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黄有东 《编辑之友》2010,(8):119-121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1879~1942)主编的<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的里程碑.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新思想最重要的阵地,它高擎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成为漫漫长夜中的一支耀眼的火炬,点燃了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引线,哺育了整整一代先进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党的新闻事业的开创应该说是早于建党的,是在早期进行共产主义宣传之际就开始了,己经有近百年历史.1915年陈独秀创办并主编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为大家都很熟悉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5.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3,(1):109-111,122
在陈独秀的报刊生涯中,其创办及协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十几种报刊,这些报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中国文人向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因而,梳理其编辑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思想。同时,在平民化报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启蒙思想家,也是一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其创办的报刊唤起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卓著的《新青年》杂志,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在中国新闻史上影响深远。本文结合陈独秀丰富的办刊实践活动,探讨陈独秀的新闻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40年到1949年,周文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晋绥边区从事党的文化工作,负责编辑报纸和刊物,创办了<边区群众报>;先后担任<边区群众报>、<抗战日报>(后改名为<晋绥日报>)、<晋绥大众报>的社长以及一些刊物的主要负责人.他办的报刊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与《安徽俗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全面阐述了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的原因、内容、影响与作用,多角度地表现了青年陈独秀对国事、家事、天下事的看法与思考,坦示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9.
晚清十余年间,各地创办的白话报刊达14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无锡白话报>、<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京话日报>等,其中又以<安徽俗话报>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下半年,世纪华文对合肥都市报零售市场进行了连续监测.所监测的报纸为<合肥晚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安徽商报>和<安徽市场报>5份都市报.与上半年相比.<合肥晚报><汀淮晨报><安徽市场报>市场份额得到增长,其他两份报纸出现下降,排名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吴礼明,籍贯安徽省安庆市,1984年入伍,曾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显著,2次荣立三等功,6次受到嘉奖,从戎期间,已在军内外40多家报刊发表了报告文学、通讯、专访、消息等诸体裁作品达300多篇.1989年退役时,已经在新闻界小有名气了,被当时上海的<中国合作经济报>点名要去,正式成为一名记者.从1985年从事新闻工作22年来,曾担任过<中国信息报><国际商报><经济日报><名牌时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记者、首席记者、主任、主编.2004年3月5日获高级职称.2006年7月,担任<中国城市经济>杂志副社长至今,并被多家高校、科研单位聘为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2.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的成就主要不在新闻事业,但他主办过多种报刊,如<竞业旬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和<自由中国>等.作为一位将报刊视为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试验田"的思想启蒙者,胡适对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理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他的新闻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尚贤堂(新学)月报>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创办的一份期刊,戊戌变法时期主要发行于北京地区.由于丁韪良曾代理主编过<华北月报>,<尚贤堂(新学)月报>又出版于李佳白主办的"尚贤堂"内,故通常将<尚贤堂(新学)月报>看做<华北月报>的续刊,同时作为"尚贤堂"的机关刊物.本文从丁韪良的传教思想及各报刊著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尚贤堂(新学)月报>与<华北月报>并无承继的关系,也并非"尚贤堂"的直属刊物.最后对<尚>的创办原因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创造了当时国内杂志界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谱写了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邹韬奋提出关于报刊编辑的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编辑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而著称。他不仅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而且是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的整个青年一代。陈独秀在五四前后的影响,同他创办、编辑刊物,利用刊物介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是分不开的。早在1904年(清光绪30年),他创办、编辑了《安徽俗话报》,1915年创办《新青年》,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等。这些编辑、出版活动,不仅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他在编辑、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 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 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 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 《新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 上海创办的。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刊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最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  相似文献   

19.
远古时期,我国的少数民族群众就进行着丰富多样的新闻传播活动.步入近代,在八国联军组织的"都统衙门"统治天津之时,清末满族大学者英敛之创办的<大公报>,开启了少数民族参与办报的先河,将戊戌时期的学习西学、反封反帝启蒙运动向前推进.随后,内蒙古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婴报>.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8,(6):80
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主要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其中<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隶属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隶属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过去几年两报为了争夺成都都市报龙头地位,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在零售市场上,不断使出重拳.<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力弱小,与<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