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凡 《黑河教育》2013,(8):11-1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况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认识常见的秤,知道用秤称物品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4.培养估量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相似文献   

3.
吕守红  李霞 《山东教育》2000,(28):42-4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要完成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公斤 )。初步建立 1克和 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 (公斤 )=1000克。 (2)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在民主、开放 (包括课前开放、课中开放、课后开放 )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  相似文献   

4.
林武 《福建教育》2007,(2):52-52
《千克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理解克与千克的进制关系,培养学生对量的估算能力。由于质量单位不如长度单位直观、具体,因而学生理解和建立千克的质量表象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该如何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页测量的第三课时“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中的克与千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探索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克和千克”。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学生知道天平和盘秤的使用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和计算。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具准备:天平、台秤,一个2分硬币、一些黄豆、15颗图钉、相关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每组准备一个盘秤,每人准备一个2分硬币和一些能称量的物品,如苹果、梨子、土豆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  相似文献   

7.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与前面学生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18~20页。目标预设: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2.认识常见的秤,会用秤称简单物体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可根据教学进度酌情划分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复习引入师:一节课的时间是40(),括号里要填什么?“分”是一个时间单位,表示时间的长短要用时间单位。一枝铅笔…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估测能力。【教学准备】台秤、1千克重的物品(水、木块、铁、毛线、苹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受、体验以及估算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巳学过的重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千进制关系,培养学生对量的估算能力。由于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学生正确理解和建立“千克”的重量观念比较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20页。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感受、体验以及估算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86—87页,练习十八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l千克=1000克。2.了解一些常用的计量工具,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相似文献   

17.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作指导,做好与“课改”衔接的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组织感知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千克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20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有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