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5—1898年,是朝鲜脱离清朝"独立",与清政府又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特殊时期。唐绍仪在这一时期担起重任,重赴朝鲜处理在朝事务,将朝鲜的情况及时上报给清政府、保护华商在朝的利益和向朝鲜派使,为中韩外交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建村于明朝初年,在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乡人郑绍忠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因护国有功,清政府以"久膺垂寄,  相似文献   

3.
为显"万国来朝"的气度,中国惯以各种赏赐和丰厚招待彰显国力,清朝亦如此,例行赏赐与廪给多循前朝,但朝鲜对此却不再满怀感激。当中固然有着华夷偏见的因素,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实际利益已经从朝鲜政府或官员转到了序班、通事等中国的"中间人"手里。据《大清会典》,朝鲜使臣沿途所受待遇实为优厚,但在《燕行录》里,克扣、索贿已成常态。透过《燕行录》,或可明白朝鲜对于清朝的不满为何从未消减。  相似文献   

4.
清朝统治者标榜骑射为家法,视骑射为满洲最紧要的传统.但是,一直到努尔哈赤时期,才出现"满洲"的说法,1635年皇太极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索伦等多个少数民族纳入同一族名,建号"满洲".  相似文献   

5.
在15世纪经历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后,直到1728年,中俄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从而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了巩固与俄的睦邻关系,在彼得二世继位之际,清政府派出了我国出使西方的第一个使团。可首次出使之路是坎坷的,由于通讯受限、气候恶劣、俄政府更迭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团历经半年之久,终于在1731年1月9日到达莫斯科。《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方的中国使团》记录了此次出使,它不仅开拓了清朝廷的视野,促进了中俄间的了解,而且为平定准噶尔叛乱提供了较好的国际条件,也为日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春 ,朝鲜发生了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 ,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与此同时 ,日本欲借朝鲜内部局势不稳之时 ,霸占朝鲜为其殖民地 ,遂于五月派军队入侵朝鲜。六月二十一日 ,日军进入朝鲜王宫 ,掳朝鲜王 ,扶植傀儡政权。六月二十三日 ,当援朝清军千余名官兵乘坐向英国洋行租用的“高升”轮行驶到牙山口外丰岛附近海域时 ,遭日本海军偷袭并被击沉。此后 ,中英两国就“高升”轮赔偿一案 ,进行了长达 9年的谈判。现从馆藏外务部全宗档案中 ,选辑有关史料予以刊布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屈春海  相似文献   

7.
党洁 《北京档案》2011,(10):16-17
孙中山一生中三次来京。1894年夏,孙中山在天津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第一次来京,在京做实地考察。1912年,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二次赴京会晤袁世凯。1924年底,孙中山抱病第三次来京,最终在京逝世。孙中山的后两次来京留下了许多遗迹。遗迹一:东城区外交部街33号迎宾馆  相似文献   

8.
屈春海 《历史档案》2002,16(2):106-110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六月 ,朝鲜发生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朝鲜政府进行镇压 ,屡遭失败 ,请求清朝出兵。清政府允准 ,遂向英商印度支那轮船公司租用“高升”号商船。六月二十三日 ,清军北塘官兵共 1,116人 ,乘“高升”号从塘沽出发 ,向牙山进发。行驶到丰岛附近洋面时 ,被日本军舰击沉 ,全舰官兵大多遇难。此后 ,中英两国围绕“高升”号商船赔款一案 ,进行了将近 9年的谈判。对于此案的解决 ,由于以往文献资料中多无记载 ,研究者未得其详 ,现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和相关资料 ,对这一事件始末略作阐述。一 交涉初始日…  相似文献   

9.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6月,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700余人携带英王信件乘海军“狮子”号舰到达广州,带来了前膛枪、望远镜、地球仪、天体运行仪、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当时广州是清国唯一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在清朝官员眼里,那些来中国的外国人和商人就是来经商的,而官员来华就是来进贡的.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事先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专人到广州通知了清朝官员,但未暴露马戛尔尼使团为了“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致的商务礼仪与外交权利”和使中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为我们本土制造业和印度的市场”的真正使命与意图.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公开的琉球王家档案《尚家文书》中《丙寅册封告示并杂文集》(卷之七)是清同治五年(1866)赵新、于光甲使团在琉球册封新王尚泰期间颁布的公告以及与琉球世子、新王、三司官等往来咨文、禀文等,共计87份文书。内容涉及册封使团参加谕祭册封大典及琉球招待"七宴",册封使团与当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册封使团严格兵丁管理,册封使团在廪给供应、册封舟维修等方面与琉球的交流,展现了赵新册封使团在琉球诸多活动细节,揭示了册封正、副使对随封人员严格的管理以及与琉球方面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尚家文书新资料的探究,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册封使团在琉球的主要活动、使团内部管理以及使团与琉球方面的沟通交流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1894年中日双方在朝鲜的矛盾激化,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向日本割地赔款.日本的战胜,极大地改变了远东格局,严重地威胁到沙俄在远东地区,尤其是在满洲和朝鲜的利益.为此,沙俄纠结法、德,三国共同干涉还辽.次年,与中国秘密签订同盟条约.沙俄的这些举动深深地影响了日后远东国家关系及中俄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建立民国 国共合作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并组织武装起义,最终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政府派出以范慎遹、阮述为代表的使团来华,以备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谈判时咨询及与清朝议决越事。然而,李鸿章并未抓住中越联合抗击法国的良机,导致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相似文献   

14.
李红兄 《大观周刊》2011,(33):266-266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车国主义道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进行镇压屡遭失败,请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决定利用这一事件侵略朝鲜进攻中国。6月,日本以保护日侨和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战争一触即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相似文献   

15.
朝美条约的签订是在美国积极叩门的前提下因清朝的劝导和斡旋及朝鲜自身的需要促成的。但目前学术界却夸大了清朝的劝导和斡旋这一因素,而忽略了朝鲜自身的意愿这一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奎章总目》是朝鲜后期王室图书馆"奎章阁"的藏书目录,我们通过《奎章总日》的收书情况及其解题内容之分析,一方面可了解18世纪后期朝鲜朝廷搜集中国书籍的倾向及其学术内涵,另一方面可窥见当时朝鲜学界对于清朝学术的几点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国瑞 《兰台世界》2012,(12):58-59
清季以来,受西方及日本冲击,清鲜封贡体制受到挑战。为适应新形势,清政府变通了长久以来对朝鲜的外交礼仪。外交礼仪的变通不但体现在朝鲜国内,亦体现于对朝鲜遣使海外的干涉。面对清朝干涉,朝鲜采取了迂回渐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北京琉璃厂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里,一些燕行使臣和随员从事着访求朝鲜王朝政府及个人所需书籍的活动;也正是在这里,他们与清朝文人进行着深层次的交往。有关情况国内史料记载甚少,且不受人关注。所幸这些内容在朝鲜燕行使臣及其部分随员所撰写的"燕行录"多有反映。不仅如此,燕行录所记载的琉璃厂还在其他方面补充了中国史料的不足。本文即对此进行发掘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赵玉敏 《兰台世界》2017,(4):107-111
1884年朝鲜开化派党人企图借助日本支持而摆脱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与此同时,因实力所限,日本采取了首鼠两端的政策,一方面在暗中积极鼓动朝鲜独立,另一方面,则极力避免因朝鲜问题而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企图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