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黄泥沙田和培泥沙田两种水稻土上,证实施用化学钾肥对早、晚稻均有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钾肥分配及其循环利用试验,初步探明把有限的化学钾肥用于早稻,再把提高含钾量的稻草还田,供晚稻再利用,可取得早、晚稻平衡增产,化学钾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王宗道 《科技通报》1996,12(5):294-298
在黄泥沙田和培泥沙田两种水稻土上,证实施用化学钾肥对早,晚稻均有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钾肥分配及其循环利用试验,初步探明把有限的化学钾肥用于早稻,再把提高含钾量的稻草还田,供晚稻再利用,可取得早,晚稻平衡增产,化学钾肥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阈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明  叶长寿 《科技通报》1993,9(6):406-410
水稻纹枯病生育前期与乳熟期病情的关联性,晚稻较早稻显著。严重影响减产的发病时期,晚稻也较早稻早.据此,提出早稻的始稳期和晚稻的孕穗前期分别作为稻纹枯病防治一次的适期;并以分蘖末期丛发病率10%以上作为要进行晚稻纹枯病防治一次的指标,并估算允许经济阈值,早稻为3.5%,晚稻为4.0%.  相似文献   

4.
信息屏幕     
水稻专用肥含硅、氮、磷、钾、锌、钙、镁、硫、铁、硼、铜、钼等多种元素其中,含氮15%、磷9%、钾5%,总有效成分达47%。在旋耕前做底肥,分蘖期补氮肥,不必施其它肥,省工省力,增产效果显著,是种植水稻的首选肥料,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观察相关肥料产品的长势和通过试验掌握相关生产技术,充分发挥新肥料产品的抗逆、增产、优质、高效的作用,为确保肥料的安全性及肥料的最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肥+株高、穗位及生育期于施用常规肥料的玉米无明显变化。氮肥+肥料可增加玉米行粒数,提高百粒重,缩短秃尖,提高产量5.2~6.6%增产效果较显著。处理3效益最高,亩增效益51.25元。处理4玉米生长后期有严重的脱肥现象,比常规施肥减产14.8%,减少效益110.95元/亩。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的经济合理施肥。在以施微肥为肥底的基础上,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率达0.27%~17.84%。不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都有所增加。但施肥量过大,易引起小麦倒伏。在该试验条件下,产量模型为y=-3.3009x2+29.297x+463.43(R2=0.9847**),最高产量(598.32kg/亩)的施肥量为45.7kg/亩,经济合理施肥量为40.1kg/亩,施肥利润为687.1元/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商品有机肥不同用量对青稞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冬青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冬青18号的单穗粒数、穗粒重、秸秆重、穗长、千粒重和亩产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亩施有机肥不同用量对冬青18号亩产由高到低依次为500kg400kg600kg300kg700kg200kg,比对照依次增产26.85%、20.84%、14.85%、11.29%、10.94%和7.59%.综合分析可得,在本试验条件下,亩施有机肥用量为500kg时,冬青18号各农艺性状最好,该研究将对冬青18号种植区青稞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氮肥机械深施技术对玉米增产效果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化肥用量日益增加,因此施肥方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达到增产、增收、节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我们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生产进行氮肥不同深度底施追施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品种"川农油3号"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0、6、12、18、24Kg/亩)对直播油菜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直播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的影响显著,但对于主茎每角果粒数、分支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明显,直播油菜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的增加而提高,主要在于单株角果数的增加,氮肥对直播油菜品质的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蛋白质、芥酸、含量增高,含油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控制灌溉可以降低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合理的控制灌溉栽培技术全生育期可节水2400立方米/公顷以上,增产稻谷529.5公斤/公顷以上,是水稻栽培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高产早稻新品种嘉育253,进行了不同播期、施N量与播种量的大田试验,通过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稻谷、糙米及精米植酸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就单因子而言,播期为4月15日的产量最高,而施N总量为13kgN/667m2或播种量为6kg/667m2的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就播种期、播种量与施N总量三因子的综合影响而言,4月8日播种、施N总量为13kg/667m2、播种量为6kg/667m2的实际产量最高;就植酸含量而言,糙米植酸含量在不同播期间、不同施N量间存在显著差异,随播期延后或随施N量的增加,糙米植酸含量呈递减的趋势;不同播种量问糙米植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播期、播种量与施N总量对精米的植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高产配套的农艺措施对精米植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不会明显影响精米中的矿质营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了九个杂交种及两个对照:366*368,397*398,399*403,400*403,401*403,402*403,408*408,9702,吉单180(CK1),本育9(CK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种杂交种的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出了一些较优的杂交组合方式,又在通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农艺的相关分析得到了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5895*)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2064),出籽率(r=0.3075)和穗长(r=0.2828)与产量呈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7249,r=0.7726**)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对玉黄金、黄金甲、稀施美三种化控剂以及在三种化控剂中加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玉米的矮化及增产效果。通过进行田间试验,玉黄金、黄金甲矮化效果好,较对照矮7-9cm;稀施美增加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7.3%。化控剂与尿素、磷酸二氢钾一同施用,玉黄金+尿素+磷酸二氢钾增产效果最好,增产6.5%。  相似文献   

14.
《西藏科技》2005,(5):59-60
控制氮肥施用量是控制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关键技术。试验表明,盲目增施有机肥会造成蔬菜硝酸盐超标。而将磷肥全部、钾肥2/3、氮肥1/3作基肥;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用量一般为3000-5000kg),2/3撒肥,1/3沟施;重施基肥、轻施追肥能明显控制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尤其是生育期短的速生叶菜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应在采收前15~20天进行。不同蔬菜控制硝酸盐含量施肥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施用硅氮肥的处理较对照(处理1)分蘖期提前1-2天,不施硅肥的处理提前抽穗1天。处理3在喷施植物营养素(Super Tho与Super Chito按1:1混合)后,分蘖数明显较其它两个处理增多,且株高、叶长也有明显变化。施用硅氮肥和硅氮肥+植物营养素的处理较不施硅肥的处理结实率提高2.4%-3.7%。在实脱产量方面,施用硅氮肥和硅氮肥+植物营养素的处理较对照增加12.17-47.53公斤/亩。  相似文献   

16.
在秋季复种的白菜、萝卜两种作物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增施钾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氮磷等肥料基础上增施钾肥对两种蔬菜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氯化钾10kg/667m^2和15kg/667m^2,白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2%和18.5%,白菜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2.1 kg/667m^2;萝卜施氯化钾10kg/667m^2与15kg/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7%和26.7%,经济最佳施用量为11.7kg/667m^2;白菜和萝卜施氯化钾5kg/667m^2和20kg/667m^2时增产率均较低;施钾对蔬菜干物质、可溶性糖和全氧化钾含量均有提高,氯化钾施用量对这两种蔬菜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高产品种密植、深耕、精细播种、灌溉等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与高产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玉米超高产群体具有较高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且其群体叶面积变化动态比较平稳;群体源与库通过增施氮肥均增加的同时,反映源与库在量上相对关系的粒叶比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结果为当施氮量为300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当施氮量为252.28 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施氮量为250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优质高产精确施肥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可解决水稻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量逐年增加,肥料利用率下降、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水稻650kg目标产量,精确施肥可用19.5kg/亩纯氮,N:P2O5:K2O:=1:0.4:0.6-0.8,且氮肥利用率最高。控氮增磷增钾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成穗率,促进生长和抗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旱地小麦生育期降水少且利用效率低、产量低而不稳、比较效益低等生产实际问题,山西农业大学旱作栽培与生理团队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多年大田试验,研究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探墒沟播技术可增加旱地小麦越冬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5~18 mm、拔节期3~13 mm,降低了越冬-拔节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了拔节-开花、开花-成熟耗水量;显著增加了穗长、小穗数,显著提高了穗数27万~36万/hm2,穗粒数3.1~3.5粒,千粒重1.5~3.0 g,提高产量14%~17%、水分利用效率12%~16%、氮肥偏生产力16%~17%.该技术减少总投入300元/hm2,增加总收入1554元/hm2,增加经济效益1854元/hm2.总之,旱地小麦探墒沟播技术有利于蓄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促进穗部发育,优化产量构成,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