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地位做出了新的认定,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兴奋之余,不能不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如何看待语文教学1.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兴观群怨”之“兴”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前人孔安国、郑玄、孔颖达、朱熹等人对此都做出过解释。清人王夫之用“情”把“兴观群怨”四者统一起来,立足于他的情景观和现量说,对“兴”这一范畴做出了新的独到的解释,把我国的诗歌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作业的改造”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一年来我们进行了学生“个性化数学作业”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概述】网络在给我们无限遐想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空间———虚拟空间。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去处———在现实与虚拟之间。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网络,就这样轰轰烈烈地、昂然地、大踏步地向我们的生活挺进。“网上聊天”“下载信息”“网友”“E-mail”“个人主页”“亲密接触”……这些词汇,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同肤色的人的舌尖上跳动。于是在《大话网络》中,人们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比人的胸怀更宽阔的是宽带网。”“网络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无数人在宽带上“…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5,(8):62-62
最近美、法等国一些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心情教育”。“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i只、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电脑》2005,(10):32-33
进入2005,网络游戏代言人越来越多,曾经的“网游公主”如杨千嬅、高圆圆……正在逐渐淡去。 而新的美丽,新的清新,正加速袭来! 你闻到水果的香味了吗?这就来看我们最甜美可爱的“新新“网游代言人![编按]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入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把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抓住了人的发展的根本点,表达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要求,顺应了人的发展规律性,因而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教育和市场经济,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群体,被人讥讽为“啃老族”或“傍老族”。其成员多为大学毕业、中学毕业生,或社会上的闲散人员。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人性假设认为,文化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多样性、独特性与差异性构成了人的文化属性的基本特征。“文化人”人性假设为人们透视课程、教学和师生关系诸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同时也为人们认识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文化属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理论,为社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社会是否以及能否按这种新的模式发展,取决于人。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首先要靠人。一是要改变旧的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要达此二者,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教育,达到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目的。这就需要吸纳古代“天人合一”哲学的合理内核,重扬“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一、“天人合一”的起源与发展“天…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新时代的教育规定了新的培养目标:能够“三个代表”的人;为怎么培养人提供了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13.
打仗要讲战术,学习要讲方法。知识爆炸时代的知识所散发的“火药味”,使人的学习也具有了一定的“战斗性”。根据继续教育与终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笔认为,“各个击灭”战术是新世纪的人在新的学习环境下迎接挑战必须借鉴的有效策略。它的内涵的科学性能使人的学习行为避免“盲、乱、空”,做到“稳、准、狠”,使学的结果更趋向于理想化,并达到“真、切、实”。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教育》2003,(11):8-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站在人与人平等的立场上,教师和学生显然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但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之于教师总是“仰视方可见”。新的教育理念将笑颜绽放在教师的脸上。站在尊严的台阶上,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于是就有了学生对教师的“斗胆”指责;有了老师对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教育的“空山”经历“新雨”,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且在职中生社会适应、职业选择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言而喻。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2004年,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增加68万人。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用教材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耀眼的光亮,这个崭新理念的确立,语文教学领域形成石破天惊,山鸣谷应的态势,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思维模式,扩大语文教学视野,由“知识”转向“人,”转向“生命”,转向“智慧”。语文课堂异常活跃,在新理念关照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新的思考,新的追求,新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从小学到初中,似乎很少重视“人本”,短视和功利性.使师生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立竿见影的“文本”。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翻阅他们的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使学生的作文形成了一种新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假、大、空现象。  相似文献   

20.
傅作义前半生的“爱国思想”还存在严重的局限性。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观念对他影响较深,其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他来说知之甚少。他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并对自己的前半生加以反思之后,便对“国家”、“政权”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促使其爱国思想出现新的飞跃,也给历史留下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