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故意模仿某种特定语言形式的辞格叫仿拟。仿拟有仿词、仿句(段)和仿调(篇)三种。仿拟是语言创新的有效途径,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笔下生花,收到新颖别致、独特幽默、意蕴丰富的语言效果。一、仿标题。把现成的合成词或熟语中的一个语素换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从而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反义词”或“相对的词”,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如仿“大众化”造出“小众化”、仿“自信力”造出“他信力”等等。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吸引读者,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拟题时仿拟人们熟知的一些名句(如古诗词名句,流行歌曲中的名…  相似文献   

2.
写文章,学点“仿调”术,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平添无穷魅力。“仿调”,指仿拟既成的格式或语气。鲁迅在《崇实》中写的一首诗,就是仿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其诗是:“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这首仿调诗,语言活泼有趣,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无情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有人曾仿《黄鹤楼》的前四句作题  相似文献   

3.
谭永祥所著《汉语修辞美学》中,仿拟是这样界定的:“仿照一个现成的词语,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语,或仿照某一种腔调、格调造句成文,仿体与本体不异而异,同而不同,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拟’。”这里出现了两个新的概念:本体和仿体。无论是仿词、仿句还是仿调都有两个共同的东西:一是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仿拟”也叫“仿词”或“仿句”,是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模仿原有的词句,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到好处、随机应变的仿拟,往往充满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内容之丰富,体式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仿拟诗”即以其内容新颖,体式独特,在众多的诗篇中独树一帜。“仿拟诗”也称“拟古诗”,是把人们熟悉的前人较有影响的诗篇,增减或改动少数字词,从而表现新内容新形式的诗歌样式。古往今来,许多仿拟诗,或讥或讽,亦庄亦谐,妙趣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习》曾刊登《试谈修辞新格——“拟误”》(以下简称《拟误》)一文,综合了“口吃”仿拟、“口头禅”仿拟、“不合语法的句子”仿拟、“废话”仿拟和“不合逻辑的句子”仿拟共五种语言现象,提出了“拟误”的修辞新格。但是,我们细读所列五种“仿拟”的例句之后,觉得它们都属于已有辞格“摹状”和“飞白”,另立“拟误”新辞格,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7.
五十多年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了“仿拟”格——“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定形式的,名叫仿拟格。”陈先生还根据被仿拟的“特种既定形式”把仿拟分成两类:一类是拟“既成的句法”的,一类是拟“既成语调”的。五十多年来,随着修辞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仿拟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精细。仿拟的对象不只是既定的句法、语调,还有词语,段,仿拟的表达效果,也不只限于“讽刺嘲弄”。  相似文献   

8.
“仿拟”与“模仿”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术语。“仿拟”是修辞学的一种辞格,“模仿”则是指写作活动中的思维过程。修辞学家陈望道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明确指出“仿拟”不是“模仿”,但对“仿拟”所下的定义似欠周密,《中国修辞学史稿》作者郑子瑜先生看到陈氏“仿拟”立论之不足,从修辞学史料中补充了大量资料,丰富了“仿拟”的内涵,但他对“仿拟”与“模仿”的界限却不明确。笔者不揣谫陋,试述拙见如次。  相似文献   

9.
浅谈仿名     
仿句是仿拟格的一种。"仿拟有两种:第一是拟句,全拟既成的句法;第二是仿调,只拟既成的腔调"。根据陈望道先生所下定义及所举的例子来看,陈先生所说的拟句应包括两个方面,仿拟语句的和仿拟篇章的,我们称之为仿句和仿篇。这里只讨论仿句。  相似文献   

10.
(一)仿用的定义、分类和范围修辞学上将故意模仿、套用某种现成的语言格式这样的修辞格,叫做仿用或仿拟。依据所仿的语言格式的不同,仿用还可分为仿词、仿句和仿调三小类。这样的定义和分类,一般都还是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风格仿拟是伴随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崛起而流行的一种较新的仿拟格。语言风格仿拟的载体通常是名篇、“流行体”、口吻以及名言等语段,风格仿拟行为可以在语言各层面出现;风格仿拟的目的是为了讽刺或游戏,是一种风格上的元语言戏仿;风格仿拟的生成手段有古今颠倒、中外错位;仿拟的效果和认知框架的重合度、模因的时效性等因素相关;风格仿拟的创造主体通常是青年男性阶层;对待语言风格仿拟应该持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仿拟作为“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①的一种修辞手段,在鲁迅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仿词、仿语比比皆是,就是仿句、乃至仿篇②也不乏其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作品中的仿拟集古今仿拟类型之大全。然而,鲁迅作品中的仿拟,最值得称道的还不在于类型齐全,而在于他那高超的手笔,在“似曾相识”的形式中,创造出别一番风采。鲁迅善于利用“既成形式”,而又不受“既成形式”的限制,在仿成拟定的过程中巧于出新。鲁迅作品中仿拟体和被仿体之间的奇妙联想,仿拟构成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对于“既成形式”的大胆突破,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3.
仿拟词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词是“仿拟”修辞手法作用于造词活动的产物。本文将仿拟词分为顺推式、逆推式和谐音式三个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仿拟词的特点:一是趋同性,在构词方式、语义范畴等方面大都与被仿词保持基本一致;二是偶发性,往往昙花一现,一般不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反复运用,三是依附性,其运用往往要依赖被仿词或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仿拟作为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力武器,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英语中仿拟修辞格的种类有四种:仿辞,仿语,仿句,仿调。其修辞效果有:新颖活泼,醒人耳目;幽默风趣,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或讽刺嘲弄;使语言生动活泼,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仿拟就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模拟已有的语言形式而临时新创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格。它可以使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根据仿拟的语言对象的不同,它大致可分为四种。仿词、仿句、仿篇和仿调。一、仿词仿词一般是以上文的某个词为基础,临时替换其中的某个词素而仿造出一个新词的修辞方式。它是仿拟中使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形式,因此,不少的修辞学著作干脆把仿拟称为仿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叫作“人生识字胡涂始”。在此文中,鲁迅释题说:“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被鲁迅称作的“翻造”,修饰格中则所谓“仿词”,又作“仿拟”、“仿化”、“仿用”,就是在固有的词或句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来的新的词或句子的一种修饰方法。 鲁迅先生对仿词的运用别出心裁,有其鲜明的个  相似文献   

17.
仿拟是商业广告丰富其语言、增强其效果的常用修辞手段,又是模因论在具体语言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因此可以利用模因论解释“仿拟广告”的生成和传,从而为“仿拟广告”的“模因翻译法”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学作品中的仿拟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学作品丰富了校园生活,研究它有一定意义。其中运用许多修辞手法,包括仿拟在内,而且仿拟的运用有扩大的趋势,值得研究。它有四种形式:仿词、仿语、仿句、仿调,以校园生活为主题,本体多为名诗、名词、名曲、名言名句和流行文化,仿拟的目的多为感情宣泄,多表诙谐幽默和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仿拟,其中音位结构仿拟更是随处可见,曹雪芹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自己的写作意图进行自我保护,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故事情节和脉络,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人物性格命运遭遇,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讽刺或者寄寓作者的爱憎褒贬。  相似文献   

20.
仿拟是一种修辞格,指模仿套拟某种既成的语言格式,多用于讽刺嘲弄。仿拟诗就是对前人诗作的格式、文字或含义进行改动而写成的诗。现把笔者搜集到的数首“仿拟诗”抄录如下,以飨读者。明代成化年间,御史冯彻因直言劝谏而被革职,并被发配到辽东充军。因好心不得好报,他在悲愤中套用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