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在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剧变中,林则徐正处于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他继承了中国封建文化优秀传统的“往”,开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来”;他既是“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又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说是我国近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重温和阐扬他那承先启后的光辉爱国业绩,对普及和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友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有求必应     
《历史学习》2005,(1):27-27
编辑老师:您好。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指教。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比较严格和更加完全的意义上,是从A.林则徐开始的B.洪秀全开始的C.孙中山开始的D.五四运动开始的老师给出的参考答案选C,但我觉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辛亥革命,不具备反对帝国主义性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所以我认为孙中山先生当时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避免帝国主义干涉,不可能而且无力反对帝国主义。选D的话,是不是合适些?广东东莞市城…  相似文献   

4.
1839年3月钦差大臣林则徐抵广州,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主持下的禁烟运动就取得了举世震惊的初步胜利。紧接着,林则徐在维护中国正常贸易(林则徐称之为“正经贸易”)的重大问题上,又与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更为复杂和尖锐的斗争。无论从消除烟毒、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上看;或从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来侵略;或从对外经济交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林则徐维护正常贸易的斗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32-38
林则徐,中国近代著名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迫于当时形势,为维护封建统治和挽救民族危机,林则徐走上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其西学观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主张严禁鸦片及鸦片贸易;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主张发展民族经济和对外贸易;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林则徐的西学观开创了学习西学之先河,催生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林则徐的西学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但其重大意义仍值得肯定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一生的评价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本人认为林则徐自一八四七年至一八四九年任云贵总督期间,在处理云南回汉仇杀及屠回事件时,其处理方法有不妥之处。为此,通过查阅资料,本文试图就林则徐在处理云南回汉仇杀及屠回事件时方法欠妥之处,从三个方面来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完善有一个过程。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党的六大制定的民主革命十大纲领,推动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九一八事变后,民主革命纲领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具体化为抗日民主革命纲领,引领了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新民主主义主题基础上的完善和发展,揭示了中国革命经过新民主主义而达到社会主义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立足新时代,深刻总结党制定和实施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评《历史巨人林则徐》王君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和业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林则徐诞辰2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邵纯撰写的《历史巨人林则徐》一书,以宣传和弘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这也是...  相似文献   

9.
一、太平天国运动带有一定的民主革命色彩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消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天国运动即带有一定的民主革命色彩。1.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和冲击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运动。19世纪40年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  相似文献   

10.
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林则徐致力于了解夷情,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经济思想、法律知识等;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因此,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接受外来新事物,介绍西方情况,吸收外来文化,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践者。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值得学术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出生在儒学世家,接受父母启蒙教育的士大夫,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宦海浮沉,他“经世致用”,忧国忧民。对于林则徐的评价,各家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对其有“两个林则徐”的观点,根据此说,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述略孙秀丽,王景山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在灿若群星的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的行列中,因为有了他才显得更加耀目辉煌,令人感奋不已。他领导的禁烟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起了先驱者的作...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有关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容易将一些问题弄混、弄错,现整理如下:1.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就是指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4.
清朝林则徐以前的中国,自汉唐以来,都自居世界中央,不知道有四海九州以外的世界。林则徐则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站在当时整个中华民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属于资产阶级,在此以后,则属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中国无产阶级。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和后果。它保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也保证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而为在中国消灭剥削制度,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创造了基本的前提和条件。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百多年间的历史,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断:“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①  相似文献   

16.
雷慧清 《新高考》2010,(1):37-38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四十年中,约有一半时问,是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做教育启蒙、宣传革命、建立革命团体、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早在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即从一八九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来新夏先生编著的《林则徐年谱》一书,约三十万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具有进步思想的爱国主义者.这本书反映林则徐作为封建后期的能员好官比较注意发展经济和使人民生活安定,也反映林则徐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本书还根据新的材料,提出林则徐是在去广西的途中被国内外敌人所暗害.本书将清人笔记杂著中有关林则徐的遗闻琐事,编成《谱余》,并有《林氏三代简表》、《林则徐出生时有关人物简况》和《征引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90年前,由于中国外交的失败而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的五四运动,由此揭开新民主革命的序幕。我们既要对五四运动有高度的认识,更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从他一生的为人行事,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好官。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庚子,鸦片战争之役,由于清廷的昏庸和对外屈膝投降,反侵略的两广总督林则徐被撤职;次年五月初十日,又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五月二十五日,林则徐奉到遣戍的命令,第二天就从江苏镇海启程北上赴戍。据来新夏《林则徐年谱》第三五九页引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卷六云:“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曰: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余皆公卿求书绫绢宣纸也。”可见林则徐西行,带有大量书籍和帛纸,随在不忘读书,也随在挥毫不停。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壬寅,七月初六日,林则徐从西安出发,在登程时,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浩荡襟怀”。七月二十九日,林则徐抵达兰州,在兰州小住八日,除了官场中的互相拜访、宴饮、游览名胜外,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