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因而现代企业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只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和精髓,才能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企业获得成功。本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并探索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TQM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质量领域的运用与发展。从TQM的含义以及其基本思想可看出,TQM活动具有浓厚的以人为本特色,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的质量活动。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着眼于人的需要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同严密的科学制度相结合,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是一种全新的富有实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及做法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人才竞争。企业的管理应“以人为本”。文章主要就企业内部应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在管理中应走出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建立科学的素质开发效果考核评价机制与劳动用工机制,建立体现劳动力价值分配机制,“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根本理念和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对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较深人地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预算管理被引入企业后,坚持以人为本,分解企业的各项指标,强调资金统一管理,强化考核机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人才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要树立现代企业中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思路,加强对企业中的人才管理,从而增加企业的内部活力和外部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公众的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文化管理时代创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主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观念育人、环境育人、知识育人三个途径论述了如何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人始于脑生之后(即受精卵发育10周时脑功能启动之后),终于脑死之时。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特点是拥有感受性,感受性的存在是其享有完整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们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条件。这样,以脑生/脑死,换句话说以感受性的存在与否为标准,人就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二是普通的人(亦可称为伦理人)。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尽管也是人,但因不具备感知能力而难以享有与普通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在发生权益冲突之时,生前之人与死后之人要让位于拥有感受性、因而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普通人(伦理人)。这一点不仅为堕胎,而且也为治疗性克隆提供了重要理据。  相似文献   

12.
全纳教育理论关于人的假设可概括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可为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差异是量或类方面而非本质好坏";关于教育的假设可概括为教育应是人的基本权利,应是平等、民主的,应使人人都有价值感并获得成功.借鉴这些假设,我国职教工作者应意识到有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应善于认识、接纳、尊重和合理利用教师、学生的差异,应将职业学校构建成和谐、全纳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同步发展.对图书馆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当代图书馆的现实选择.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以人性化服务促进人际和谐,进而实现校园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人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人在教育管理中的这种特殊的双重地位 ,决定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与认识关系、依存与制约关系及对立与统一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带给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人的主体性却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日益与自身分离,进入了"牢笼"状态,现代性的困境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审美现代性试图以艺术的自律为前提来完成对人类的"救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大众文化结合,以感性的张扬来抑制工具理性的膨胀。但是二者能否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能否完成现代性困境的突围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制度改革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因此,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研究大学制度改革,有助于理解我国目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困境,并对我国如何顺利地推进大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国十八世纪著名思想家赫尔德的早期重要作品《1769 年我的游记》全面呈现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基于人类学的语言和教育观被本文纳为研究对象,借此分析赫尔德关于外语教学的相关论述。研究发现,赫尔德从人类的历史性提出基于人类心灵年龄的外语教学,从人类的自主性强调运用感性的外语教学、重视理性的外语教学和以听说为本的外语教学,其目标是通过外语教学使人迈向人道。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观出现了文化转向,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走向对文化的关注。人是文化的动物,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教育管理也凸现文化转向。今日教育管理理论却走上了一条构筑大帐篷的道路。这种多元综合实质就是教育管理文化转向的体现。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具有一系列的表征,在教育管理观、管理组织、管理职能、管理的民族性和研究方法上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对自身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化,以数理经济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逻辑经济学,已经招致了公众的批评.许多经济学者正在修正逻辑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以不断完善经济理论.然而正是这些修正的理论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对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深入,预示着现代经济学必须从逻辑经济学向伦理经济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