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5):86-87
2006年7月1日,一个让所有云南普洱茶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钓鱼台国宾馆和云南龙润茶业集团签定了协议,指定龙润普洱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普洱茶,这是整个云南普洱茶的至高荣誉。  相似文献   

2.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7):49-49
7月9日.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卫生厅、各大医院领导以及活动志愿者在工人文化宫举行了“欢乐饮普洱.科学保健康”品普洱,测功效大型公益活动工作会议.专家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志愿者领取了第一批由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提供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43):98-98
由于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先生发明的普洱茶“渥堆技术”将云南的普洱茶生产从山间的茶马古道升级为现代的高速公路。从此,云南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质量稳定、保健功能提高的阶段,吴放英先生成为了有卓越贡献的划时代的历史人物,因此,吴放英先生的遗作《现代普洱茶创始人吴放英亲制茶品》绝版纪念套茶也成为普洱茶藏家争购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标 《大观周刊》2006,(23):46-46
2006年4月28日“第五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云南思茅市首届北京普洱茶文化周”。在北京八大处公园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30):67-67
一、普洱茶投资介绍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有着千年的生产饮用普洱茶历史.由于具备独特的加工工艺、发酵方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使得普洱茶在所有茶饮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王迎新  陈谨 《大观周刊》2006,(28):48-49
普洱茶热的升温,为云南茶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环境和机遇。人们称叹,普洱茶热了!  相似文献   

7.
9月22日.一次划时代、高质量、高品位的普洱茶盛会在昆明隆重开幕。本次茶博会是云南首次由省政府主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普洱茶博览交易盛会.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茶博会期间颁布实施了新的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源于中国西南,有4000年的历史,是云南的特色茶种。文章回顾了普洱茶发展历史,在分析普洱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普洱茶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其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钱红梅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1):I0031-I0031
“2006中国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简称“茶博会”)将于今年9月22日至26日在昆明金实小区“云南茶叶交易市场”举行。  相似文献   

10.
在六大茶类各领风骚的茶江湖里,异军突起的普洱茶越来越叫老牌铁观音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不管是市场份额的再分配还是一场新的圈地运动,普洱茶已不动声色分了半壁江山。甚至在铁观音的老本营福建.云南茶的进入,让习惯于高香茶韵的茶客们纷纷折腰.普洱茶的艳色滑汤.就这样征服了一众挑剔的嘴。有人就此惊呼:“狼来了!”  相似文献   

11.
刘标 《大观周刊》2006,(25):50-50
北京自古就有斗蛐蛐、斗鸡、斗茶等民间活动。2006年5月1日至3日,普洱茶收藏家纷纷拿出手中珍品、百年普洱从全国各地汇集八大处,进行现场斗茶,最终产生普洱生茶王、普洱熟茶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是茶叶的故乡、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普洱茶特色鲜明,历史悠久,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是全国增长最快的茶品类之一,占据云茶总产量的一半,是云茶亮丽的名片。行走在云南红土高原上,穿梭在云茶的主要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地,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蓝皮 《大观周刊》2006,(21):I0036-I0036
我以前是不懂喝茶的,再好的茶到我嘴里也都一个滋味。在我看来,除了解渴,我感觉不出茶还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原先老婆和我一样也不怎么喜欢喝茶,每次去朋友家玩,遇到有人给她泡茶喝,问喝得浓还是淡,老婆一律是说:只要一点点茶叶。因为又是怕喝多了睡不着,又是怕茶太浓口感不好。我呢,遇到相同的情况没老婆麻烦,反正浓淡一样,也就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14.
李涛  陈静波 《云南档案》2008,(10):31-31
<正>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里有一张制作精美的普洱茶商标,商标为32开大的一幅图画,画中一年轻貌美女子和一老寿星立于青翠遒劲的长寿松下,注视着一小童牵着的小鹿,图画左右各标有"云南改良"、"普洱贡茶"四个字。这张注册为美寿牌的普洱茶商标设计精美,工笔细腻,色彩柔美,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更难得的是,我们可以从与之相关的一组档案中,深入了解到这张商标背后的一段普洱茶往事。  相似文献   

15.
沈培平 《大观周刊》2006,(45):60-60
普洱曾经是一座名山。因其产出的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喜爱者日众,普洱才成为茶叶的名称。也正是普洱茶的兴盛,清政府于雍正七年(1729)正式设置普洱府。今天。普洱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种茶叶,人们赋予它的含义,似乎更多地把它看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引领着一种生活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1月23日,初冬时节,花城广州的天气有些阴凉,琶洲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却热得让人受不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举办的“2006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会场却人声鼎沸,佳茗流香。置身其间,拂面而来的是无法阻的云南普洱茶刮起的阵阵热风。  相似文献   

17.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40):77-77
自1959年至今,钓鱼台国宾馆不仅是举办国家级会议及政府首脑接待外国元首的重要场所,更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06,(44):52-52
云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与电影《亮剑》投资人蔡伟杰先生交谈中,蔡先生表示:“我是做文化产业的,一件收藏品的文化含量很重要,我一直在收藏茶壶,我收藏的茶壶一般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有独特创意的,比如有一把吴扣华的壶,现在就值几十万元,但一直苦干没有好茶来匹配。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31):56-57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健康的普洱茶。是云南龙润茶业集团的使命! “安全、卫生、健康”短短6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可真不简单,要做好。那就更难。 龙润茶业做到了,86道质量把关,保证了龙润普洱安全、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