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跳远动作技术主要是由助跑、踏跳、空中姿势和落地4个部分构成,其中踏跳技术对完成动作、决定成绩好坏影响最大,而踏跳这一主要环节又与助跑速度、起跳的支撑时间、角度、力量有重大关系。所以,以此标准确定跳远项目的特征,即“高速助跑下的快速起跳能力”。针对主要特征中的有关因素,在选拔运动员时应以此为重点,把速度发展潜力大和下肢爆发力强的运动员作为选拔的重点,提高选材的准确性。跳远运动员选材包括以下内容:1·身体形态选材:对于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要求身体瘦长,上下肢比例协调,下肢较长,小腿相对长些,跟腱长,足弓高,脚长…  相似文献   

2.
跳远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的远度是由腾空初速度、腾起时的起飞角度和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所决定的。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跳远技术来看,一般的腾空初速度是9.2—9.6米/秒,起飞角是19—24度、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为50—70厘米。而要达到以上这些要求,最后一步助跑速度必须在每秒10.0—10.70米之间。这就给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它成为跳远技术中的关键。那末,如何搞好助跑与起跳结合呢?通过对国内外跳远运动员资料的综合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运动员最后六步助跑和起跳两方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方式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1.1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身体重心水平初速度的影响 助跑进入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着地瞬间相对较大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对于保持助跑速度进入起跳是有利的,同时,直接影响人体的水平腾起初速度。这是运动员积极快速正确有效地完成助跑技术动作的结果。而相对较小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是由于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有意无意地为起跳做准备而降低重心所造成的,这种方式在摆动腿着地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制动,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时期导致水平速度出现过多的损失,从而造成进入起跳阶段时的水平速度及腾起水平速度的下降,严重影响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7.
1 影响起跳速度的技术因素 1.1 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的作用大于70%,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度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跳远助跑不仅是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高速助跑中与跳踏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发挥垂直速度,保证有较大的腾起角和腾起初速度。因此技术上要求控制好助跑最后4步步长的合理变化。助跑最后4步,最好仍以前面相同的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9.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踏板缓冲阶段动作消极、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跳远起跳最佳效果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起跳的腾起水平速度(在一定腾起角度状态下),而起跳腾起的水平速度来于助跑的质量,其中主要表现在起跳前几步助跑的速度、节奏和助跑技术。通过教学实验,反映出无板助跑起跳练习对起跳前几步助跑的速度感、节奏感的效果比有板起跳练习的效果要好,这对形成起跳的最佳效果无疑是有积极的影响。从而可以加大起跳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通过的水平距离,它对提高跳远运动成绩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行跳远是高校普通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田径教学项目。其技术环节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几部分组成。其中助跑、踏跳是技术的中心环节。因为跳远的远度是由人体腾起的初速度和腾起角度所决定的。因此运动员只有在尽量保持和发挥最大水平速度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垂直速度,才能获得最佳腾起角度和初速度,跳出好成绩。由此可见助跑速度和弹跳能力是急行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重要身体素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起跳是跳高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它衔接着助跑和腾越过杆。助跑阶段运动员积累的能量不仅通过起跳转化为腾起的能量,而且背越技术所特有的转体动量矩和旋转过杆动量矩皆由起跳动作而转换。起跳阶段的动作结构十分复杂,它包括起跳腿和摆动腿以及上肢摆动的动作,另外,转体的形成还与躯干的动作例如肩轴和髋轴交叉的时空结构有关,但这一系列动作的形成和调整,无一不与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的高度及其变化和身体的倾斜角度及角度的变化有关。在技术分析中,它们虽然仅作为运动学参量出  相似文献   

13.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髋部动作在田径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的髋部动作对于运动员机能潜力的发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送髋”在跳远技术中的意义急行跳远,人体腾越的远度取决于运动员在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用力时产生的垂直速度。这样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加速能力和强大的踏跳力量。同时还要求运动员掌握好合理的起跳技术。起跳技术是整个跳远技术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对于充分利用人体助跳中获到的水平速度和取得较大的腾起初速都是极为重要髋  相似文献   

15.
田径跳跃运动最明显的特征是利用助跑所获得的动能,通过起跳最大限度地改变人体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跳高技术的核心是围绕如何利用助跑速度,创造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如何深刻认识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实质,如何快速提高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快速起跳力量,在  相似文献   

16.
跳远的远度取决于助跑速度、起跳速度、起跳角度和起跳后身体重心的高度。运动员要提高成绩就应该努力从这四个方面突破。快速助跑与积极有力的踏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跳运技术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张健民训练计划的安排中把此作为重点训练内容。现将他的训练小结如下: 一、情况简述:  相似文献   

17.
跳高的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提高跳高技术的着眼点放在助跑和起跳上,这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应明确的最基本的概念。这不仅是因为助跑能产生水平速度,还因为通过起跳把一定的水平速度转为垂直向上的速度,从而跳得更高。当跳跃者离开地面之后,其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不会改变的,过竿技术最好也不可能使身体脱离这个运动轨迹。助跑的特殊任务 1.通过助跑获得连贯的步子节奏。 2.产生运动员可控范围内的最大速度,并能转移到起跳上去。 3.通过肌肉“屈伸反射”,使腿部和躯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成绩在 6.30 m以上的 6名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优秀女跳远运动员摆动腿髋的水平速度与水平速度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着板时,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脚水平速度呈高度负相关;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中,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垂直速度持续升高,占腾起垂直分速度值的53.1%。  相似文献   

19.
跳远运动员应该了解跳远的助跑距离、速度、起跳角度、高度和空中时间等各个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参数的最佳值。刘易斯虽有良好的速度,但是他还不能在跳远助跑和起跳中充分发挥他的速度优势。从理论上来讲,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重心与起跳点连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决定运动员的跳远距离。刘易斯在起跳中的主要问题是踏跳力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短距离助跑跳远这一练习方法的运动生物力学意义,本文对跳远运动员的短距离助跑和全程助跑跳远进行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的同步测试.并通过对其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短距离助跑与全程助跑的水平速度、跳跃距离之差约为10%;2)起跳时间和力作用于垂直方向的时间比全程助跑长;3)腾起角度大于全程助跑;4)身体重心腾起高度和滞空时间与全程助跑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