源包的接收率。  相似文献   

17.
"善若天成",这是我们步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办公大楼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牌匾。古铜色匾框里镶嵌的这四个字兼具魏碑之险绝及唐楷之淳厚,体现着深厚高古的神韵和萧散静雅的韵致。其内敛的笔势、含蓄的起止、婉曲的线形、刚毅的内质、稳健的结构,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主人那大气磅礴、沉雄朴茂、平和敦厚的精神内核。"‘善若天成’是我们中心多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同时,这四个字的首字母为SRTC,也是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The State Radio_monitoring_center Testing Center)的简称。"宋起柱主任向我们介绍,"善",要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天之道,在于自强不息;"成败亦往昔,看今朝!"这样一种境界,检测中心团队的每一个人不仅心向往之,更是行趋近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俄制无线电罗盘的分析与研究,开发了无线电型罗盘测试仪。测试系统硬件采用基于C8051F121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可以对无线电罗盘的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方向角度信号特性进行测试,该测试仪应用于无线电罗盘的检测、调节和修理。  相似文献   

19.
姚禹  向晶 《科学中国人》2011,(17):44-48
2011年6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开宗明义地指出:无线电技术是当代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0.
樊成军 《大众科技》2013,(11):16-18
传统的以间隔若干公里建设的无线电固定监测站,无论从有效覆盖率、精细化监测程度,还是对无线电业务的支撑以及提升无线电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与现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需要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因此,建设具有科学的网格划分和合理的站点布局的无线电网格化监测网势必为未来无线电监测和频率台站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