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TIPE2过表达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ID的影响。方法建立TIPE2过表达的H446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TIPE2过表达情况和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ID的变化。结果 TIPE2质粒稳转H446细胞高表达TIPE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TIPE2过表达的H446细胞促凋亡分子BID表达增多,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明显。结论过表达TIPE2基因引起BID上调,并促进小细胞肺癌H446凋亡。  相似文献   

2.
免疫PCR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及融合蛋白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免疫PCR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检测了血清中的肿瘤抗原。 肿瘤病人血清检测结果表明免疫PCR技术对肿瘤有较大诊断价值。将构建的单链抗体和链亲 和素融合蛋白基因pET21scFvCEASTA在大肠杆菌HMS174(DE3)(plysS)中进行表达,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均提示获得了具备结合生物素和抗原分子活性的双特异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凋亡(apoptosis)是细胞的一种死亡形式,于1972年首先由keerr、Wyllie和Currie确认.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eu death,PCD),两者分另是形态学和功能性概念.与细胞坏死(necrosis)不同,凋亡是由相关基因调控完成的细胞主动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现象贯穿于个体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全部生理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细胞的凋亡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样,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得细胞数量得到精确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及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极高。本论文将要对非小细胞癌中的肺腺癌进行研究,该类型是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种类,其癌细胞的浸润性强,因此常会破坏胸膜的正常组织及功能,引起胸腔积液。我所研究的CALCRL基因是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属于细胞表面受体中最大的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的成员,它通过多种相关的信号通路参与调节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肿瘤组织是由于细胞恶性增殖与凋亡程序发生异常所造成的,而该基因表达产物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功能,因此本论文将把该基因所参与的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细胞通路作为重点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使用TCGA、human protein atlas、Kmplotter数据库初步探讨CALCRL的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研究其在肺组织中高度表达对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该基因将有可能成为肺腺癌的靶向治疗目标或早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佳  冯龙飞 《大众科技》2023,(8):100-10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护肝宁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构建化合物—靶点图。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将护肝宁片活性成分靶点与乙型肝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通过对共有核心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分析蛋白相互作用(PPI)中度中心度(DC)、中间性中心性(BC)、紧密性中心性(CC)筛选核心靶基因。选取的护肝宁片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到护肝宁片中木樨草素、槲皮苷、隐丹参酮、丹参酮等81种主要化学成分和198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TP53、AKT1、VEGFA、STAT3等。护肝宁片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线粒体、膜筏等细胞组分参与DNA生物合成、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作用通路为乙型肝炎、PI3K-AKT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均较强,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稳定。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护肝宁片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许健  于涟  李龙  由振强  万旺军  刘岩 《科技通报》2007,23(1):52-57,101
根据鸡白细胞介素18(IL-18)cD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我国地方品种萧山鸡原代鸡脾细胞中扩增并克隆鸡IL-18全长基因(Genbank accession,AY628648)。扩增片段全长591bp,共编码197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其中含有表达完整功能蛋白所必需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序列与国外报道的鸡IL-18全长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只在引导序列中出现两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分子进化分析表明萧山鸡IL-18基因与火鸡以及家鸭基因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将萧山鸡IL-18成熟蛋白序列插入pGEX-4T-2载体并在Ecoli中得到表达,获得45kD的GST-IL-18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对萧山鸡白细胞介素18的全长基因进行了克隆及表达,并对其分子进化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和赵强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嘌呤能受体P2Y1R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测定了该受体蛋白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P2Y1R抑制剂分子的作用机理,为研究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未来将开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物研发的新方向。通过分析P2Y1R结构,研究人员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P2Y1R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两个药物分子作用位点,并且两种抑制剂与受体的作用机制显著区别于人们  相似文献   

9.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对可育转基因栽培小麦鄂恩1号(EN1)和鄂麦11号(EM11)植株的T1代种子中的谷蛋白亚基成份进行分析,验证种子中是否含有对增强小麦展弹性有显著作用的转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产物——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转基因株D193种子中连锁表达两种亚基基因1Dx5和1Dy10,转基因株D185和D186则均表达其中的1Dx5亚基基因,不同基因型受体可能影响转基因的连锁表达。Χ^2检验表明鄂麦1号、鄂麦11号二种基因型T代种子中转基因表达蛋白1Dx5和1Dx5+1Dy10产生的表型比均符合预期分离比3:1(P〉0.05),两种外源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可能均为单位点整合。表明遗传转化分子育种可以成为改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并讨论了SDS-PAGE有效检测转基因在早期世代表达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0.
利用抗病基因进行抗病育种是防控作物病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最有利用价值且应用最广的一类是被称为NLR免疫受体的抗病基因,该类基因是植物免疫系统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NLR受体通过识别各种病原物效应蛋白激活寄主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虽然距离NLR抗病基因被克隆已经将近26年,但是学界对于NLR受体在识别病原菌入侵以及如何启动抗病反应等问题还知之甚少。当前NLR抗病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科学问题包括NLR受体识别效应蛋白、受体多聚体化在抗病中发挥的作用、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受体如何激活下游抗性反应等等,本文综述了NLR免疫受体介导抗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未来5~10年该领域最具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以及我国科学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的调控与信号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因水平和细胞水平研究形态发生的机理,是当今生物学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果蝇的胚胎发育发现了同源异型基因(HOX基因),现在已从各种生物中分离了多个同源异型基因,编码产物大多数是转录调控因子,在形态发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细胞通过信号传导系统把外界刺激传递到细胞内,从而作出应答反应。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MAPKs Cascade)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把基因表达的调控与信号传导途径联系起来,将为真核生物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癌基因产物ras-p~(21)不但同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是参与细胞分子信号传导,调节其增殖分化的最重要分子之一。对ras-p~(21)的活性调节机制的研究一直倍受分子生物学家的关注,并且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突破性进展。人们不但从哺乳类动物细胞克隆和鉴定了一系列调节ras-p~(21)活性的鸟核苷酸交换因子,而且发现不同的鸟核苷酸交换因子在组织表达、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及自身活性调节方面各具特点,为全面认识以ras-p~(21)为中心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最终阐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管RS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采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_2R)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和动物在体球囊损伤的血管,结果表明能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迁移,促进其凋亡,并能显著抑制球囊损伤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提示有助于PCI后RS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陈杰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3):217-222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诱导瘤细胞的分化更引人注目。我们的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仅能诱导具有短神经突起的N型瘤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的细胞。这些细胞均无N-myc扩增,均具有高、低亲和性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而对神经生长因子无反应的细胞系或为S型细胞,或缺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或有N-myc扩增。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细胞类型代表着瘤细胞的不同分化方向。神经生长因子仅能诱导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细胞分化。分化的瘤细胞中,C-myc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通过抑制C-myc的表达而促进分化。用基因重组技术,恢复瘤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部分恢复其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针对N-myc的反义基因调控,可促进其分化过程。对瘤细胞原位凋亡检测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表明:诱导分化过程中伴随着bcl-2表达的下降和瘤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他的团队对雌雄配子识别分子机制的系列研究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首次分离了花粉管识别胚囊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其激活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利用生殖关键基因打破生殖隔离的方法,为克服杂交育种中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人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被评价为"植物生殖领域的重大突破"。2015年,他与贾鹏飞为向导师郑国  相似文献   

16.
刘琨 《科教文汇》2014,(22):130-131
PTEN(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有关的信号通路上。在细胞中,PTEN 功能受到H2O2的氧化调节。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在体内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将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到新生3d的小鼠侧脑室中,分别于移植后0d,9d和14d处死受体鼠,取其脑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行冠状面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MSCs的植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植入细胞神经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定位双重标记的植入细胞,结果:受体小鼠脑中均可检出植入的细胞,此类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特异的微管相关蛋β-Ⅲ-Tubulin(Tuj1),微管相关蛋白2(MAP2),一些细胞表达神经胶质细胞特异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hMSCs植入后受到脑组织特定微环境的影响,在体内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并参与到发育的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王金星课题组针对对虾养殖业中病害防控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对虾免疫系统与细菌和病毒性两类重要病原(鳗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揭示了对虾抵御病原入侵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主要阐释了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防御病原的机理,包括FcLec4通过行使调理素的功能促进对病原的吞噬、Leulectin不同识别模块之间在抗细菌免疫中分工与协作的新机理、MjHeCL感知血淋巴菌群及参与菌群动态平衡调控的机理以及清道夫受体参与的抗病毒免疫的新途径等;(2)发现了病原侵入机体后宿主细胞抵御病原的信号途径及效应机制。主要揭示了对虾Toll和IMD信号途径的特点、调控机理及下游的效应分子,阐释了JAK/STAT途径激活的特征及调控的下游效应分子,并发现Toll途径的激活机制不同于果蝇而与哺乳动物相似;(3)阐明了胞内病原逃逸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阐释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利用宿主的C-型凝集素以胆固醇依赖的方式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宿主的SUMO化系统促进自身复制的机理。该研究为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的候选药物以及对虾抗病品系培育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9.
华南植物园植物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领域夏快飞博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植物发育学实验室的侯必亮博士后,一起致力于JA调控途径中JAZ1(茉莉酸受体ZIM结构域蛋白)、DELLA(DELLA家族蛋白)、MYC2(MYC转录因子)及GA(赤霉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TRAIL(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是新发现的肿瘤坏 死因子家族(TNF)成员,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其中受体决定着TRAIL的生物学功能 ,在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受体的结构组 成与功能比原先所认识的更为复杂,并且在组成结构与功能上存在不一致性,提示TRAIL受 体对TRAIL功能的调节具有系统性,尚有许多待认识和研究的地方,本文仅对TRAIL受体的研 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