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梦, 所谓超现实, 不过是换一种面目的现实,虽然经过了梦的一番乔装改扮, 可它所反映的仍然还是现实,是对现实的曲折映照.同样,达利的"手绘梦境照片" (达利语)也不例外地成为他感受和反映现实(包括他的心理现实)的一种方式和一方平台.因此,无论是在真正的还是虚拟的非理性时空中, 无论是在真正的梦境还是在图解梦境的画面里,现实的碎片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2.
深夜沉沉,当我们进入梦乡时,我们的大脑仍然异常活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不断改写和加强。梦对人类记忆和思维的作用不可小觑。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入神秘的无意识状态——梦境,而此时大脑可没有闲着,它只是切换到了另外一种工作模式。弗洛伊德在他1900年出版的名著《梦的解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13,(6):49-49
"读梦"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因而中国有《周公解梦》,西方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时至今日,科技将"读梦"更推进了一步。任职于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的堀川友慈等人目前已开发出一种读梦程序,在实验中读取梦境内容的准确率极高。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招募了3名20岁至39岁的男性志愿者,参与为期10天、每天3小时的读梦实验。志愿者一进入睡眠6到7分钟,就会被唤醒以描述梦境,研究人员同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将志愿者睡眠时的大脑活动记录下来。研究人员据此整理出3人睡梦中一些常见内容,比如树、男人等,并将这些内容分成大横空出世的"读梦机"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心理发展过程当中,语言和无意识都有具体的作用。无意识叙事话语成为符号体系的中枢,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工具,其实是最敏锐、最丰富的社会意识感性显现体系。无意识叙事话语被认为是一种被压抑的、分裂的、无中心的因而也是无害的一种话语,目前已经成为了作家们的一种习惯。当代叙事模式中的一种无意识语境的理论可以用于作品的分析。无意识语境观念改变了传统的叙事学理论的理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讲述了一个造梦师带领一群特工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很多人看后不禁要问——操纵梦境的历史关于操纵梦境的想法由来已久。大约150年前,最早的梦的研究者之一法国的德理文侯爵,发现他能够为自己"订制"梦境。例如,在到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次旅行中,他随身带着一瓶香水,时不时拿出来嗅一嗅,旅行结束后,再没用它。数个月之后,他让仆人趁他睡着时,把那瓶香水往他枕上滴几滴。正如侯爵所料,只要仆人滴了香水,他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意识流"是基于他建立的精神分析学,包括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人格理论和梦的理论。本篇就是运用弗洛伊德"意识流"探索福克纳的小说《喧嚣与骚动》,揭示其中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14,(7):55-55
美国心理学家和梦境研究人员帕特里夏·加菲尔德断言,不论我们是谁、从事何种职业、在哪里生活,都会做12种基本的梦,她将其称之为“普遍梦境”。  相似文献   

8.
梦“DV”     
我们总希望能留下美梦,可有时梦醒后却记不清梦境,或者是虽然记得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梦境留住呢?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DV将它录下来,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梦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梦中的事物也录下来呢?我们可以制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14,(10):44-44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科学家发叫了一种能诱发“清醒梦”的技术,通过对睡眠者的大脑实施特定的电流刺激,可影响后续梦境的发生,从而实现对梦的控制,防止恶梦的出现。这项技术给那些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患者以及被其他悲梦折磨的人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0.
正梦对我们来说是最平等的一件事了,不管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基本上每个人都曾享受过美梦,也都遭遇过噩梦,有人靠解梦来释读人生,有人因梦境而解决现实难题。下面有一些关于梦的说法,你能辨别其中的对错吗?每个人都会做梦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约33%的受访人员说自己从不做梦或者极少做梦。但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的睡眠状态进行检测,发现他们只是因为不记得梦境而以为自己没做梦。当人做梦的时候,会进入一种"快速眼动"(又称  相似文献   

11.
谢骏腾 《知识窗》2014,(17):60-61
琳可于我,像是一场大梦,我记住了那个梦,却忘记了梦境中她唱的是什么歌……  相似文献   

12.
我入睡很快,不容易被吵醒,基本都是一觉睡到天亮,但同时我也常常是一梦梦到天亮。夜晚上完厕所后,我也能很快入睡,并且能迅速进入梦境,但每天起来都腰酸背痛的。  相似文献   

13.
雷珊 《内江科技》2014,(3):146-146
<正>游戏与梦境,两者似乎有些相似,因为它们都是人类体验"另一个世界"的途径。那么,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人对游戏的喜爱程度会影响他做梦时的倾向,你相信吗?国外媒体近日发文称,电子游戏的确可以影响人类的梦境。通过大量的科学调查,心理研究学家提出,核心玩家比普通人更易体验清醒梦,而且较少从噩梦中惊醒。  相似文献   

14.
纳兰的悼亡词多用"梦"的形式,在"梦境"中抒发对妻子的深情怀念以及渴望挣脱"尘世"的高洁性情;以大量对比强烈的色彩,展现其悲喜交融的复杂心境;以象征美好爱情的物象,反衬自己形单影只的情感失落.纳兰以其哀怨缠绵的笔调诉说了对亡妻至死不渝的真情.  相似文献   

15.
郝芳 《百科知识》2010,(21):17-18
2010年的夏秋之际,《盗梦空间》作为一部打破了商业大片叙事规则的电影,自上映之日起,就因电影本身复杂的剧情结构、超乎寻常的想像、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尤其影片中层层叠加的梦境吸引了诸多观众的眼球。那么,梦是不是可以进入呢?梦境中的情节是否可以移植和改变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梦。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0,(11):54-55
最近的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于九、十月间在我国各大城市纷纷热映,影片中所构想的盗梦、梦中梦、造梦和植入梦境等情节以及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看后既感到神奇,又引发了人们对做"梦"这一生理现象的科学思考。中国古代有"庄周梦蝶"的典故,外国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论述,但要在科学上真正把有关梦的许多事弄明白,还真不容易,难怪庄周也只能感叹:"你以为做梦变成了蝴蝶,但谁知道不是蝴蝶做梦时变成了你呢?"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09,(7):19-19
被人追杀,想要呼救却怎么都发不出声;从上百层的高楼掉落;挚爱的亲人突然离你而去……这些悲惨的噩梦可能你都经历过。而一个噩梦不只会影响你一天的心情,甚至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虽然梦境千奇百怪,但研究表明,尽管全球有60多亿人,却逃不出1 2种梦。其中人们最常梦到的是被追赶,随后依次是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和受伤。德国睡眠  相似文献   

18.
奇特的梦疗     
愉快的梦是有益健康的,尤其能给人神奇的心理享受。现在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研究造梦技术,以便让美好的梦境来怡情益智,舒怀健体,并巧妙利用梦来治疗身心疾病。 解忧梦 在睡前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歌曲,入睡后仍不停地播放;同时使用一松紧带,经过眉际和上眼睑,围系头部,轻轻压迫眼球。音乐通过听觉怡神,松紧带可解除头痛胸闷,轻压眼球可使梦中产生五彩缤纷的梦境,使抑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14,(7):54-55
梦一直以来被人们看作一种神秘的符号。从周公到弗洛伊德、从钟馗到《盗梦空间》,古今中外,多少人乐此不疲地解读梦境,希望从中得到对现实的预测。然而,有关梦的机制至今仍没有确切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梦的世界     
趣味 《大众科技》2004,(1):40-41
平均每人每晚做梦6次,但是每周只记得一个梦.据行为学家说,动物也做梦,只是不会区分梦境与现实,如果它们醒来时能记得梦,那就会引起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