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同时要把握好发展节奏,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充分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使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发展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对选修课"选而不修"的原因,来自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自己等多个方面,它涉及到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师素养、学生思想行为等因素。学校、教师、学生,在选修科目上应相互协调、反馈、共同改进,以期改善学生选修课"选而不修"的现象,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迎接新课改挑战 促进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实现这一办学理念的主体力量是教师。我认为,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校的发展为保障,才能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指示精神和长春市关于启动“教师发展型学校”工程的指导意见及我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我校全面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既着眼于教师又着眼于学生,使学校具有让教师获得持续有效发展的功能,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自身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教师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组织特性表明,学校不仅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发展、教师生命价值实现的场所。"自我更新"、"主动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教师发展是在学校组织中进行的,现行教师发展研究缺少对教师发展的外在保障机制——学校组织层面的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学校组织应当实现从价值标准到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变革,以保证教师的发展,实现学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阚庆豪 《教育家》2004,(7):20-21
对于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发展,二是学生的发展。这两个发展是一种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关键在于学校的校长,创设任何一个能够让教师有所发展的空间,需要我们校长来策划和打造教师,需要我们自我寻找压力来探究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现有学校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难以评价校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难以科学地对学生及教师发展做出诊断性评价。学校教育水准体系的核心思想在于:以问题诊断和发展指导为首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等级评定参照系功能;在提供评价标线的同时,亦提供一个以标线为基点上下延伸的水平梯度序列。建立学校教育水准体系意在使学校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有可供参照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内涵发展有据可循,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价值回归,促进学校间均衡而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效的发展。建立学校教育水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黄敏 《湖北教育》2003,(23):10-12
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师具备研究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我们在校本研究中坚持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实现这一办学理念的主体力量是教师。我认为,只有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校的发展为保障,才可能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在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认清教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教师发展的正确理念,建立教师发展合理的运行机制,是学校管理者应下大力气去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中又以教师文化为核心。但教师文化的打造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始终关注教师的成长,激励教师的成就感,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切实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其主要途径有:  相似文献   

12.
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教育发展关注的重要命题,当然不同时期关注的理论和实践触角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多元化、内涵式竞争格局的日益深化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在一个组织中,人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师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则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近似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提醒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教师身上,当我们把教师的整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时候,我们自然能够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才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组织的真正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比较优势、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核心发展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性学校督导评估是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对象,又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一种评价模式。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评估中,始终关注学校的发展过程,发展目标和内在潜力。注重总结办学经验,诊断发展中的问题,寻求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综合运用督导评估手段,进而构建学校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师生日常活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更新,这使教师的职业生涯打破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格局,时刻受到来自学生与课程的挑战。我们一直在探索着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发展,使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三者相辅相成,使学校办学与时俱进。我们以发展教师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校的有效发展,建立反思、研究机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课题研究,精心策划校本培训,开展听课、评课“家常化”活动,新课程研讨日活动,教学开放周活动,主题评比活动等,使学校日趋成为一个教育研究中心,在促进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素质、研究能力。一、抓反思,促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到,教师教育观念不更新,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好学校应该有温度,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写有温度的字,做有温度的人;好学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培养完整的人;好学校滋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好教师成就好学校,好教师能唤醒学生,使学校充满生机。唯有"敬其业""勤其业""乐其业"的好教师方能成就好学校。  相似文献   

17.
黄丽君 《中国教师》2011,(20):26-28
<正>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得到发展;只有教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幸福。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学校要对教师的培训给以高度重视,要给他以合适的土壤,使他不断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优质学校,人们推崇的学校都是能使学生、教师和学校本身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优质学校的共性特征体现在:学校基本条件是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学校基本环境是拥有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教学追求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校的管理绩效是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引发的学校教育变革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将在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校形态、学校教育信息化等方面使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