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也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就是通过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的提问水平的高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巧用提问,激活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国宋代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因此,笔者谨就课堂提问浅谈点滴体会。英…  相似文献   

4.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非问不明”。古代思想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而且更要关注“问”的另一半——学生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7.
浅析课堂提问技巧郝欲达朱嘉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疑才能产生求知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的技巧,诱导学生回答,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课...  相似文献   

8.
“质疑问难”浅析许兰英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出。”可见,疑是学习进取的关键。有疑了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质疑问难“双边”活动,教...  相似文献   

9.
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问学问,学会提问,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小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学习中重视质疑问难,勤于思考;善于与人讨论,甚至于争辩是一种很 可贵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朱子读书法》阐明朱熹的观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番后,疑渐释,以至融 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 方是长进。”朱熹把“有疑──解疑──无疑”作为一个读书的理解过程,并且认为只有达 到这种境界才会有长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常言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疑就须问,  相似文献   

12.
朱熹日:“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此语一语中的:问题是学习的动因,问题是学习的工具,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毋庸置疑,问题化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推崇并付诸实践.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问题化的毛坯(教材文本)转化为课堂问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黄丕海 《中学理科》2005,(10):72-73
学贵有疑.这是我国学者自古以来都十分强调的.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提问,掌握有效的科学提问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现就生物课堂提问的策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罗承彬 《云南教育》2005,(23):41-42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问、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兴趣和动机。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该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仅把疑问作为进步的动力,还主张尽力拓展疑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我国名教学家陶行之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学习的“困境”,带领学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设计、组织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呢?笔以为必须走出以下问题教学的几个误区,把握提问的几个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