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苏电视台的爱国文化名人“人物传记电视剧”,从《徐悲鸿》、《秋白之死》、《朱自清》、《刘天华》到《戏梦人生》,在全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我有幸担任了以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电影的先驱者——洪深先生(1984-1955)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20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描写中国青年出国留学、打工,在海外发展的小说、报告文学真可谓多到车载斗量。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直到《美国梦寻》、《留学美国》、《美国戏台》……数不胜数。评论界甚至出现“留学生”小说的术语。一时颇为牵动人心耳目。近日,坊间出现的小说体报告文学《泰国的中国女人》为小说家、影视制片人胡杰先生所著,相较纯粹的留学小说,它显出更集中、更复杂、更为纷纭迷乱的生活情态。素材来源于作者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广州、海口赴泰国留学、经商几年中的切身经历。全书以目前国内各阶层中青年女人前往泰国,在曼谷这样…  相似文献   

3.
曾在原《东北日报》当过记者、编辑的范敬宜先生,经过十年动乱和多年的“右派”生涯,最后又先后担任《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从他丰富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新闻从业经历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使命。中国新闻事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到底该贴近什么,怎么样贴近?范敬宜先生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那就是要用心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4.
1990年,黄蜀芹刚拍完《人鬼情》不久,正筹备电影《画魂》。《画魂》的剧本已经弄了好多年,却还是停留在拍还是不拍的阶段。就在这个彷徨等待的过程中,上影厂的编剧孙雄飞来找她拍一个电视剧。据黄蜀芹本人回忆,当编剧孙雄飞提出拍摄电视剧《围城》的时候,她还没有想到这个《围城》指的就是钱钟书先生的同名小说,以为是个打仗的戏,后来才知道是写20世纪30年代留学生回国以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白月禾 《声屏世界》2010,(11):69-69
关于对中国皇帝戏过于泛滥的忧思由来已久,决非本人的刚愎管见。中国史学专家史式先生在文章《皇帝戏忧思录》中谈到,十多年前,他在《人民政协报》上读到一篇反对皇帝戏的短评,当时便想写文章响应,  相似文献   

6.
从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始,中国电视剧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而在最近20年里,浙江电视剧以其不俗的成绩崭露头角,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反映当代城市生活的都市生活剧。 所谓都市生活剧,顾名思义就是反映时代背景下平民生活,试图以朴素通俗的人生故事传达平民大众的理想和愿望的电视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的《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栏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为“中国梦”的报道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以《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征集展播活动和具体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策划、采编特色,并探讨电视媒体主题报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纪君 《今传媒》2020,29(3):118-120
电视剧《遇见幸福》作为2019年广电总局开展"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首轮播出剧,表现了当代中年人在家庭责任、社会压力下对于友情、爱情、亲情的追求与抉择,展现出一代人笑对挫折、勇逐幸福的积极态度。本文以此剧为例,从叙事学视角出发,结合剧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展、意涵的延伸三个维度,探究此剧独到的叙事特征与策略,提出电视剧对于中国梦个体化微观呈现的重要意义,为中国电视剧更好地实现时代正能量的弘扬探寻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电视剧出口,像《三国演义》、《西游记》、《雍正王朝》等电视剧在海外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进入新世纪,我国影视产品在出口上有所提升,2009年,出口电视剧7000多集,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但是,相对于影视产业强国,中国在电视剧进口与出口上存在着10∶1的贸易逆差,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还相当微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所说,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它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可见,文化上的“逆差”将降低国家文化传播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李欢 《传媒》2023,(2):95-96
20世纪30年代,《东方杂志》组织了轰动一时的“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参与应征的知识分子从世界、国家与个人的三重面向构筑了立体的“中国梦”。在世界面向,他们梦想未来中国能民族独立,承担世界责任,实现世界大同;在国家面向,他们直面亡国灭种的危机,号召停止内争,一致抗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在个人面向,他们追求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人类命运的统一。他们建构“中国梦”的立体思维和思想资源为今日的中国梦提供了历史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赵长军 《声屏世界》2002,(10):34-35
放眼当今中国电视荧屏,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有一类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直面现实、社会和人生的艺术精神,关注广大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聚焦现实生活,反映平常人生,谱写出一曲小人物的人生之歌。这类电视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凡人小事》开始,经过90年代的《渴望》《咱爸咱妈》《儿女情长》,到《一年又一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系列,描绘出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这类电视剧的总体特征是,创作者具有平民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现实生活,以情感人,着意于情的点化。中央电视台2002年6月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哥》则是这种创作精神的延伸与继续。在《大哥》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魁力,看到真实艺术的恒久生命力。应该说,这是真实的艺术和艺术的真实。 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里,似乎一切都被利益所裹挟。因而,原来纯粹意义上独立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袁钺  吴彤 《视听》2023,(4):57-60
电视剧《人世间》通过线性结构叙事和历史场景还原,刻画了周家三代人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绘就了一幅中国伦理风貌图。在伦理叙事立场之下,该剧展现了亲缘、婚恋以及善恶三种极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伦理关系,让“家本位”的故事内化为“共同体”的情感。《人世间》因其拥有的集体记忆、精神共振和家国情怀,不仅为我国年代剧、家庭剧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发,更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展现出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电视剧《樱花梦》,在国庆短剧小品展播中播出,获得优秀节目奖,在不同层次的观众中都有较热烈的反响。此剧通过三个中国姑娘,在八十年代“出国潮”冲击下,离开祖国到日本的不同际遇,表现了当代年青人求上进,爱祖国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6.
引进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华 《今传媒》2011,(4):80-81
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口菜饼子》的诞生,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电视剧的百花齐放,再到今天经济市场中国产电视剧的繁荣兴盛,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初级探索、学习到繁荣兴盛的过程。引进剧正是在这种过程中的初级阶段80年代引入中国的,引进剧的引入,引进了新的视角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培育了中国观众、孕育了中国电视剧人才的成长,引进剧的引入,起到了真正的电视剧百花齐放,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提供了一条探索、学习之路,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和铺垫。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推出以"戏"说"法"的大型特别节目《戏·法·大过年》.节目在形式上大胆突破,运用新、奇、特的多元化节目手段打造出区别于日播形态的特别节目,以"戏"说"法",做到"戏中有法,法中看戏". 《戏·法·大过年》的节目内容包罗社会百态,以电影、电视剧、小品片段为素材,汇集众多国内著名影星、笑星、名嘴,既有道德话题和新闻事件,又有明星脱口秀、魔术表演以及歌舞等娱乐元素,通过戏里戏外话题的相互勾连,为观众呈现出一道兼具道德性和娱乐性的轻松愉快的新春视听大餐,以优异的收视表现赢得了观众的肯定,探索出一条专业性频道栏目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晨 《声屏世界》2022,(4):39-41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以改革开放大时代之下的一个小家庭为缩影,折射中国从计划经济到逐步开放的时代变迁;以"家国同构"的春秋笔法,呈现"70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集体记忆.文章通过梳理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呈现,分析以该剧为代表的年代叙事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记忆传承与中国故事书写,探讨影视作品如何通过建构集体...  相似文献   

19.
历成 《湖北档案》2007,(4):36-37
随着《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两部电视剧在全国的热播,张恨水这个名字又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开来。殊不知,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啼笑姻缘。如今,这位作家已经离世近半个世纪了,他的人生故事也和他的作品一样,值得后人细细回味。  相似文献   

20.
湖南经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中,一曲“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京剧,听罢让人荡气回肠,一扫影视文化市场多年来围裹在人们周围的脂粉气、血腥气。的确,这些年占据大小荧屏的多是宫廷戏、情感戏、武打戏、警匪戏或搞笑戏:靡靡之音、芍药花香居多,而真正充满阳刚之气者寡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