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近代报刊滥觞于西方传教士在岭南的办报活动。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启蒙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动了中国报刊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也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印刷业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岭南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1840年,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传教士受到各项条约和治外法权条款保护,形成了外国人在华的重要集团。费正清在《1970年代的任务》(Assignment for the 1970’s)中呼吁历史学界加强对近代来华传教士的研究,随后带动了国内外的历史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随着对传教士复杂身份和立场的不断认知,相应的研究范式也由1980年代的殖民侵  相似文献   

4.
试论传教士报刊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作为传教手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其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传教士报刊是近代中国新式报刊的先驱,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在中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型报刊最初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在华办报的主角,其报刊不仅开中国近代型报刊之先河,而且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主要报刊简介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Monthly Magazinc)基督教士东来之初,活动范围局限于东南亚华侨集中区,其办报活动也就开始于此地。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以华人为读者对象的中  相似文献   

6.
1895年,美国在华传教士金多士于出版关于美华书馆前五十年回顾与在华传教士印书馆活动的著作《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The Mission Press in China).该著述分期论述美华书馆(前身花华圣经书房)前五十年的活动变迁,勾勒出美华书馆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中国印刷出版业的贡献;介绍8家在华传教士书馆的情况与大英圣经公会书社等圣经书社的出版活动.金多士《在华传教士出版简史》记录的史料信息对人们认识在华传教士报刊及其印刷出版活动,进而认识中国近代出版史,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陈凤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102-103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中国报刊业也就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兴起。报刊业作为一个行业的兴起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突出的一点就是改变了小说作品的传播手段,报刊因此成为了小说传播的主要媒介。同时中国近代小说传媒的变化,对作家、读者和作品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西方传教士把办学作为其贯穿始终的传教士方式,而这种传教士方式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梳理了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办学历程,据其发展程度和特点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而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深远影响,首先是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其次加快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地进程,并且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宗教导向.认为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兴办的种种“报”更类似于今天的期刊杂志,这些传教刊物在中国新闻史中占有重要地住,它与其后的在华外商所办各类商业日报对后来的国人办报活动起到召唤作用。文章通过对其演进规律、发展脉络的透视,思索西风东渐下的外报来华活动。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无论是报业实践还是报业理论,他都起到了“裂山泽以辟新局”的作用。在他传奇的报业生涯中显示的百折不挠的热情、忧国忧民的报人情怀,在他先进的报业思想中显示的敏锐和智慧以及卓尔不群的精神都展现了一代探索者的才华和风范,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应该说梁启超为繁荣近代报业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小报是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主阵地和主营通俗文学的文化实体,登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可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小报,这是中国近、现文学研究的一欠缺憾。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了中国的印刷术,认为中国的雕版印刷不逊于欧洲的活字印刷。传教士曾引进过拉丁文铅活字印刷和铜雕版印刷,但对中国印刷业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他们利用中国现有的印刷网络出版教会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劝化了一些工匠信教,为教会出书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通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通俗小说分为南北两派,分别以上海与天津为创作出版中心。南派通俗小说起步较早,在民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形成狂潮。北派通俗小说虽比南派起步晚,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却以作品质量胜出南派,至今大多数作品仍在读者中流传。北派通俗小说勃兴原因与清末民初天津报刊业的繁兴与竞争密不可分。大批通俗小说不是由出版机构付梓,而是由各报馆连载后出版单行本,便成为民国时期北派通俗小说创作与出版的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绝大部分作品主要依靠报刊刊载,他还承担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在精神上、经济上支持了一些报刊。在报刊林立的20世纪30年代,他所开创的现代的、体现大众话语权的文化空间,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其在我国现代报刊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教会女子大学是促进民国时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华教会女子大学为保守落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输入了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式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一时期教会大学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存有诸多消极影响,但它对妇女解放运动,乃至对中国历史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外国侵略势力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特权,这是它们掠夺中国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的国际通讯行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下,还未呱呱坠地就胎死腹中了,外国人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国际通讯行业长达几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略论租界对我国报业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中国存在的百余年时间内,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具体到给中国报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中国大陆重要民营报刊的发祥地和栖息地;第二,它客观上为进步报刊提供了庇护;第三,它传播了近代报业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