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婷 《现代语文》2014,(4):99-100
生动课堂是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读·写·思”等学习方式完成目标的过程。它因学生的活动而得名,因“生动”而生动。生动课堂的操作程式及效果特点,已有别文加以阐述,这里只就语文生动课堂的三个层面加以论述,是为“生动课堂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品牌生动化传播是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在要求,是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内容。品牌生动化传播是在品牌传播价值链的各个关键接触点所开展的一系列形象生动的价值互动沟通活动,成功的品牌生动化传播是彰显品牌形象,培育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即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品牌生动化传播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展开对品牌生动化传播规律和实现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邓以蛰与徐复观对气韵生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徐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精神的角度对气韵生动这一命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考察和疏解,而邓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角度把握气韵生动的意义和价值。前者将气韵生动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后者将气韵生动视为中国艺术之理。俩人对气韵生动的界定、理论基础及其创造都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而邓、徐二位先生释气韵生动之不同,可视为研究中国古典美学之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4.
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所谓的“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一种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不用说,就是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不过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一味追求生动,而是必须与静相结合,应充分体现在师生的有效活动上,同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还应考虑学段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如何正确看待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有必要把课堂教学生动提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的生动教育,是基于"留守学生占多数、农村学生为主体"独特校情的教育创新与实验。所谓生动教育,首先是"生"动的教育。只有"生"动,才能生动,因为"生"动,所以生动。其次"生动"的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情境,达成理想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动的细节构成了生动的历史,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典型、生动的细节信息,挖掘其中的意义,适时地补充到教材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之境,气韵生动是意境之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生动的误区湖北/王世发教学生动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有些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在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我认为,下面的六种情形并不能构成教学的生动。一、追求表面的课堂活跃不是教学的生动。有的老师一味追求课...  相似文献   

9.
<正>【聊一聊】说明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接受,而平铺直叙的文章,是很难让人提起阅读兴趣的。因此,写说明文除基本要求如准确、清楚、简明、生动外,还要讲究生动形象。应当指出,说明中的生动形象与记叙、抒情中的生动形象是有区别的。记叙文的生动形象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去感染、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而说明文的生动形象只是为了把说明对象描述得更通俗、更浅显、更易懂。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我区小学教育开始走上整体改革之路。改革的八年也可以说是“生动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八年。1988年,我区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坚持全面育人,减轻过重负担,创造生动局面,提高教育质量”24个字的整体改革目标,在全区70所小学全面实施了“生动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这个整体改革的思路。按照“生动教育”模式,构建一个框架,制定了综合评估方案,即《南开区衡量小学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实行矩阵管理,全区逐步形成了“生动教育”的特色。“生动教育”是符合本区社会、教育的实际改革需要的,是21世纪的教育。其内涵是:办学要生动,校校有特色;教育要生动,教师有特点;学生学习要生动,学之有所长。一、建立德育生动化和内化效应机制“生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又包含着丰富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德育上,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画的创作与品评中,“气韵生动”为六法的第一法则,只有得气韵而后方为得画法之真法。气韵和气韵生动都是抽象的概念,有些难以琢磨。尤其是在论及艺术家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气韵生动时,自古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的体验和领悟做出众多分歧的解说。文章旨在对古代画论中关于气韵生动的梳理研究,重点揭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主要关系是:可修的人品与可学气韵。  相似文献   

12.
一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生动!“生动”应是课堂高效的特质。那么。生动课堂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创造出生动的教学局面。只有生动,才能够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只有生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境。生动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那么,什么是“生动”呢?所谓“生动”,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的一种艺术。语文教学的生动,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鼓舞学生,创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语文教学进入较高境界的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一旦出现生动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求知…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于是,教师们在构建生动课堂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与此同时,功利、浮华也一步步蚕食着我们的教育本真,与"真实的生动"愈行愈远。笔者以为,衡量生动课堂的标准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效果,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关系不大。本文中,笔者从身边课堂的"虚假生动"谈起,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与形成缘由,进而总结"真实生动"的具体内涵,呼吁构建真正"生动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有着天真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接受起来特别高效。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生动的情境,展现生动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生动自然的学习过程后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形象生动,内蕴深厚;具有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校围绕"生动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具体而言,生动教育就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动"起来,教师讲得生动,学生学得灵动,形成合作、和谐、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让整个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基于生动教育理念,我校以"三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积极建构生动高效的生动课堂,并通过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  相似文献   

18.
一节好的数学课,既需要生动,也需要深刻。生动是对学生特点而言,深刻是对学科特点而言。因此概念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抽象的概念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之间架设桥梁——生动,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深刻。  相似文献   

19.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南开区构建的小学“生动教育”模式,是1984年以来,在小学整体改革实践中,逐步推行“坚持全面育人,减轻过重负担,创造生动局面,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改革目标的结果。所以,“生动教育”绝不是为了追求与“愉快”、“快乐”等教育模式在提法上的标新,而是具有南开区特色的小学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生动教育”最突出的是体现“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旨在通过办学生动、教得生动、学得生动,使小学教育实现从呆板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生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动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生动教育”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基本内涵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列宁进一步指出:“教育、训练和培训出全面发展的,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