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应用性为核心的模块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在于能力的培养,即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中职的培养目标,构建"就业为导向"的会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潘玉艳 《广西教育》2022,(32):101-106
本文以中职会计事务专业为例,论述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现状、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提出重设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合理设置实践课程、重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健全实践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完善实践课程教学的保障体系等构建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地西藏中职幼师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三维立体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以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为重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三维立体实践平台集网络、虚拟仿真及实体空间于一体,包括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平台、自主实践训练的智慧平台、"藏区—内地,办班学校—幼儿园"零距离对接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课程体系由组合式基础课程模块、全程性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及序列化教育实践模块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深化内地西藏中职幼师班教育教学的改革、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幼师生数学PCK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垚  郑丹  秦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229-230
明确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两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技能—能力—知识"进阶提升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最终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围绕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方案,将"学术性"的专业教育、"职业性"的技能训练和"师范性"的教师基本素质养成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融为一体,构建立体多维、全程介入、知情兼顾、崇尚实践的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术性实践模块、职业性实践模块(维修电工)和师范性实践模块等三个模块。采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实现免费中职师范生"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教学体系是一种连通中职与本科的职业教育创新模式,是新时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个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针对此类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一种全新的"本科+技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要适应形势发展与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扣住"知能"发展中心,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强化学生职场能力,抓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完善教学内容等,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职能为核心"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岗位导向",强化教师教学"知能"等,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吴友权 《考试周刊》2012,(81):176-177
新课改精神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要求,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本文基于电工技能课程实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特点阐述了中职学校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电工技能课教学,对全面培养中职学生动手能力、主动创新能力并形成综合性学习素养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提出构建新的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从课程内容的调整与重构、实践教学的改革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构建科学适用的实践课程体系;实施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来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课程体系,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了解中职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并进行大胆实践,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筑牢“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石、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构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多元化考评机制着手,探索出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童文平 《教师》2024,(3):120-122
中职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业务、善管理、复合型”的“业财合一”型技术技能人才。文章针对当前中职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等问题,探讨了“课程—项目—竞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完善育人课程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优化考核评价标准等构建策略,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职课程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体系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是中职学校主动适应市场、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本文论述了构建适应市场需求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提出了"职业技能驱动的开放型课程体系结构",明确提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养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线,并对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构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有益于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2+2+1"是中高职一体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文章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实践提出了模式构建的方式原则,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通过岗位群工作分析所需的知识能力构建了课程体系,对中高职教材、技能、考核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做了尝试,构建了教学设计,为中高职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索了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观"内涵,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大工程观"形成过程、课程体系构建、非正式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与一流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后,往往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双证书”制的特征,不能有效地将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植入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双证书”制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完备课程体系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在中职教育人才定位为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前提下,指出构建“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例举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后,往往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双证书”制的特征,不能有效地将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植入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双证书”制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完备课程体系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在中职教育人才定位为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前提下,指出构建“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例举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例,对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进行比较分析。按照七年一体的原则,从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中职段文化基础课的功能定位、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专业课实现高教性与职业化互补、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以及制定两个阶段统一贯通的课程标准等六个方面,整体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制定了符合教育规律、具有"3+4"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本科教育,特别是中职升应用本科教育,目前属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通过中职—应用本科衔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校企合作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结经验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作为基于中职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实现了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本文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中职和本科的教学衔接、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明确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