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决定着传播活动是否成功。在由“传者中心”转变为“受众中心”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新闻叙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将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把新闻当做一种文本或话语来进行分析。本文从新闻叙事视角和聚焦的角度出发,以不同事例来分析不同叙事视角和聚焦对传播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的本质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宗旨,新闻传播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人文关怀”的历史。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在新闻传播中增进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增进人与各种对象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文关怀”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被称为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最为代表性的就是QQ、BBS、RSS、XML、BLOG等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这些新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逐渐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学角度讲,这一传播形态则是实现了从“公共新闻”到“草根新闻”的转型。基于此,我们必须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流变作一综合考察,并对下列问题予以特殊的关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闻传播形态;“草根媒体”以及“草根新闻”的价值;“草根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背离到底能走得多远,以及其最终走向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与特征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两次选择直接决定传播的效果。第一次选择是由新闻工作者(传播学中称“把关人”)完成的。这次选择在传播链上(按香农——韦弗模式),位于信源与发射器之间。它是“把关人”对信源传出的所有信号进行滤的行为。这次选择由媒体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历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研究者所重视。新闻传播的第二次选择由读者、观众(传播学中称“受众”)来完成。在传播链上,这次选择位于接收器与信宿之间,在时间的一维序列上,它位于第一次选择之后,被称为后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大都在传统的校园报刊等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传播校园新闻,借此增强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但同时笔者也发现,这些"官网""官微"上发布的校园新闻在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仅以上海某区2018年教育系统学校新闻评优活动中的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其写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改进校园新闻写作的建议,希望为中小学校提升校园新闻写作质量和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监督是公众(包括记者在内)的表达自由经媒体传播而形成的一种客观效果。“知情”是新闻监督的前提,“曝光”是新闻监督的手段,“监督”则是“曝光”之后舆论的传播和共鸣而形成的一种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良好传播效果的获得,是传者、媒介和受众三者协调互动的结果。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导致新闻传播中“漂浮”现象的产生。本文将分析由于传者的传播失误导致新闻传播活动的“漂浮”。同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接触和认识媒介、参与和利用媒介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的总称。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强化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公众的人文精神,为媒介环境的改善和传播效果的改进以及民主社会进程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全民媒介素养,需要提高传播主体(“媒介公民”)、接受主体(“社会公民”)和“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媒介生态,使媒介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李莉 《考试周刊》2014,(54):16-16
现代社会流行的媒体传播是通过网络传播新闻,我们采用了新的方法——网络分析法探寻网络信息的源头,建立了一个关于网络信息和它的源头之间的关系框架。现在大多数网络平台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各大网站和一些传统的信息发布媒体,官方会在网站上发布新闻,这些新闻被门户网站转载传达给大众。  相似文献   

10.
孙晖 《华章》2011,(30)
新闻道德是根植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而直接决定于新闻事业的性质,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依靠新闻工作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进行善恶评价的,调节人们新闻传播关系和规范人们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因此,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必须强调不断增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立足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1.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观众喜爱的报道形式,它以强烈的现场感,最佳的视听效果,成为当今电视新闻大餐中不可缺少的佳肴,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出,要搞出好的现场报道,就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采访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采访与报道事业的关系;三是处理好采访与采访的关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就是搞出一个好的现场报道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讯这一新闻体裁是中国“特产”,从它的产生过程来看,必须突出新闻点。而它的深度性又决定它必须注重层次的构建和主题的凝炼,必须有普通人的存在,同时融人必要的情感和细节,这样通讯才能写得生动、活泼、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主题就是经济新闻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是统帅整个报道的灵魂.成功的经济新闻报道,首先体现在主题定位的成功上.经济新闻的主题定位和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法关系极大.要做好经济新闻的主题定位,必须在思维方法上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印证式思维模式到解析式思维模式的转变,从求同思维到求异思维的转变,从局部思维到整体思维的转变,从单向思维到立体思维的转变,从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的转变,从规范思维到实证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活动中,消息来源、受众、传媒组织对记者的角色期待与记者角色规范之间保持着大体一致的关系,这是四方长期互动形成的协商结果,也是新闻传播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然而社会实践中来自不同主体的带有特定意愿的角色期待与记者的角色规范发生抵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造成记者角色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效率,新闻标题中常常使用语义预设来创设悬念、提高概括力、增强亲和力、增加可信度,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新闻媒体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争取受众的竞争,凡是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就具有可读性,也就赢得了竞争的胜利.如背群众而驰,必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随着近年来“人的价值”在社会上的日趋重视,新闻报道中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人的关怀。可以说,当今新闻报道中人文观念的有无,人文观念如何传达.是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增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观念,不仅是顺应政府决策,满足受众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今天激烈竞争中媒体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财政全额、差额支付之后,新闻媒介便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自负盈亏时代。然而新闻媒介往往命系广告,很少开辟其他的经济通路,从而导致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通过对媒介公关代理的优势分析,为新闻媒介设计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从新闻标题角度来考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后新闻传播的话语形态发生了深刻转变。新闻视角选择上走向平民化,新闻观点呈现上注重富有建构意义的隐性表达,新闻信息发布上加强深度的分析解释,新闻语言表述上追求具象描述的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泛娱乐化、低俗化、琐碎化等负面现象。新闻传播语态的变迁是新闻改革在实践与受众“说话方式”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转型期传媒市场化变革的表征与显现。  相似文献   

19.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of a six‐programme schools television series designed to teach children aged 10‐12 that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give a selective and thus subjective and incomplete impression of the new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hools television series led to an increase in children's knowledge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news programmes, and an increase in children's proficiency in recognizing the moments of selection in news items. However, the television series did not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the level of credibility children attribute to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The reason for the latter finding probably is that the series showed that the makers of news programmes are conscious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king news programmes and do their utmost to make the choices in the most responsible way possible. As a result, the series may have unintentionally created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problem of selectivity can be satisfactorily solved.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的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闻国际化的具体体现,随着新闻主体的位移,口语化成为电视新闻的新气象,在当代科学文化背景下,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和观众审美水平的互动,个性化张扬,播音风格必将形成多样化建构,但电视新闻仍然会面临挑战,而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会有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