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荒诞美     
荒诞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反常悖理或价值虚无。它以极端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西方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担忧,并力图促使人们深思如何走出荒诞生活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3.
《黑暗的心脏》的存在主义主题--荒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通过景物、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类的荒诞经历。生活是荒诞的,人本身也是荒诞的。也许死亡能消除荒诞,但荒诞只是破坏了人们的所有计划,使人陷入虚无之中。可以这样作结论,康拉德和存在主义者对社会和个人的荒诞的处理源自于纷杂冷漠世界的反面经验。康拉德认为人在一个充满外部约束的天生悲剧的世界中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者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的荒诞形式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人物语言的非理性,行为举止的怪异性,情节结构的片段性和舞台形象的凋敝性上,达到荒诞内容和荒诞形式的巧妙统一。其实质是作者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而理性与非理性的存在都有其理由。荒诞的美育意义在于让人们充分认识社会生活中反审美、非审美的现象,激发人们高尚的审美理想,唤起战胜丑、创造美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美食家》中呈现出的荒诞感一直以来被忽视,实际上人们对其“糖醋现实主义”的解读已在无意中暗示了荒诞感在中的生存。这里有关其荒诞品格的论述正视了本中勃动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7.
诗的荒诞首先源于被意识到的现实的荒诞,荒诞意识在诗中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对现实的否定。二十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引发了一场大“地震”,其最著名的代表诗人北岛无疑是“震中”。北岛以深刻的怀疑精神构成其诗歌深邃冷峻的风格,诗中展现了一个被扭曲、被异化的荒诞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被异化的人们,表现出浓厚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集中讨论荒诞的第一人,加缪在涉及死亡与拯救主题的小说《鼠疫》中,为人们展示了荒诞境遇下的集体反抗行为,并暗示了一种超越荒诞的最佳英雄主义。这种英雄观诞生于荒诞,表现为行动,诠释在当代。它区别于遥不可及的时代偶像,以"二加二等于四"的真理呈现出最质朴的英雄面貌:"面对现实,热爱生活,积极行动"。  相似文献   

9.
陈才斌  凌娟 《文教资料》2007,(19):90-91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坛出现了数量可观的荒诞小说,但人们在寻求其外来影响时大都把目光盯在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小说,特别是荒诞派戏剧上,而忽略了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其实卡夫卡的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有更多的可比性。卡夫卡小说与新时期荒诞小说具有许多相似性,但笔者将重点论述二者差异性并从东西文化的背景层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达惠 《培训与研究》2006,23(5):14-16
“荒诞”是20世纪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以独特的书信技巧,从容不迫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撕开了理性的温情面纱,展现了人们在20世纪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彷徨、不安和迷惑,揭露了赤裸裸的荒诞人生,流露出一种存在主义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