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万秀 《甘肃教育》2006,(1B):10-10
1.听力语言康复是聋生开发智力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聋生虽然也有本能的信息获得能力,但是自幼听觉机能破坏。丰富的自然信息无法通过听的通道进入头脑。头脑里只有客观事物及其表象,没有语言也就无法进行信息反馈。人有了语言才可以分层次地包装很多信息。然后用语言获得更广泛的信息,进而去认识事物。因此,聋生的听力语言康复作为康复教育的首要任务,采取多种语言教学活动形式。不断提高听觉技能及言语能力,使其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能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聋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不能有效地获得外界声音的刺激,致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孩子耳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面临语言功能的丧失。而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人们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人类的个体对语言的掌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需进行个体的强化训练,但聋生不同,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他们很大一部分听力丧失,阻碍了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聋生虽然听力受损,双耳失聪,无法从外界的有声语言之中获得信息,他们是有学习说话的生理机制。启音博士在教学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媒体不可比拟的。启音博士可以调动聋生的视觉通道,激发聋生学说话的兴趣,从而达到补偿缺陷,发展能力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丧失了通过听觉感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导致春后天学习语言受到严重障碍,写出的句子颠三倒四,词不达意,意思不连续等。究春原因,主要是低年级写话基础差所致。如何提高聋校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笔者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5.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人们通过语言交流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掌握知识和调节行为。聋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长期失听,致使语言水平低,与他人交流存在诸多障碍。为了确切了解聋生的词汇掌握状况,从中透析其语言现状的症结所在,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近期对本校聋生进行了初步调查、测评。一、测试对象本次测试对象为我校四至七年级的全部聋生,共36人,平均年龄14岁,入学时的年龄在8~13岁。其中1人佩戴助听器,7人接受过学前语言训练(这些学生系听力损失程度重等原因,加上语训效果不佳,无法回归普通小学,而到聋校就读)。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4组聋健儿童在自然游戏交往中障碍表现的实验观察,分析了聋健儿童自然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表现形式,认为对严重听力损失的聋儿,聋健合一的自然交往,对聋儿的听觉语言康复作用不大,只有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聋健儿童双方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才有可能架起聋健童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聋儿的听觉语言康复与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7.
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开口说话,这是许多家长和康复教师共同的心愿.人工耳蜗的植入为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听力补偿条件.但能听到声音,并不意味着理解语言意义,无论聋幼儿年龄多大,听觉年龄从听力训练开始相当于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可为聋幼儿语言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陶静 《新疆教育》2012,(19):24-24
聋生感知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听觉发生障碍,这使聋生反映外部世界的渠道减少,缩小了直接认识客观事物的范围和质量,限制了通过语言获得间接知识的可能性。所以,从损失了听觉的角度看,聋生对外部世界信息传入的途径有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感知觉贫乏,不完善,听觉产生了障碍,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就成了反映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聋生的视知觉可以起到以目代耳的作用。他们的视知觉,由于生活需要,经常训练,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的显示出来,充分调动了聋生的视觉感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聋生的听觉缺陷,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聋生又称听障儿童,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双耳听力损伤,或是听觉障碍,听不清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不能形成语言,大脑里建立不起语言信号系统。但他们残余的听力、良好的视觉和其他健康的感官决定了聋生能学会语言,能和健听人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语言的发展和健听人不同,要依赖残余的听觉,还有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感受声音会用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汤海英 《黑河教育》2012,(12):85-85
聋生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对外交流和信息的获得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制约和限制了他们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教师在编制语文课程教学方案时,要立足于聋生的特殊性要求,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指引学生逐步掌握语文知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聋生由于失聪而丧失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导致了聋生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这种"因聋致哑"的双重缺陷严重的阻碍了听力残疾学生的发展.聋生语词记忆能力差对于学习语文往往是学得慢,忘得快.聋生由于语言实践的时间、次数太少,极易回生,记忆保持时间短易遗忘,语言贫乏.其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的提高比起健听学生更需要不断地实践练习.因而引导聋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曹兆欣 《宁夏教育》2012,(7):122-123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学习语言,最初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听觉来模仿语音开始的,在理解了语言语音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学会了使用语言。聋生因听觉障碍,闭塞了学习语言的听觉通道,使他们无法接触到像健全人一样学习语言的具体环境。这样就使聋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的确切含义,在运用语言时,就出现了缺少句子成分、辞不达意、词语颠倒、堆砌词语等语言错误现象。因此,理解语言对聋生学习和提高语言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听觉语言训练课是聋校教育的一门新型课程,目前已在全国不少聋校中开展。我校的试验是在一九八五年正式开始的,已进行了多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现分述如下: (一)听觉语言训练的开展是必要的可能的: 听觉语言训练课就是借助现代化的助听设备,利用聋生的残存听力,发展其有声语言的一门课程。聋哑人由于从小丧失了听力,学不会人类的口头语言,造成了听觉和语言方面的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如何通过教学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呢?根据先进国家与兄弟省市的试验情况与取得的成效,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一九八五年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了教学改革试验,大多数聋生的听觉和口头语言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聋生的听力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损,也就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在接受语言和表达语言方面的障碍,不利于他们与主流社会的融合。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聋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聋生融入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灵活处理普特教材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活书,活教书。”聋校教学不能照搬普教教材,而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由于听觉障碍,聋生不能接收有声语言,不能依靠声音、语感来判断或使用语言。新入学的聋生,一些未接受过学前语言训练,读、写都不会,一些虽经过学前语言训练,但掌握的词句较少,无法满足语文学习的需要;而健听学生入学前就有了听、说能力,教师只需提高和发展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所以聋校低年级段应使用聋教材,打好句子基础,形成句子概念;  相似文献   

16.
于洋 《成才之路》2010,(31):25-25
由于听力所限,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大部分聋生惧怕写作,他们写出的句子既不完整、不生动,又缺乏情感,而且语序颠倒,让人不知所云。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最基本的句子教学抓起,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的原因,必将更加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聋生语言能力训练也是聋校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话题。那么如何有效培养聋人学生的语言能力呢?笔者以为,通过语汇训练,读写并举以及课内外阅读等各种教学活动,这些都是提高聋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聋生的听力缺陷使得其对语言的感知、掌握等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在教学实践中聋生的课外阅读只能以目代耳,七年级聋生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但是聋生因自身的缺陷容易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存在阅读范围狭窄、阅读时间短暂的现象。要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需要结合聋生的特点,通过创新培养的手段,如丰富课外阅读教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阅读练笔结合等方式培养七年级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七年级聋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听力的重要性 听力是指启动听觉器官,接收语音信息的一种能力.其能力运用的有效性一般取决于倾听是否专心.听力是一个综合的技能,包括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感受的重要途径.听力不仅是其他三项技能的基础,而且能促进其他三项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将残疾儿童少年安排进普通学校,使其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现代康复医学证明,聋儿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听觉语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大部分聋儿可以达到聋而不哑,小部分可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经过听力语言康复的聋儿进入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