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解读与设计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自居易的一组词,共三首。“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在本组词中,“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这是古典诗词中比较特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忆江南     
江南好③,风景旧曾谙(an)④。日出江花红似火⑤,春来江水绿如蓝⑥。能不忆江南?[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名《谢秋娘》,后改名《望江南》,又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句,复改名《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梦江南》等。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十册收录了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有的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时,将“不”变调读成阳平(bu)。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5.
梦里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相似文献   

6.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如此语言瑰丽、情景交融的词该如何教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2014,(Z1):91-92
<正>教学内容:1.欣赏"江南风光"2.聆听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3.学唱歌曲《忆江南》4.拓展欣赏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省编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歌曲《忆江南》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作。原作有三首,此曲是第一首。诗词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富有江南音韵的旋律,更真切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望着窗外的淅淅沥沥的春雨,我不禁吟起白居易的《忆江南》,思绪也飞向了春雨中的江南。  相似文献   

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微露的晨曦中,我站在阳台上,面对远方那一大片的红晕,又一次诵读起经典古诗——《忆江南》。  相似文献   

10.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白居易为什么将《望江南》改为《忆江南》?读了作品可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改与不改却大不相同。《忆江南》是一组词,是作者离开杭州任所,居住洛阳时所作,当时词人已是67岁高龄了,自然是“忆”合适。同时“,忆”字突出了中心内容和主题,从“忆”江南到“忆”杭州,到“忆”吴宫,紧扣本题,层次分明。因为白居易的这组词太有名了,从此《忆江南》就被列入词牌名,原先的《望江南》反而渐渐被人…  相似文献   

11.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  相似文献   

12.
怎不忆江南     
赏歌导入新课 (欣赏陈俊华演唱的<忆江南>歌曲,引出课题.出示小资料)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相似文献   

13.
怎不忆江南     
赏歌导入新课 (欣赏陈俊华演唱的《忆江南》歌曲,引出课题。出示小资料) 《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  相似文献   

14.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闰学老师执教的《忆江南》一课,深为闫老师诗意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下面,撰文赏析如下: 一、感受温暖的江南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读一读《忆江南》,注意把握好词的节奏。(生读)  相似文献   

16.
《忆江南》词调自创调之初就十分流行,在被人传唱、欣赏、接受的过程中得以流传到后世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别名。《忆江南》之所以能成为长盛不衰的词调,自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声情特点。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此词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黎吉件 《学子》2013,(12):46-47
一、回忆导入——《忆江南》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 师:哪位同学能自信响亮地背给大家听? 生(1)背得流利,但缺乏感情。生(2)能有感情地背出来,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  相似文献   

18.
乡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请一位书法家写了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挂在墙上.只要抬头观赏,便勾起我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举行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觉得受益匪浅。其中一位老师正如课文的作者郁达夫一样,颇具"现代才子气";其课堂如行云流水,亦如所教的课文,雅趣盎然,意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最爱歌咏的,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然而,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