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青 《教育艺术》2009,(8):65-65,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与深层交流,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而且突出地反映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深层交流,其不仅具有人与人的言语交际特征,更突出的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读文章时的理解、体味、批判、反思、运用以及两个或更多人在读文章时的言语交流和碰撞。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使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沃土,让阅读教学洋溢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文本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语文学习当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读文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5.
孙剑 《学语文》2008,(4):40-4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读者求得对文本与作者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其实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此种对话应该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层对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可谓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笔者始终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个性化阅读教学只要做足做好文本、学生、教师这三门"功课",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一、充分尊重作者,深挖文本潜在资源余彤辉先生指出:"阅读,不论你把它描绘成什么,首先必须接受文本,必须认准文本的文字,弄懂、理解文本的意思,哪怕是局部的。没有这一点,就不是阅读;离开了这一点,就是谬误。"文本阅读实际上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文本的意义就是在这一对话交流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  相似文献   

8.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的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除了这一交流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作者,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的核心区,潜心涵泳,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被文本所打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深入文本最简单、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细研文本,找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途径。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2.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对话,它由以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对话为主的多重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相似文献   

14.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间接对话,也是学生与语文教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过程。对话是互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语文的传递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信号。对话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都是需要双方之间的积极探讨交流,才能更好地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文本对话,就要求读者把阅读文本看作是和活生生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碰撞,使读者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达到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7.
陈华彪 《辅导员》2010,(6):51-5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的核心区,潜心涵泳,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的无限风景,才能真正被文本所打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深入文本最简单、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细研文本,找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途径。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交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问构成了一种相互间的对话交流.这种交流是以文本与学生的视野差异性作为先决条件的.由于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学生被唤起的意象与文本的意象不一致,因此形成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张力.适度的张力足阅读的审美价值之源,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与文本问张力的不断发现与消除,本文试着从阅读张力的定义,张力的发现及消除的策略这三方面稍加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