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镛 《图书馆杂志》2007,26(9):71-74
清代乡会试录、乡会试同年录和乡会试同年齿录是三种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的科举名录,但在前人和今人的一些文献中,往往较多注重其共同点,而忽视其差别。本文试图对这三种名录的刊刻、体例、内容、文献价值等作一些分析,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其差异和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进士登科录是每科进士放榜后,由官府组织编写的用以记载登科者的名册。进士登科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号,即使同一时期的叫法也不同。如在唐代称其为“登科记”,宋代则称之为“小录、进士小录、同年小录、登科小录”等,明清时期的进士登科录又称“殿试录、御试录、廷试录、进士题名录”等。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利用大量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同年录等原始文献对朱保炯、谢沛霖二先生编著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做了一些校误。近来,在研究明代进士题名碑立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索引》承袭了清李周望等编著的《国朝历科题名碑最初集》(内附明代诸科,以下简称《碑录》)中一个较为  相似文献   

4.
《文献》2002年第4期刊载了周绍良先生的大作《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以前由于未涉足相关领域的研究,故对此文,笔者只是略读而已。近两年来,笔者有幸参加龚延明师主持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大课题组,对明代科举制度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并对相关的原始文献和研究论著进行了收集。此时,重读周先生的大作,才真正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文章不但介绍了一般读者所不易知的会试录、登科录等珍贵文献的体例,还特别公布了一种世所罕见的科举录——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这是一个填补空白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王红春所著《明代进士家状研究》一书,2017年7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涵涉的家状,是指科举考试前士子投纳的家状,其中记录士子的履历、三代、籍贯、年貌等个人及家庭的各项基本信息。但家状今多已不存,该书综汇现存明代56种会试录、57种进士登科录中所载进士家状,参辑明代进士同年齿录、履历便览、乡试录、地方志和明人文集的相关文献史料,梳理了明代1.8万余名进士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明代进士的会试录取、家庭职业结构(役籍)、入试身份、习经、及第年龄、家庭代系结构(祖上三代存殁状况)等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力 《历史档案》2023,(4):120-126
<正>贵州自明代设省后始行科举,考中进士者凡称百人左右,但诸书所记不一,具体数字尚无定论,有些进士姓名等记载也有歧异。今试利用方志、登科录、题名录及诸种政书,对明代贵州进士数量、姓名等略作考析。一 贵州进士的记载进士数量的统计来源大致有二,一是国史、方志、登科录等史志文献的记载,二是研究者已有的统计成果。国史、方志、登科录中有些记载了明代贵州进士数量,  相似文献   

7.
王猎登特奏名进士第的时间不是《宋代登科总录》录入的天圣八年(1030),而应该是庆历二年(1042)。这是《宋代登科总录》录入登科士人信息存在错误的一个例证。除此之外,《宋代登科总录》还存在为登科者编纂小传的信息含量略显不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志、族谱等史料利用得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8.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9.
虞劲松 《出版广角》2016,(22):15-17
《宋代登科总录》是目前收录最全、规模最大的宋代登科人名录,共辑录两宋320年118榜的4万多登科人的传记资料,填补了科举史研究的空白.全书为1080万字,共排7896码,493.5个印张,采用大16开圆背精装,分14册出版,是近年宋史、科举史研究领域出版的一部极有分量的著作.文章分析和总结了这本书出版的经验,对出版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告殿"是指某科个别会试中式者因故告请不参加当年殿试,以待来科补试.会试中式者多因疾病、丁忧、时局动荡等原因而"告殿".通常"告殿"者会在下一科、两科或三科补行殿试,还有个别"告殿"者,未及"补殿"而亡.每科"告殿"人数相对于全体会试中式人员来说还是少数,通常为几人或十几人,个别科则多达二三十人.由于"告殿"制度的存在,致使明代每科会试中式人数与进士人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即便二者数目恰好相同,也多出于巧合,并非表明该科会试中式者与进士在名籍上的完全一致.作为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皇帝制策"和"进士对策"这两部分保存了大量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本,它们分别有一定的格式体例。明代时务策问往往是发策者感时事而发,士子对策也都有的放矢。问答皆重时务,很有针对性、现实性,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可补史之缺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是,无可否认,由于受首场八股文的影响,时务策格式的僵化及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从青海上孙家寨出土的西汉晚期军事律令文书木牍,可以推知西汉张良、韩信《兵法》和杨仆《兵录》在内容性质上都是军事律令的结集。作为结集而成的"一本书",《兵法》和《兵录》都附有目录,但它们并不是"目录著作"。其所附目录都是勒编成册的一书篇名目录(contents),而不是"莫之或先"的群书目录(bibliography),也不是"最早的兵书专科目录"。此外,《兵录》之"录"意为"依次记载",并不是"名图书目录为录"之所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李应机及其年谱研究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了考证。其一、李应机及其父祖的生卒年及科考经历;其二、李应机所撰《求志录》的具体内容及编纂情况;其三、清初进士科考试的程序,诸如乡试之前的县试、府试及院试中的岁试、科试等考试程序,以及康熙年间拔贡考试停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明人张朝瑞辑、许天叙等续辑的《南国贤书》,记载了明代南直隶(约为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举人名籍、乡试考官、考题等情况。是书的明崇祯刻本较为常见,其所载史料主要辑自乡试录和地方志。由于现存明代应天府乡试录残缺、《乾隆江南通志.选举志》等地方志对举人情况记载不全等原因,故《南国贤书》相较而言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记载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科举题名文献,具有较高的科举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石巢传奇四种》作者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皖髯。安庆府怀宁(今安庆市)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天启四年(1624)以谋迁吏科阴结魏忠贤,又惧东林党攻己,未满一月即请归。崇祯元年(1628)起光禄卿。崇祯二年(1629)阮大铖名在  相似文献   

16.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古代战略位置重要.1912年以前,南阳共修县志四种,分别为明《(万历)南阳县志》、清《(顺治)南阳县志》《(康熙)南阳县志》和《(光绪)南阳县志》,其中万历、顺治时期所修县志现均已亡佚.本文从编修者、编修时间及内容等方面对亡佚旧志进行考证.《(万历)南阳县志》由隆庆辛未(五年,1571年)科进士程逊于万历三年(1575年)编修,虽内容简略且未加“旁搜远稽”,但该志创修之功不可没.《(顺治)南阳县志》由崇祯己卯(十二年,1639年)科举人李本泽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十六年(1659年)编修完成,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触犯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吴晓铃所藏《忠烈侠义传》抄本系坊贾作伪产物,其卷首序言、目录与《忠烈侠义传》相同,其后所署“道光二十八年春三月石玉昆”则为坊贾伪造。该抄本正文内容为《龙图耳录》,其内容文字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光绪七年抄本较为一致,其与《忠烈侠义传》关系较谢蓝斋抄本更近。  相似文献   

18.
清代科举状元研究中,114名文状元的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明晰,但109名武状元的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仍未完全清楚。以往学者对武状元籍贯和地域分布问题的研究,多根据清人朱彭寿《旧典备征》中的"武鼎甲考",但该书对清代武状元的记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载14名武状元籍贯;二是对一些武状元籍贯的记载不准确。本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武会试录、武登科录和小金榜等档案,对《旧典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和记载不准确的武状元籍贯进行考订,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状元的地域分布问题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19.
祁承(火業)(1563~1628),字尔光,号夷度,又号旷翁、密士老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是有名的学者,编著有《国朝征信录》二百十二卷、《淡生堂余苑》六百零四卷和《淡生堂集》、《淡生堂藏书约》及《淡生堂藏书目录》等著作。后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祁氏是浙江绍兴人,家有祖传藏书,从小喜欢看书,自十五岁起即嗜书入迷。他自述说:“及舞象而后,更沉酣典籍。手录古今四部,取其切近举业者汇为一书,卷以千计,十指为裂。”他喜欢收集图书,常在刻书业发达的武林购买图书,“遍访坊肆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录之书的提要传统,创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其时称之为“叙录”。“叙录”的内容,除著录书名、篇目及雠校原委外,还记述著者生平,说明书名含义及书之性质,考辨书之真伪,论述其价值与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