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三元 《教育导刊》2009,(12):31-32
本期问题:幼儿园艺术活动中“认知浓缩”的做法是否可取?最近。观摩一位教师组织的活动“花的联想”。教师先是播放一小段关于花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课件,然后提问:“花是怎样开的?”她要求幼儿做出花开的动作。有的幼儿把双手合在胸前然后打开:有的则是蹲下身子把双手合在头顶,随着身体向上伸展,双手向上转圈做花的生长动作。教师的意图是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花的生长,侧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然而,  相似文献   

2.
与青春同行     
此文的题目源于我多年前写过的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现在,我每天都在记录“花开的声音”,不过在我的笔下,所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丁学东曾听说过这样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  相似文献   

4.
李渔的《芙蕖》中有一句:“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教材的编者将“群葩当令时”,注为:“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葩,花。当令,正当时令。”将“过而不问之秋”,注为:“经过也不问、无人欣赏的时候。秋,时候。”乍看起来,上述注...  相似文献   

5.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6.
新版中专通用《语文》教材一册《芙蕖》一文,在“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句下注释:[群葩当令时]正当各种花开的时令。葩,花。当令,适合时令。教参该句译文:“各种花卉正当花开的时令,只在开花那几天(有人过问),此前此后都...  相似文献   

7.
等待花开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优美的散文: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农夫说。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莱,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一位老师要他的学生用“想”造个句子,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听花开的声音。”老师听了很是生气:“乱弹琴!花开的声音怎么可以听?错了,重说!”  相似文献   

9.
立夏 《成才之路》2010,(32):I0001-I0001
隐约听到过一个女声在婉约地唱:“拈朵微笑的花。想一番人世变幻。”初听时年少。以为花开便是微笑。再听时已沧桑。方才明白。花非花.笑非笑,能拈到的,只是一种心境罢了。  相似文献   

10.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这句话至少让我们明白了繁事做简、平淡是真、心底无尘身自安的道理。圣雄甘地曾经说过:“简单是宇宙的精髓。”大干世界,错综复杂,一切美丽的事物都是简单、自然、朴素的。其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简单。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崇尚“简单”——简单工作,简单做人,简单生活。  相似文献   

11.
【真题回顾】 有人说:“花开不是为了凋零,而是为了灿烂。”请以“——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填充横线内容,使命题完整;自定文体;自主立意;不得套作与抄袭。  相似文献   

12.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年前,我曾在《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一文中说,我本来是一名“文学青年”,老想着当“作家”,但命运让我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于是我便把教育当做诗来写——我的《爱心与教育》最初的名字就叫做《心灵写诗》。我在拙著《花开的声音》的序言中也曾写道:“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开始本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案例:案例一:“花为什么会开?”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生1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生2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说:“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想看看谁更漂亮。”生4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生5说:“她也长耳朵,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16.
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陨落了: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这样的话,我只悄悄地说给你听。 王老师跟我说:某某喜欢谁了。我心念一笑:又花开一朵。 唐人杜牧《赠别》诗中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初三,十四五了吧,称之为“豆蔻花开”应该还是恰当的。然而再稍往后一点,你会发现,古时女子十五称为“及笄之年”。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第一册的课文《花的话》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作者借花儿们的对话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情思。教师用书上说“作者是借这默默无闻的二月兰,歌颂人民教师谦逊的品质和朴素的作风,表达对终日辛勤劳动的人民教师的敬爱之情”,这固然合情合理,但笔者以为“花的话”告诉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我以为,“花的话”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思考,这思考的答案不止一个。且让我们先听听宗璞笔下的“花的话”吧。榆叶梅:“春天的花园里,就数我最惹人注意了。你们听人们说过吗远望着,我简直像朵朵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  相似文献   

19.
“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一名高二女生写的作文.第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合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上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写道:“合欢花!玉簪花!”  相似文献   

20.
常媚 《班主任之友》2013,(11):53-53
纵观两起事件都是发生在中学生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只想到了坏的一面,没看到问题本身向我们传达的讯息:“听,这是孩子们花开的声音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