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从根本上以一种艺术的标准来重新解读夏衍的剧作,才能揭开长期以来笼罩在夏衍头上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面纱。对夏衍剧作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现实主义剧作"的艺术特征,而应该从真正艺术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夏衍剧作里,语言的诗化美是构成其剧作结构散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他剧作中的语言,虽然没有激越铿锵的语句,也没有磅礴豪放的气势,一切都是那样明白晓畅、朴素凝练,但是,在简洁明净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内容,在质朴自然的台词里却充溢着动人心弦的诗情.情韵悠长、意味深沉,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真实质朴的外貌与丰富深邃的诗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的戏剧家,夏衍编剧艺术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对其进行总结研究的成果数不胜数。本文不详细论列夏衍剧作在编剧艺术上的总体成就,只是就结构、情境氛围、语言等编剧艺术的主要环节,作一次艺海拾贝般的谈片。一戏剧的艺术表现可以从戏剧作品的结构处理方式见出剧作家的艺术修养和富于个性特点的创作习惯。夏衍同志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很多剧作,在结构上都比较注重剧中人物情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力度。无论是在《上海屋檐下》,还是《芳草天涯》中,夏衍习惯于把剧中人物的感情关系作为一条内在的情节线索。《上海屋檐下》一剧…  相似文献   

4.
夏衍长期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在将现代小说名作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夏衍努力遵循原作的精神,在遵循电影独特的艺术规范中,认真构想剧作的叙事角度,精心构思剧作的结构,努力补充生动的细节,使其改编的剧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呈现出其由名作改编的电影剧作朴实精致的独特魅力,为将现代小说名作改编为电影提供了典范,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夏衍留学日本,与日本学普罗剧作家藤森成吉过从甚密。1929年4月,夏衍翻译了藤森成吉的两部剧作《牺牲》和《光明与黑暗》。尔后,夏衍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醒目于中国现代剧坛。倘若将夏衍的剧作与成吉的剧作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都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即语言的理论色彩和生活的政治色彩。这种理性色彩体现出了“倾向性”戏剧的特征。虽然,夏衍特别不满意并极力摆脱“倾向性戏剧”的影响,但他与藤森成吉一样,囿于普罗文艺的功利性,在戏剧创作中若即若离地表现出了“倾向性戏剧”的倾向,就是戏剧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夏衍留学日本,与日本学普罗剧作家藤森成吉过从甚密。1929年4月,夏衍翻译了藤森成吉的两部剧作《牺牲》和《光明与黑暗》。尔后,夏衍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醒目于中国现代剧坛。倘若将夏衍的剧作与成吉的剧作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都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即语言的理论包彩和生活的政治色彩。这种理性色彩体现出了“倾向性”戏剧的特征。虽然,夏衍特别不满意并极力摆脱“倾向性戏剧”的影响,但他与藤森成吉一样,囿于普罗文艺的功利性,在戏剧创作中若即若离地表现出了“倾向性戏剧”的倾向,就是戏剧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7.
夏衍、田汉、曹禺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剧作家。文章拟从情调这一特定视角出发,以夏衍剧作为轴心,将其分别与田汉、曹禺剧作一比较。这种比较旨在以此突出夏衍剧作情调的独特性,而无意做出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夏衍、田汉、曹遇都是中国现代学史上重要的创作家。章拟从情调这一特定视角出发,以夏衍剧作为轴心,将其分别与田汉、曹遇剧作一比较。这种比较旨在以此突出夏衍剧作情调的独特性,而无意识做出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是夏衍戏剧创作的丰收期,这个时期的剧作确立了夏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从矛盾的冲突、简洁的文风、暗示性的布景以及审美接受等角度比较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与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以期对夏衍此时期剧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夏衍是中国话剧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剧作家,有关他的剧作研究,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回顾六十年夏衍剧作研究的历史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探寻研究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