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杨晦出身于农民家庭,其剧作多关注下层人民的贫苦命运。他早期创作的散文化短剧"深沉黯淡",长于点染情感氛围,带有散文诗的气息。其剧中人物之间的外在行为冲突并不突出,作者更善于展现小人物的意志与悲惨命运之间的隐忍与抗争。杨晦创作后期的历史剧一改"隐忍"的创作题旨,以"搏击"的姿态来对抗社会黑暗势力,显示了杨晦剧作心路轨迹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杨晦 ( 1899— 1983) ,原名兴栋 ,号慧修 ,辽阳人氏。建国后任职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兼系主任。以德高望重 ,人称晦老。他一生先后从事文艺创作、翻译、研究和教学 ,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诲人不倦的教育家。建国前有《文艺与社会》行世 ,逝世后有《杨晦文学论集》、两种版本的《杨晦选集》行世。去年杨晦百年诞辰纪念 ,北大中文系召开杨晦学术思想讨论会 ,与会者深感过去对扬晦的文学理论思想重视不够 ,以至某些精到之说隐而不彰。杨晦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一是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 ,近半个世纪信仰坚定 ,不改…  相似文献   

3.
杨晦是现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我国新文论的拓荒和探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作者从切身体会出发,通过介绍杨晦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分析他的文艺思想中的几个要点,力图揭示杨晦的理论性格和学术风骨。  相似文献   

4.
刘欣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1-103
朱光潜的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受到作为批评范式的"舌人式"批评的影响,一方面与自己的美学理论相契合。他标举"人格即风格"论,在古代文学批评和现代文学批评领域都实践了他的传记式批评。然而,对文本的忽视以及有限的批评模式限制了批评的阐释空间,使他传记式批评的实践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5.
当我收到这本带有着墨香、装帧典雅的《中国新文论的拓荒与探索——杨晦先生纪念集》时,心里涌起激动与尊崇的感情。我首先被本书的策划者、编辑者的苦心孤诣、匠心独运感动了。本书从杨晦先生当年的亲朋、故旧、同事、同行、学生等多个视角,从杨晦的理论家、教育家、“单个人”等人生层面,以朴实简炼而又饱蘸情感的文字,将杨晦先生特有的思想者的深邃锐利、智者的敏睿鸿博、长者的宽厚仁慈和教育家的诲人不倦等品格,立体化、形象化地凸现在我们面前。比起那种单一的理论全集式,或者一律地描述生前诸般懿行美德式的读物来,这样的写作兼有理…  相似文献   

6.
"理学能词者:朱熹《晦庵词》,无论矣。"基于朱熹的词学成就,主要探析《晦庵词》的篇数,"无意不可入"的主旨内容,"豪宕清婉,各极其趣"的审美风格,以及"晦翁体"的提出等,以期全面认识朱熹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相似文献   

8.
朱明灿 《学子》2012,(5):30-30
一、批评要尊重事实 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不尊重事实,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如,我班的张闯同学,  相似文献   

9.
"品评批评"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批评方法,通过对"品评批评"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品评批评"的批评实践历程以及"品评批评"方法的分析,认为"品评批评"是饱含丰富情感和体验的批评模式,是中国特有的理论模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体现。在当今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艺术传播、交流不断加强的境遇下,更应该坚持品评批评理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学术界内部争论的"汪晖事件",在大众传媒介入后变成沸沸扬扬的公众事件。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到,因大众传媒的先天属性,媒体介入学术批评时,既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必然带来同样多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2.
《正杨》是明代大学者陈耀文专门订正杨慎《丹铅》诸录的舛误而写的考据学著作。《正杨》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纠正杨慎引证材料之误;二是揭发杨慎伪造古书之过;三是批驳杨慎论证之失;四是补杨慎说之不足。《正杨》在学术史上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论争使许多学术问题愈辩愈明;二是在论争中逐渐建立起学术规范;三是纠正明代空疏学风,逐渐形成求实重据、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数学学习理论研究杨辉的《习算纲目》,其中蕴含着诸多学习论要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通过用法与例题的相互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精细加工实现对知识的长久记忆;通过对逆运算的理解实现对思维的训练;通过鼓励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实现数学知识的合理发展.此外,这些学习论要素与《习算纲目》中包含的教学论和课程论要素相结合,从而能够丰富对杨辉数学教育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殖民主义可谓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和新颖。这里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汤婷婷的经典之作《女勇士》进行批评实践,给予这位处于双重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杨士云年谱     
明代大理文学家杨士云,生平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野,与杨慎、李元阳、杨南金等名士均有交往。杨士云一生勤学笃行,甘贫乐道,高标自洁,在文学、历史、地理和天文方面均有成果,道德和文章堪为一方楷模,对云南学术文化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真正的女性文学作品乏善可陈,但"十七年"的女性文学创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宗璞的《红豆》等。"文革"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关于性别的体验与表述在整体疏离中仍然有着潜在的表现和认同,一些女作家在万马齐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潜在写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女诗人张烨、灰娃、周陲、赵哲、柳溪等。应尽可能勾勒出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全貌,在有限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辑佚"工作,"这才是一种既不失思想文化的超前性又比较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薛蕙是明代中期著名诗人,其文学交游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与前七子派的文学交游,二是与六朝派的文学交游,三是罢职后无意为文时期的文学交游。其中,薛蕙与王廷相、何景明、杨慎交往最深。可以说,王廷相是薛蕙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启蒙人.何景明是薛蕙的文学知己,而杨慎则是薛蕙的文学和政治同道。因此,薛蕙是明代中期主流文坛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学问博洽,茹涵既富,根柢盘深,方能在七子笼罩文坛之时,独立门户,有所创获。故杨慎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其中之一是潜在地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杨慎对蜀文化的发展传承展开分析,又特别是对宋代三苏的文学成就展开全面批评,其中的重点是对文风和学风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明人祝允明所撰《正德兴宁志》记录了明代广东兴宁方言齐韵作灰、庚韵作阳以及杨、王不辨等特点,并和吴方言乃至明代官话作了比较。而明人黄国奎修、盛继纂《嘉靖兴宁县志》则记录了当时兴宁方言的部分常用词汇。跟现代客家方言比较,从两志所记的语音、词汇所展示的特点可以看出当时的兴宁话已是一种成熟的客家言无疑。就现存地方文献来说,这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语音、词汇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