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宝晋斋为北宋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知无为军时所建,以藏晋人法帖而得名,距今近千年历史。宝晋斋现存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一百五十余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对宝晋斋藏碑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著名书家、典型作品等基本历史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2.
为书画费尽心机 当然,作为一名书画家,米芾平生最爱的自然是书画。他的书斋名为“宝晋斋”,因为里面多是晋人手迹。他的儿子米友仁曾说:“父亲所藏的晋唐真迹,天天都摆在书案上,手不释笔,临摹学习。到了夜晚,就收在箱子里,放在枕边,才能入眠。”米芾出门时,往往还要带上书画。他到江南做官,在官船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大书“米家书画船”等字。黄庭坚为此作诗赠之:“沧江尽夜虹贯月,  相似文献   

3.
谈汉族藏化     
汉族藏化现象几乎贯穿于自有汉族和藏族以来的全部历史 ,从先秦到今天汉族藏化现象始终存在 ,可以举出大量实例。汉族藏化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诸多表现 ,其实质是接受藏族文化。汉族藏化有七个特点。汉族藏化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历史上汉族藏化与藏族汉化是同时存在的。今天我们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 ,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轼曾劝米芾:“入魏晋平淡。”性格桀骜的米元章最终听从师友的建言,遂以晋人书风为旨归,后来干脆就把书斋取名为“宝晋斋”。不过,米芾终究是米芾,学古而不泥古,直接宣言:“一洗‘二王’恶札!”  相似文献   

5.
蒲长春 《培训与研究》2006,23(10):37-39
印顺的如来藏思想扎根于对于如来藏观念历史和经典的解读。他认为,不论是如来藏的思想萌芽,还是如来藏的主流经典,都旨在说明如来藏的两个基本意趣:随顺世俗;融摄空义。印顺对于如来藏思想的梳理,体现出其如来藏思想空有无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藏族的宗教信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信仰形式丰富多彩。藏民族信仰的宗教有两种,即藏传佛教和苯教。分析了藏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尊师性、仪式性以及习俗性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通过系统阐述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我国历史的反思,来分析统治阶级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对其统治的影响。由欧美国家的经验、启示,来进一步探求藏富于民与藏富于国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要想实现藏富于国必须先藏富于民,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也为缩小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提出合理性政策建议,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来实现国民财富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甘孜州藏戏兴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繁衍发展迅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康巴藏戏、德格藏戏、色达藏戏等三大剧种7大流派。本文分别对德格藏戏、色达藏戏以及康巴藏戏的五大流派:巴塘藏戏、康定木雅藏戏、道孚藏戏、理塘藏戏、甘孜藏戏的起源、发展、流传作了调查考证。  相似文献   

9.
鼓藏节是苗族众多节日中规模最为宏大,气氛最为隆重,历史最为长久,参与人数最为众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一个节日,尤其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的鼓藏节最具代表性。鼓藏节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农耕生活文化和对祖宗天地崇拜的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0.
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主要代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先驱。受家庭环境影响和时代变化刺激,魏源在经世实践中形成了“藏富于民”的思想。魏源“藏富于民”思想内涵丰富,他主张藏富于农、藏富于商、藏富于工。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藏富于民”思想,合理借鉴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藏富于民”理念,综合吸收了其师友及清朝官员的“藏富于民”观念。魏源“藏富于民”思想具有时代局限性和落后性,但这一思想仍然有着进步的历史作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民族文化里,藏羌文化是基础,外来文化是养分,这些充沛的养分,使得大树枝繁叶茂,反过来增强了藏羌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认真考察总结藏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藏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绝非封闭自身、与外族隔绝所致,而应该归功于藏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再造力。“窥中原文脉,纳百川精华”无疑是对藏羌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2.
瞿氏铁琴铜剑楼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以求精、重用见长,收藏志趣、收藏内容、藏用原则、藏读成果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反映出不同区域历史藏书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在西北民族大学研究人员整理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影印本已出版了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参与研究整理的藏语言文学博士扎西东智告诉记者,对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还在进行中,预计将出版10册至15册影印本,这将是国内首部敦煌古藏文文献影印本,也将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影印本。西北民族大学整理出版的这些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是在敦煌莫高窟洞窟中发现的,后流失到了法国。这些古藏文文献是公元7世纪至10世纪的写本,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育文字、艺术、星相占卜,科学技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对于研究包括吐蕃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藏文典籍文化既是藏民族的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充分体现了藏民族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继承和发扬藏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必须依托各民族高校图书馆及相关的科研院所,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传承和保护优秀的藏文典籍文化。  相似文献   

15.
胡平法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25-28,32
台州有较早的藏书历史,最早的藏书是天台山国清寺的佛藏.宋朝以后藏书日渐增加,私人藏书猛增,逐步形成一定地方特色的藏书传统.主要表现为:爱藏乡贤著述及抄本、稿本;注重藏书传承;藏以致用等.  相似文献   

16.
藏纸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产品,它的制作工艺同样令世人惊奇,2006年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藏纸位列其中,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藏纸因不同的造纸坊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呈现出质量的差别,其中金东纸是藏纸中的优良纸品。通过对西藏著名的藏纸生产点金东造纸坊的实地调查,较详尽地介绍了金东藏纸的发展历史、制作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藏纸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奠定了基础,为藏族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民族文化一起构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藏文化对于提升西藏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西藏民族学院在校学生对藏文化认识的调查和分析,研究西藏在校大学生对西藏文化的认识程度,及加强藏文化传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藏缅语族各个族群的创世神话虽然叙述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从共同的神话素来看,却有非常大的共性。这其中不仅保留着藏彝走廊上各个古老的族群从南向北逐渐迁徙分化的共同记忆,更掺进了各个族群生活的经验和对适应环境的艰辛历史。本文在分析这些神话的要素之后,探讨族群在藏彝走廊迁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廷鼎著《杭防营志》稿抄本,原三多旧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由于王廷鼎和杭州旗营诸人往来频繁,所以书中保留了很多有关杭州旗营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当中人物传记部分,是对清代杭州旗营驻防历史,乃至清代杭州地方历史和八旗历史的一大补充,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驻藏大臣制度是清朝政府在西藏最有效的施政工具,不论是堪平内乱、抵御外辱,还是抚恤百姓、维护宗教等其作用功不可没。作为治理边疆的一种措施,驻藏大臣制度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总结有关驻藏大臣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当今中央管理西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