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8月10日,巴金先生所藏的名家书画展在杭州江南文学会馆闭展。此次展出的书画并非巴金先生刻意搜集,都是茅盾、冰心、沈尹默、张乐平、黄永玉、黄苗子、俞云阶等三十余位名家师友和晚辈的赠送。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他还说:"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  相似文献   

2.
巴金印象     
101岁的巴金总有一天要走的,但是大家却数着日子为他祈祷,愿巴老 能在这世上多生活一天。巴老说,他是为大家而活。的确,巴老在病床上活 得太辛苦了。巴老曾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 暗中,我们放心了。”这样的话也是我们想对巴老说的。 “鲁、郭、茅、巴、老、曹”曾经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而并称, 而到现在,巴老更加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但仅此一点却无法涵盖和 解释巴老在当下文学界内外的巨大影响和崇高的威望。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 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老是作为民族良心和 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所崇敬。 作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一代知识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 得到当时进步青年的热烈反映,无疑,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家之一。 实际上,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整个20世纪,由于他很长时间生活在 中国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时代风浪休戚相关。 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 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正在93岁的高龄上。他的离去让很多人忆念他。他给浙江留下了很多人文风景。黄裳先生有多重身份:记者、散文家、翻译家、藏书家和版本学家。黄裳是记者出身,1945年至1956年曾在《文汇报》担任记者、编辑,后在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做编剧,在新闻、戏剧、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他和梅兰芳、盖叫天、巴金、黄永玉、施蜇存等名家交往密切,是一个学识渊博又富有情趣的人。  相似文献   

4.
刚刚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巴金,在人们印象中是位四川籍作家,其实他也是浙江籍作家,这是巴金先生自己说的。 1982年5月,正是江南莺飞草长之时,巴金先生在写作《随想录》第三集告一段落之后,来杭州小憩。按照巴老的吩咐,我和省旅游局的同志到火车站迎接,安排巴老下榻在西泠宾馆6楼一个东南向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18日,著名美裔中国籍翻译家、作家,99岁的沙博理(Sidney?Shapiro)先生,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此前,沙博理先生作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把在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现场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沙博理是一位中国籍的美国人。67年前,出于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国度的向往,他只身来到了上海,从此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这位老人的传奇人生。这位纽约出生、美国名校毕业的美国人,被中国文化吸引来到中国,迎娶了中国女演员凤子为妻,成为了著名翻译家和研究中国文学、法律问题的专家。2008年12月,沙博理撰写的《我的中国》一书在中国出版。2011年4月2日,沙博理荣膺2010~2011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对于获得这个奖项,他很开心,他说:“我热爱中国,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在中国。”他还说:“这个奖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它也表明全世界的人民多么佩服中国和佩服中国的人民。”  相似文献   

6.
马跃  史斌 《职业圈》2014,(1):88-89
一直研究企业员工职业化问题,发现有个词让我们爱并愁着,这个词就是敬业。曾很真诚地赞许一个朋友“敬业”,可他很认真地说他不敬业,只是“职业”而已。我很认真地以为“敬业”这个词已经变了味。  相似文献   

7.
《我画你写》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文化人肖像集。著名画家丁聪画了大批文化名人肖像。这本肖像集选收了80位文化名人。除丁聪画的头像外,编辑宗文先生还请被画者本人和他们的朋友各写上几句有趣的话。这些话,不论是自嘲、调侃或“吹捧”,都散发着友情和温馨;有许多话还含有“典故”,的确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8.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06,(12):10-12
在首届跨文化传播论坛中,来宾和听众主要是传播业者或文化学者.陈奇伟作为跨国企业的潮头人物在整个论坛中十分引入注目。论坛后,记者采访了他。这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最高长官”以他的敏锐和温和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文化需要作为产品来经营。” 他说:“我认为中国文化就是中国13亿人的行为。” 他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让女儿学习中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13,(31):54-55
2009年,我和一些朋友响应一个国际环保NGO野生救援的号召,一起发起倡议拒吃鱼翅,当时有位被我们拉过来签字的食业家说:“这个我不能签,比如我跟部长吃饭,部长要吃鱼翅,我能说我不吃吗?我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翻译家巴金先生是一位世界语老前辈。他从青年时就开始学习世界语,并用世界语写文章,编辑世界语刊物。他一生热情地支持世界语事业。仅从世界语翻译的文学作品就近30万字。许善述同志从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汇编成《巴金与世界语》一书。全书分3个部分:“著作篇”,收录巴金关于世界语的论著和世  相似文献   

11.
栗子 《文化交流》2011,(6):61-64
采访马列先生的时候刚好有家乡的亲友到他下榻的饭店拜访,接受完本刊的采访后,他又作为海外特邀委员赶往省人民大会堂参加浙江省第十届四次政协会议。陪同他下电梯的时候,马先生还和记者探讨起了写作的问题,他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晚上写东西,因为这个时候思路清晰,情绪丰盈。”而事实上,他平常白天都要打理自己公司,夜晚才有时间写东西看东西,往往要到凌晨1点多才睡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馆建立的唐(?)藏书文库,在唐(?)先生90周年诞辰纪念日面向社会开库,我在纪念会上即兴作了个“书与人——我所认识的唐(?)先生”的发言。我说,唐先生这个人与书是结为体的,你几乎无法分开他们。以至于,我们同时举行的唐(?)生平与藏书精品展的主题也被定作:“为书籍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当中国画研究员、一级美术师王迎春老师推荐我们去看“薛华克高原人摄影展”时,离摄影展闭幕的时间只有四天了,王迎春说:“这个展览不错,值得去看看。我已经推荐了很多朋友去看了。”  相似文献   

14.
玉茗 《职业圈》2013,(10):34-37
“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有作为、依法办事,企业本身也要有良心,守道德。”李克强在一次会议上谈及了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企业责任。他强调,企业强化责任必须要有道德基础,“这个道德源自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关于企业的“道德坚守”,李克强说:“还是我讲的,要做到对市场无欺,对良心无悔。”  相似文献   

15.
金辉 《文化交流》2006,(5):12-16
游泳池改作藏书室去上海的那天上午,远在湖南郴州的朋友问我这次要采访的是谁?我说采访叶永烈,朋友蓦地惊叫起来,问:“他是你们温州人?我可是读着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长大的呀,如今我的父亲也在读他的‘红色三部曲’系列。”顿时,我为家乡温州出了一位叶永烈而感到脸上有光,  相似文献   

16.
这个世界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 我的一位朋友,出身农村,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大学任教,为人处世踏实、厚道.这位朋友说,他的姑夫是一个农民,但却说了一段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话.  相似文献   

17.
有位朋友对我说,看一个人出不出名,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包括他的笔名),"如果在狗狗或百度里搜索一下,相关网页超过五万个,OK,他肯定是个名人。如果你超过这个数目,OK,我得恭喜你了,你可以拍着肚皮说,我终于混出来了,当然酒我是喝定了。"我不知道这个实践的方法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看来五万就像珠峰一样难以企及。但是我知道,三个多月以前,当我在网上搜索自已的名字只有十几个网页时,我的生活平静如水,从来没有人理睬、打扰我,当我在百度的搜索网页超过四千时,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一个从区号看是深圳打来的电话找我,开始我以为是对方打错电话了,一接,对方显得很激动,问我是不是廖保平先生。我说是啊。她说她姓左,是我的忠实读者,刚读到我的一篇文章,说"你的文章正说了我想要说的话",然后她说她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我也就只好挂了电话。愣了半天,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意犹未尽。又有一天晚上,我在QQ遇到一个比我大近十岁的大哥,自称  相似文献   

18.
醉绿     
我和朋友去新加坡一处有欧洲特色的所在“荷兰律”。荷兰律这三个字很有点神秘感,所以很吸引我去。这“律”是什么意思?我知道街啊,路啊,坊啊,镇啊,可这个“律”是个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花心破译     
朋友明和一个中年男子谈了3年的恋爱,最终发现这位中年男子还是别人的丈夫,明所得到的是皱纹的加深和精神的百倍空虚,在悲痛之余她借酒浇愁,谁知“借酒浇愁愁更愁”,她问我“我傻吗?”我说“傻”。 明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但在情感上一直犯傻,她所追求的中年男人,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他在寻找激情,填补精神空白,走进婚姻他压根没有想过,可明却苦苦等待希望明媒正娶,能不犯傻吗?  相似文献   

20.
对外解读“中国梦”,首先应厘清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从中国传统来看.核心价值观是“和”,这也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从“和”这个角度,会给“中国梦”带来有别于西方语境的解读。一、对外传播与话语权拿破仑临死前曾说:“我曾经统领百万雄师,现在却空无—人;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世间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剑。从长远看,精神必将打败利剑。”如果说此处的利剑可被视为诸如武力等硬实力(hardpower)的代表的话,精神则可被视为软实力(softpower)的重要代表,其具体表现是话语权(powerofdiscourse),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