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名茶赋(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最早的野生茶树在中国;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在中国;最早的茶叶经典著作在中国;最早的茶文化在中国。中国是全世界喝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全世界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也是名茶最多的国家。因作名茶赋以颂之。西湖龙井誉天下西湖龙井源远流长。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记载:“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北宋杭州知州苏  相似文献   

2.
正宁波港畔,在北仑区春晓洋沙山风景区,两座海螺外形的巨大建筑物联成一体拔地而起。这是中国港口博物馆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港口专题博物馆。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交通贸易口岸、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海上茶路""陶瓷之路"的始发港,因此拥有丰富多彩的水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宁波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泉州、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被誉为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宁波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身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活化石",这里潜移默化地孕育出商品观念,地处江海相通的三江地区,不仅汇聚出商业的兴盛,还孕育出城市的繁华。宁波舟山港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地处长三角经济带,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植物,但却没有危害。中国是最早熟知茶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的国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饮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中国及其周边一些国家。茶的全球传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约在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5.
浩耕 《文化交流》2008,(5):47-49
传说50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神农氏最早发现并用于做药,到了公元前2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茶叶才进入日常饮用.在茶叶用于饮用的2000多年间,它经历了晒青做饼混煮羹饮、蒸青制饼煮茶清饮、茶碾末冲点汤饮、炒青散茶撮泡清饮等几个大的演变阶段,这种饮用方法在历代茶书和文人笔记中都有过或详或略的记载.由于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生活艺术,因此品茶活动在中国历代的绘画作品中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欣赏这些有关茶事的绘画作品,犹如读一部中国茶文化图录,特别是读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相似文献   

6.
“海上茶路”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茶事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古时海上交通的大动脉。今年5月21日,宁波三江口花团锦簇,鼓乐齐鸣。“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在此落成。纪事碑前方有一片船栓群,象征着古明州樯桅林立、商船云集的繁华情景。满载着茶叶、茶具、棉绸、瓷器的船队从这里始发,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7.
宁波古港口立有"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镌刻着"甬为茶港"的历史记忆。2006年4月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茶人汇集宁波,举行"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认定宁波为海上茶路启航地,此后组建的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茶叶公共品牌的崛起,对一个地方的茶叶发展的确很有好处,例如,安吉白茶、西湖龙井、普洱茶等等新老公共品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茶农茶商,提升了区域品牌形象,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茶叶公共品牌的崛起需要很多条件,尤其是在中国茶叶行业进入"三圈时代"之后。地方政府必须通观全局、精心谋划,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具备才行,而不是随便  相似文献   

9.
年少才俊,负笈京华苦追寻 曾广开:傅先生,您好!我受<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的委托,就有关学术问题向您请教.据我所知,您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继而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您在青少年时期,是否就有献身学术研究的志向呢? 傅璇琮:说起来话长,从我1951年离开家乡宁波来北京求学,转眼已经57年了.我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宁波因为是"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与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是旧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湖龙井茶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市西湖畔龙井村一带出产的西湖龙井茶,则是中国著名的茶叶。关于龙井茶,唐代的《茶经》一书上已有记载。据传清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在这里品茶后赞不绝口并将其中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由于历代茶农的精心培育,再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尤其在春茶旺发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13日,地处浙江东海之滨的鄞州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何时茶香飘出堇山水》的记者述评,文章一开头,记者就用发问语气写道:“又是茶叶飘香时。‘望海茶’、‘瀑布仙茗’、‘奉化曲毫’,这一个个茶叶品牌在全市越叫越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知名品牌中没有一个是属于鄞州的。为此,人们不禁要问:曾经辉煌的鄞州茶叶何时香气飘出堇山水?经过几年的名优茶评比,鄞州何时才会有一个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令人欣喜的是,事隔不久,4月22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的“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暨农业博览会”的中国名优绿茶评比…  相似文献   

12.
正联合国大会近期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捷克文学报2019年第12期以中国茶为专题做了一组报道,其中有去年到访过浙江的记者雅娜·帕夫洛娃的文章,我们来看看她怎么说茶。坐落在杭州的中国国家茶叶博物馆外观朴实无华,一对年轻人坐在长椅上眼望茶园。在中国我们首次有机会参观茶园。走入建筑内部,您会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3.
惠泉 《文化交流》2013,(7):32-3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今年4月24日,还是白居易描述的山花烂熳时节,余姚市大岚镇迎来了80余位中外贵宾。他们在宁波参加"海上茶路·甬为茶港"论坛后,随即上大岚考察,队伍中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一行,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专家学者和北京、上海、河北、陕西、福建及港澳人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社作为我国的第二家通讯社,其任务在于以民间面目对外报道中国的发展进步以及各方而的新闻动态,业务的主要对象是港、澳、台及海外中文媒体。多年来中新社形成了自己的报道特色,尤其是一些很有独特风格的专稿、声像(影视)等业务,影响深远。本文就笔者长期从事的专稿业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可观。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除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成熟,还有海外读者与中国网络文学读者通过互联网的共享资源。互联网以快捷的文化交流使国内外网络文学读者共享同一个资源成为了可能,在如此共享下,中国网络文学的"走出去"日益加快,呈现出了加强机器翻译、IP改编输出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社作为我国的第二家通讯社,其任务在于以民间面目对外报道中国的发展进步以及各方面的新闻动态,业务的主要对象是港、澳、台及海外中媒体。多年来中新社形成了自己的报道特色,尤其是一些很有独特风格的专稿、声像(影视)等业务,影响深远。本就笔长期从事的专稿业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端,不仅从外部映射了中国国内的重大变革与历史节点,也是海外华人了解中国、保持与故土联系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舆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9·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为契机,对东南亚华文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和研究,以窥见海外华文媒体报道中国事务的特点及问题。选取东南亚华文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200年前,最早的近代华文媒体诞生于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的是教女子怎样做淑女、贤妻、良母;以[汉]刘向《列女传》、[汉]班昭《女诫》、[唐]宋若华《女论语》、[明]徐皇后《内训》、[明]王相之母刘氏《女范捷录》等为典型代表的女教书受到"自天子至庶人"的广泛重视。自上世纪初以后,在反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传统贤妻良母观念被当作封建糟粕而遭到否定和抛弃,传统女教书也基本上被束之高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19.
若竹 《生态文化》2006,(6):44-44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但是,红茶又起源于何时?如何传至海外?一直是茶史界的未解之迷。邹新球的新作《世界红茶的始祖武荑正山小种红茶》的答案是。正山小种红茶出现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1610年由荷兰人输往欧洲的。  相似文献   

20.
西湖春茶     
梅重 《文化交流》2012,(4):67-70
又到春茶采摘时。三五年前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前,竖起一通刻石: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茶的文化工作者的普遍看法: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八大茶类中,以浙江、安徽等省的绿茶最为著名;局限于太湖洞庭的碧螺春产地狭隘、产量低微,西湖龙井遂成代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