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领先的。作文中,如何让学生将爱意表白,让情感涌动于笔端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抒情表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移情"来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场,是强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家从审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说,它是形象化地表现情感活动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挖掘移情点、营造对话心灵场等,点拨移情,营造"物我两忘"的情感场,就能让教师、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语文课堂的情感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交通运输"一节为例,论述了如何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一是动心,即基于"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有底气学;二是动嘴,即基于"最佳活动区",让学生有能力学;三是动脑,即基于"最大困惑区",让学生有启发地学;四是动情,即基于"最强情感区",让学生有情感地学。  相似文献   

4.
"情是教育的根",教师若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将丰富多彩的感情融入课堂,就能让语文课堂情感飞扬,就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情"呢?如何让"情"溢满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斟词酌句品真情;(2)展开想象悟真情;(3)情真意切激真情。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把激情的火"。教育需要情感,语文需要情感,阅读更需要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要重视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生成点,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维度目标。一、从"文以载道"处悟"文道统一"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艳芳 《宁夏教育》2007,(11):49-4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正>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情感教育的环节很多,朗诵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能深入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其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并带着情感的动力去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诉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守语言本色,着力于文字,着意于精神,让语言与情感共舞,让思维与情感如影相随,让生活与情感比翼齐飞,实现言意兼得,情理共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构共生。一、含英咀华,语言与情感共舞用语言符号表达内心的情感是语文自身的规律,文章的"情"往往潜藏于"辞"。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必须凭借教材的语言文字,寻找语言和情感的结  相似文献   

9.
2011年版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语言训练体验情感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借助想象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月亮湾》一课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导情是把作者蕴涵在课文中的情感传导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化成画面,并将把情感导入到画镜中,从而沟通与作者的情感,受到情感的陶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如果要真正做到既"传道"又"导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境生情可利用挂图入境激情。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蚂蚁和蝈蝈》,教学"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段时,如何让学生体会蚂蚁享受勤劳换来的幸福与满足,蝈蝈体验懒惰带来的痛苦与后悔?可以巧用插图:师:一个"躺"字不足以表现蚂蚁的幸福与满足,一个"又冷又饿"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非常讲究情感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的参与是进行不下去的。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情感的种子播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没有真情,就没有春的和煦,夏的热情,秋的绚烂,冬的纯洁;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沙漠。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做有情人,让他们学会为生命感动,为生活感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云:"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教育"与"情感"始终互相渗透,"情感"让"教育"有了生命力,"教育"赋予"情感"更多的存在价值。作为课堂的载体——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内涵。但是每一本教材都如同没有开封的"宝藏"一般,若没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很难使授课教师领会编著者的良苦用心。因此,如何在"教"与"学"中正确运用"情感",让"教"与"育"既高效又和谐是每个老师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爱红 《考试周刊》2013,(21):58-58
<正>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奠基石。"读"是小语课堂情感体验的有声表达,让"读"贯穿课堂,"读"出小语课堂的精彩与美丽。现结合小语课堂中的"读",谈谈感悟。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本篇文章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教师应该以情动人,营造情感氛围;以文为本,调动学生情感以及从生活出发,体验情感来谈一谈如何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充满情感。  相似文献   

17.
<正>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课,是以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为舞台,以"情"和"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从而达到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升华的目的。以《大鹿》这一教案为例,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一、设置情境,引导情感投入1.音乐教室的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犹如其生命与灵魂.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我们的课堂饱含"情感"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如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一样,语文有属于自己学科的特质:"朗读是语文课堂特有的语言""情感是语文课堂必备的元素"。但是如何让朗读发挥应有的效益,如何让情感渗透入语文课堂的具体环节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成为我和许多语文老师的苦恼。让学生"读会语文",尤其要将"琅琅的读书声"传出课堂之外,大概是每位语文教师压在心底的追求吧,我特别坚持这一点。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读"  相似文献   

20.
奥斯勒说:"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让学生写好作文,应从激发写作兴趣入手。一、调动情感,使之想写学生的情感总要在作文过程中表露出来,老师要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