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沅君(1900—1974),笔名淦女士,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重要小说家,后来的著名文学史家和教育家。她于一九二二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卷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小说集。冯沅君的小说虽然为数不多,创作的时期也很短,但却以大胆勇敢反映五四初期广大青年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斗争出名,她的作品真实展示了五四新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她们坚决、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纯真热烈的爱情,在五四时期一些女作家中独具特色,得到鲁迅的重视和肯定。然而,解放以来,她的作品很少有人研究,有的现代文学史虽偶尔提及,也只是一笔带过。本文试图研究一下冯沅君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一下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五四”文坛贡献了《卷麓》、《春痕》、《劫灰》这三部小说集的新文学女作家冯沅君,在此期小说中重点刻绘了女主人公在亲子之爱与情人之爱之间犹豫、彷徨、挣扎的痛苦情状。女主人公在“爱情”中痛苦挣扎的命运和作者自身因受新思潮的影响而具有的反叛性、因母亲之爱而具有的皈依性之间的冲突正相吻合。这种在反叛与眷恋之间的左右摇摆,拔心不死,正反应了“五四”一代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知识分子在过渡时期的艰难处境。而从冯沅君的《淘沙》(二)(三)来看,她以自叙传色彩浓厚的方式来抒写自己的“爱情”之痛,乃是一种有着理性认知背景的心然.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早在二十年代,富有才情的庐隐与冰心一起,同为“五四”拓荒时期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的皎皎者。庐隐短暂而曲折坎坷的一生,旷达英爽萧洒而又多愁善感的秉性,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的那种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使得庐隐成为那一时期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本文试就庐隐小说中所弥漫着的浓厚感伤情调,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女作家肖红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斗争旋涡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人世间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的萧红,她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却是值得骄傲的,她留下了近八十万字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更是富有成果的。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她便相继发表了《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特别是继著名的《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振动”之后,她又在《呼兰河传》中表现出了她那夺目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她选定了“五四”以来由鲁迅所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12,(5):2
冯沅君,1900年生,原名淑兰,字德馥,河南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早年从事文学创作,用淦女士笔名出版过《卷葹》等小说集。1932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以上与陆侃如合著)、《冯沅君创作译文集》、《古剧说汇》、《南戏拾遗》、《古优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她把从悲哀中求索到的人生的本质以及各种悲…  相似文献   

7.
刘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今人所著各本中国文学史在讲到南宋作家时没有一本没提到他的。然而对于他的生平的介绍和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不是说法不一,就是语焉不详。下面谈一谈我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他的籍贯 刘过的籍贯在哪里,各本文学史的说法很不一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郑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襄阳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刘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泰和人。”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诗史》”)说:“刘过,字改之,太和(今江西泰和附近)人,一作庐陵人,更有作襄阳人者。”中国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以下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女作家廖若晨星,屈指可数。若将她们粗略地按代排列,从五四到建国前,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各领风骚七八年。就萧红而论,(?)崛起于文坛是在外敌入侵那个民族最屈辱的年代,而此时文坛上,她的前辈女作家,“第一代”的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第一位女作家陈衡哲,以其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视角,感受自然景物之美,书写奋斗不息的人生观,表现关怀现实人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先于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她是早巳超越了男女两性的差异而以一位知识精荚的姿态步入“五四”文坛的,因而使现代女性文学有了一个独特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刘过其人及其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今人所著各本中国文学史在讲到南宋作家时没有一本没提到他的。然而对于他的生平的介绍和对于他的作品的评价,不是说法不一就是语焉不详。下面谈一谈对一些有关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他的籍贯 他的籍贯在哪里各本文学史的说法很不一致。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郑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襄阳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刘本《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泰和人)。”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诗史》”)说:“刘过,字改之,太和(今江西泰和附近)人,一作庐陵人,更有作襄阳人者。”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以下简称“文研所《文学史》”)说:“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对于刘过的籍贯,历史文献是怎样记载的呢?据《四库  相似文献   

12.
天才梦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她的这篇《天才梦》的发表,将她介绍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并在后来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名噪一时,可以说,这是她成为一名天才作家的提前告白。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革命又称新文学运动,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几十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于“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起点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胡适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和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学运动。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钱玄同也说:“适之是现在第一个提倡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14.
陈学昭是20世纪最早从事职业写作,走自立自强之路并最终走向革命的知识女性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中唯一的一位集“五四”作家、留法作家、解放区作家于一身的杰出女性。她虽然用笔在中国文坛耕耘、奋斗了一生,但在中国现代文坛群星闪烁的璀璨舞台上,却难逃被众星淹没、被现代文学史忽略的命运。作为浙江省200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单元、万国庆教授合著的《突围与陷落——陈学昭传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以独特的学理观照,对这位被现代文学史遗忘的女作家生平、思想及其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及其早期小说浅论郭运恒张爱玲这位在"孤岛文学"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无论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香港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都不曾给她留下方寸之地。而"张爱玲不见于目前的中国文学史毫不奇怪,国内卓有成就的作家,文学史家视而不见的,比比...  相似文献   

16.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女作家中,凌叔华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作家,她小说的数量不是太多,风格却极为独特。曾受到鲁迅、徐志摩、沈从文等人的称许。但由于政治等原因,这位作家渐渐被人遗忘,作品也很少有人问津,为了拂去散落在她身上的历史尘埃,借鉴她的艺术长处,在此想以《花之寺》为主,对凌叔华小说的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作一些不很成熟的探讨。一凌叔华小说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思想和人物上,鲁迅说她的小说,“恰好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是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  相似文献   

18.
冯沅君是与冰心、庐隐同时闻名于“五四”时代的女作家。她以清隽简洁的文笔,热情奔放的激情,为“五四”新文学记录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在“性”爱上向旧传统观念的宣战,讴歌了新女性在爱情世界里的甜美和欢愉。在新文学的园地里,留下了她那反封建礼教的“精粹名文”。读她的小说,使人感到(?)有浪漫化的诗情,艺术化的真  相似文献   

19.
《女神》以其狂飙突进式的“五四”时代精神而斐声文坛,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本文从美学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女神》,分析了《女神》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女神》以其狂飙突进式的“五四”时代精神而斐声文坛,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本文从美学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女神》,分析了《女神》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