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五、清人尺牍之史料价值在上海图书馆所藏的大量清人手札中,有很多是已经汇集在一起的某一人物的个人手札;还有不少是已经辑集的某一名人的师友来往书札。现姑举数例: 李鸿章的奏疏、公牍等颇为当今治史者所重,至于他的尺牍亦有不少集中了保存下来,如《李鸿章致兄瀚章书》、《李瀚章致弟鸿章手札》、《李鸿章  相似文献   

2.
今发现董作宾致王献唐信札五通,主要记述了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山东古遗址的考察情况,对研究山东地区的考古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晚清杰出书画篆刻家赵之谦的书法作品一直受世人宝爱,流传于世的赵氏手札是研究其生平、思想、书法艺术最原始、最信实的图像资料。新见赵之谦致谭献手札三通,均未收入戴家妙整理编辑的《赵之谦集》,可知确为赵氏之佚札。参考赵之谦年谱、书画作品、友朋信札以及谭献《复堂日记》、诗文等文献,此三札之年代、主要内容皆可涣然冰释。经考证,此三通手札作于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期间,时间跨度长达16年。札文内容涉及谭献通过赵之谦索求其挚友胡澍书法作品,赵之谦请求谭献为其弟子王彦威引见孙衣言、张景祁等晚清名流,以及赵、谭二人的书籍往还、《谪麟堂遗集》等书的刊刻,对于了解二人生平、交游以及晚清文化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柳诒徵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十五通,是至今公布的杨守敬最早的手札。内容涉及校刻《古今钱略》、纂修荆州府志、刻印《楷法溯源》等事,为我们提供了杨、倪二人生活与学术交往的丰富、生动的记录,是研究杨守敬早期著述和刻书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陈智超教授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名作《明诸名家尺牍》进行考释,发现这批手札的收信人大多为同一人——方用彬。笔者以《明诸名家尺牍》为中心,对方用彬生平、社会活动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其儒商身份,旨在对方用彬进行全面地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名人手札既是一种艺术品,也具有史料价值,尤其是政治家、军事家或思想家的来往信件.近日,《湖州近代人物珍贵手札》(以下简称《手札》)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手札》收录35位湖州籍民国历史人物共121封信札,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教、社会等诸多领域.尽管所收大多只是短札散简,但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其中,吴鼎昌致蒋介石的两封信札,字里行间攸关喧嚣一时的大上海"纱交风潮".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戴望手札》中有戴望致胡培系信札十九通,经考证,均作于同治六年至同治十一年间,几乎贯穿戴望与胡培系交游之始末。其内容涉及戴、胡二人的学术工作、金陵书局的刻印书籍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生平行事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柳和城  刘承 《出版史料》2009,(1):110-120
穆湘瑶(杼斋)、穆湘碉(藕初)兄弟是民国时期上海著名实业家。穆杼斋早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李叔同等同学;穆藕初则从花行学徒靠自学考入江海关任职员,1909年赴美留学。他们1903年时出版过两本译著:《近世之怪杰》和《苏格兰独立志》,上海通社《通社丛书》中两种。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穆藕初先生年谱》(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已著录。通社是一个怎样的出版机构?《通社丛书》究竟出了多少种?引起了我们探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袁昶和李慈铭,一个晚清重臣,一个文坛耆硕,相知契交二十余年.本文所涉袁氏致李慈铭手札廿通,为绍兴图书馆所藏,均为未刊.时间始自同治十三年,讫于光绪十六年(1874-1890);内容涵盖诗作唱和、学问切磋、饮宴应酬、吉庆丧吊及冶游娱乐等社会活动诸层面.诚为研究晚清官僚仕子人际交往的实证档案.  相似文献   

10.
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长沙人。近代著名藏书家、经学家。笔者近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叶德辉写给弟子杨树达的书信集《郋园手札》一部,共有手札十通。另附有吴庆坻致杨树达书、王国维致马幼渔书各一通;末附邵瑞彭跋一则、孙人和题词一阙、高步瀛题诗一首。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徐乃昌写给王文进手札十通,通览手札内容,可以了解徐、王二人交往的诸多细节和经过,对了解徐乃昌藏书、刻书、编纂等活动及民国年间古旧书业经营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学者,为山东省图书馆事业,为齐鲁文化搜集、整理与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山东省图书馆百年华诞之际,山东省图书馆于2009年6月23至27日召开“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邀请在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研究方面颇有素养的学者专家与会,并将其撰写论文结集出版。在这里,谨对各位专家学者的不吝赐稿致以谢忱!本集分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三个专题,每专题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另有7位作者的论文将在本刊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3.
《五灯精舍印话》作为王献唐印学理论的代表著作,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已被学术界认可,但是总体来看,目前对王献唐印学理论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本文主要梳理了王献唐与当代著名学者的印学交流,突出体现了其在印学领域的贡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学者对其印学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严修往来手札》(以下简称《手札》),一函13册,收录严修及其亲属、好友、学生、社会名流等大量的亲笔书信,可谓古籍文献中的国内孤本。《手札》河北大学图书馆珍藏,未有流传,弥足珍贵。《手札》对研究我国清末民初的教育及社会发展史迹,有其独特而宝贵的史料参考价值。为此,笔者将《手札》收录概况略作介绍,以补证所见有关文献的缺漏。请教正于博雅君子。《手札》无序,无目次,收集整理者无考。《手札》中百余年前的墨迹,堪称墨宝。众多人物的思想、社会态度,一一跃然纸上。依据河北大学图书馆珍藏《手札》的登录号为序,叙录如下:第一册(561293)  相似文献   

15.
国家图书馆藏《冯敏昌等手札》稿本,由清乾隆年间诸家致李文藻信札装裱而成,包含冯敏昌、盛百二、张锦芳、罗有高、宋弼、邓汝勤、钱大昕、成城八人致李文藻手札各一通,及李文藻致“竹书”诗札一通。逐一考释其撰作时间及内中所涉人事,可增进对李文藻交游细节的认识,也可补充相关人员生平行实之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谭延闿手札》的基本内容、装帧特点、破损情况及修复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图书馆馆藏手札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据已故王欣夫先生《学礼斋日记》之记载,对《王献唐师友书札》中所收王欣夫致王献唐先生书札(十三件)之收发时间,所述本事及二王先生交往踪迹略作笺证,以见前辈文献学家之高尚人品与深厚学养。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唐才常致宗方小太朗手札一通,为中华书局版《唐才常集》所未收,迄今尚未有人论及。它为研究唐才常和自立军起义提供了新资料。 函称:执事前日驺从往汉,匆匆未及拜送,至以为歉。兹有沈君愚溪、林君述唐,拟与田野桔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05年第1期所刊拙文《况周颐和暖红室(汇刻传剧)——读况周颐致刘世珩手札二十三通》,刊出后细读,发现存在部分疏漏,特更正于此。刘世珩《汇刻传奇杂剧自序》云:"今垂二十年,刊成传奇杂剧三十种,附刊六种,附别行一种,《西厢记》附录十三种,《还魂记》附录一种,都五十又一种。"实际上《汇刻传剧》中只收了传剧十六种,附录十四种,附刊三种,别  相似文献   

20.
《王献唐著述考》(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勇慧研究馆员积多年之功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作为《王献唐研究丛书》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高水准地填补了学术上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