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认知结构与基础练习》第40页上有这样一道题:林肯与废奴主义者的分歧是A.是否谴责奴隶制B.是否废除奴隶制C.怎样废除奴隶制D.怎样维护国家统一绝大多数学生选B,理由是教材上讲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而废奴主义者自然是主张废除奴隶制,故选B。学生错选主要在于仅依据课本上的内容,主观地认为林肯不主张废除奴隶制。其实,林肯是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只是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在使用何种方式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废奴主义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已经萌发,废奴运…  相似文献   

2.
对林肯的评价和他对奴隶制的态度,史学界存在不少争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废奴主义者,有的认为他不是废奴主义者。我认为,林肯反对奴隶制的主张和社会实践表明,他基本上是一个废奴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王颖 《华章》2010,(21)
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的迅速膨胀加剧了社会矛盾,反奴隶制情绪在人民群众中逐渐高涨,这种高涨的情绪也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揭露南方蓄奴制度野蛮残酷、呼吁废除这种制度的废奴文学.废奴运动的高涨产生了废奴文学,废奴文学的兴盛又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索,而斯托夫人就是点燃导火索的人.  相似文献   

4.
《汤姆大叔的小屋》堪称19世纪美国废奴学的经典。作依托其深厚的宗教意识,为小说中废奴主义精神的体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宗教的角度来诠释废奴主义精神,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作斯托夫人对奴隶制的看法,以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建立在基督教观念之上的废奴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唐鹏  杨丹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54-55,60
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在美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推动了内战的爆发,使奴隶得到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通过对内战时期废奴运动者的活动分析来探讨废奴运动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在评论中含蓄表达了对奴隶制的看法。他秉承保守的政治倾向:他严厉批判狂热的废奴主义,为南方辩护;赞扬对主奴关系的美化,提议建立和谐的主奴关系,借以强化南方的社会等级,保持南方和联邦的稳定;警告解放奴隶后果严重,会造成南方人财产的损失,动摇整个南方社会的根基。可见,爱伦.坡反对废奴运动,美化奴隶制,表达了对奴隶制的保守观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废奴运动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一直在开展。从18世纪初开始,有识之士、进步文人纷纷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谴责奴隶制的作品,到19世纪30年代形成高潮。诗人发表诗作,作家发表小说对奴隶制进行鞭笞。废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寓事于理、针砭时弊,成功地塑造了汤姆叔叔这一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汤姆大叔的小屋>堪称19世纪美国废奴文学的经典.作者依托其深厚的宗教意识,为小说中废奴主义精神的体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宗教的角度来诠释废奴主义精神,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斯托夫人对奴隶制的看法,以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建立在基督教观念之上的废奴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形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废奴主义思潮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发展为一场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美国黑人报刊对美国的废奴运动、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运动、丰富黑人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特殊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合众国之父”华盛顿齐名。在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中,林肯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顺应形势。把握时机,排除障碍,坚定废奴思想推动美国北方走向胜利,完成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领导北方军民取得了内战的胜利,促使美国存在了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度寿终正寝。林肯从最初的仅仅反对奴隶制、不干涉各州现存的奴隶制度到最终彻底废除奴隶制,其对待奴隶制的态度和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保守、温和向激进、革命的转变过程,这主要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政治环境和阶级斗争的形势,以及国际形势和林肯个人的性格特点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美国内战期间,林肯的奴隶政策与其国家统一的思想分分合合,但他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奴隶政策都是为维护联邦国家的统一。林肯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审时度势,采取各种灵活、现实的策略,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成功地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联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On July 8, 2003, at Goree Island, Senegal, George W. Bush delivered the most important speech on American slavery since Abraham Lincoln. As an example of rhetorical artistry, the speech is a masterpiece, putting the brutality of slavery into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Although the speech had deliberative effects—it grew out of, and contributed to, the Millennium Challenge as well as the administration's African AIDS initiative—it was primarily an epideictic speech that envisioned Providential history as its audience. By adopting the God of history as audience, Bush was able to confess the nation's original sin and to begin to make amends by directing billions of dollars to Africa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reatment of AIDS and malaria. While largely successful with Africans, the speech left many African Americans both puzzled and angr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could have built on the initial success of the Goree Island speech by extending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address to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African Americans, but it did not.  相似文献   

14.
倾诉普天下的哀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际,象征着民主进步的总统林肯却被谋杀。民主诗人惠特曼创作组诗《林肯总统纪念集》歌颂林肯,倾诉诗人内心的悲伤。奴隶制的废除不仅是美国.人民的进步,而且是整个人类的进步,因此,林肯的死就不仅仅是美国人民的悲哀,更是全人类的悲哀。基于此,诗人惠特曼倾诉的是诗人自己的哀伤,美国人民的哀伤,普天下的哀伤。  相似文献   

15.
"O Captain!My Captain!"is an extended metaphor poem written in 1865 by Walt Whitman about the death of American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The poem is popular among American people.Many symbolisms can be seen that is to express Whitman’s deep sorrow for the death of Abraham Lincoln.  相似文献   

16.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从情景语境与纯理功能的关系以及衔接系统的度,对葛底斯堡演说辞进行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7.
The two earliest public protests against slavery in British North America—the Germantown Quakers’ petition and Samuel Sewall’s The Selling of Joseph—are primarily discussed as rhetorical failures and have been largely reduced to entries on an anti-slavery timeline. The texts are further diminished for their lack of intensity compared with later abolitionist discourses. This essay reassesses these germinal protests as dynamic texts that engage and challenge two distinct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plain style. In so doing, the texts and the plain style are both given renewed significance in the rhetorical history of the anti-slavery movement.  相似文献   

18.
在《论法的精神》中 ,孟德斯鸠详细论述了奴隶的来源、奴隶制产生的原因、奴隶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等问题 ;他从“人是生而平等和自由的”基本观念出发 ,全面批判了种种维护奴隶制的观点 ,深入剖析了奴隶制违反自然、违背人性、危害社会的性质 ,并提出一整套解放奴隶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