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20年代国际关系的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复苏、政局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3围绕凡尔赛体系遗留下的“赔款”和“欧洲安全”问题,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4为避免战争再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召开国际会议、举行双边或多边谈判、签订条约协定等…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盟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也是满目苍夷。西欧和日本很快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其中自身积极进行战后经济调整起了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认,战后美国在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军事占领规则是战争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具有习惯法性质的军事占领规则.以《司马法》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文献,是记录这些规则的主要载体.这些规则的基本精神是保存战败国的政权,禁止劫掠战败国的人民.这些规则在春秋中期以前得到较好的遵守;迨至春秋晚期,则遭到破坏.先秦时期,占领者与被占领者并非独立、平等、资格相同的政治实体,根源于宗法血缘关系的“差序之爱”,是军事占领规则赖以产生的价值依据,占领者对被占领者行使的权利,本质上是家长式的权利.同时,从现实的作战需求来看,春秋中期以前,占领者对被占领者采取宽容的处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战后治理的成本,而在战国时期,攻城略地则比“服而舍人”更能取得直接的效益,因此,占领规则并不仅仅反映人类价值理性的发展方向,它也体现了人类在从战争走向和平的路径选择中的功利计算.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它的战败不但宣告了世界法西斯体制的最后崩溃,而且也结束了对自己国家、民族,乃至国际社会的战争恶梦。因此,战后日本国民的和平教育不单是体现日本对战争的反省程度,也是针对国际和平的一种责任。所谓“(日本)教师应是站在对本国人民未来责任的立场上,必须思考要实现怎样的未来问题”的观点,着眼点就在这里。 然而,在日本的实际教育中,若要彻底地肃清军国主义和皇权思想的影响,真正地把国民教育导向和平、民主的轨道,特别是在基础教育的历史教育中,树立起  相似文献   

5.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的协约国国家和战败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解决战后有关事宜。出席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依据各国在战争中的努力和作用确定代表席位。英、法、美、日、意各有五名代表席位,中国仅获两个代表席位。  相似文献   

6.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急遽变化。德国、奥匈帝国作为战败国,已经从战前强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任凭战胜国随意摆布;英、法两国在战争中相对的被削弱,财力、物力和兵员的消耗,使这两个西欧大国债台高筑,丧失了战前的优势。但使它们能够赖以横行霸道的是:法国还拥有战后最强大的陆军,它凭借这种陆军优势,力求建立战后欧洲新霸权。英国在战后初期,还保持着海军优势,当时德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德国同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也同是这场战争的战败国。但战争结束后,日本与德国在对待历史罪行方面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态度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者背景目的和任务内容影响巴黎和会1919年法国巴黎一战的27个战胜国,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实力、地位变化,胜利的协约国集团通过缔结和约安排世界。战胜国掠夺战败国,瓜分世界,进行分赃。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土的一系列和约;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关系,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但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隐藏着更多矛盾。华盛顿会议1921年到1922年美国华盛顿美、比、英、中、法、意、日、荷…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有快60年的和平时间了。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经过短短的“20年的休战”,就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相比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这其中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德国从一个战败国成为欧洲强国,并迅速挑起战火,英国的“欧洲均势”传统政策起了诱发德国“战争欲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5月12日至17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及出版等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就战后世界史的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苏联和东欧、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我国史学界首次研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全国性会议,对于开创战后世界史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5月在芜湖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131名专家、学者。他们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90余篇。与会代表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历史的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现将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问题是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认为,过去一般都说法西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不确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中日战争、欧洲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欧洲战争和苏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的毁灭,日本作为战败国深陷废墟和荒原之中,野间宏的作品《脸上的红月亮》既是战争罪恶的忏悔书,也是男性作为战争直接受害者的心灵自白,更是对以堀川仓子为代表的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现状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未奔赴战场的女性成为了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战时和战中女性承载着男性的精神依托,战后女性面临着比男性更为残酷的生存和精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以解决战后国际问题,并签订对战败国的和约.共27个国家的代表10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广会议.梁启超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最终决定参战起过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以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的身份赴欧洲一行,虽然对于会中交涉事务“不负直接责任”,但对于会前之筹划、会中之据理力争、会外之宣传联络、会后之坚持斗争,都尽了擘划之力,为敦促中国代表维护民族立场,拒签和约,以致为后来华盛顿会议最后解决山东问题打下基础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由于梁随时向国内报道巴黎和会讨论中国山东问题动态,因而与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有直接关系.在梁氏发回国内的许多封电报中,有一封至关重要,即1919年3月11日自巴黎转来、报告日本以何种口实拒绝交还山东、亦即巴黎和会不能按中国要求令日本将山东交还中国的症结何在的那封电报,常被研究者征引.但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学术界,有许多学者把“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并不加区别地随意使用。这不仅使得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时有失严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混乱和误解。笔者认为,战后国际政治舞台上并不存在一个影响世界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在二战结束冷战爆发之后不久,雅尔塔体制就已被冷战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制是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处置法西斯侵略国、维护战后和平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条约的统称。该体制基本上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东西方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的冷战才是战后40余年国际舞台起伏跌宕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冷战才准确地反映了战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开罗会议     
<正>作品说明: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埃及开罗举行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签署的《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4月9日,巴格达陷落,萨达姆政权被推翻。5月1日,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然而,伊拉克问题至今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形势依然堪忧。 伊拉克战后形势有什么特点呢?伊拉克战后形势,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乱;二是怪。 一、乱 所谓“乱”,就是社会秩序混乱、无序。8月8日,即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第100天,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在伊拉克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伊拉克比过去更安全了。”然而,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的报道中,人们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1.劫匪横行,打…  相似文献   

18.
枪声大作,炮声隆隆。世界热点地区的战神跌跌撞撞地闯进了1994年的大门。在这些地区,有的因民族利益发生冲撞,“领土”问题悬而未决而大打出手,有的将战争作为谈判桌上的棋子,而一些地区在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后迈向和平的进程中再动兵戈……事实表明,实现世界和平乃是当今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后期,中国知识界对经济与战争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有益思考。为消灭引起战争爆发的经济因素,他们提出了战后世界经济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并对英美两国提出的稳定战后世界通货计划方案进行了积极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思考战后世界经济建设问题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与战后中国经济建设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债务问题"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战败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款;第二类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协约国在一战期间向美国所借的战债;第三类是沙皇俄国政府以及克伦斯基政府向英、法、美的贷款。①自从苏俄建立之日起,协约国就对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抱有很深的敌意。1918年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开始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活动。直到1919年协约国军队才被迫从苏俄撤出。至此苏俄与协约国间开始冷静地审视它们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是影响苏俄与协约国关系的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双方在热那亚会议上就债务问题的交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