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大学生沉浸于手机媒体环境而不自知,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本研究构建了手机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四大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和消费价值取向的具体影响。探讨在急剧发展的手机媒体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培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方兴未艾,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内容、主体以及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网络青年亚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表达方式、价值理念等。文章拟从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现状和文化特点方面思考该文化对目前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微文化是新时代以微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大众文化重要传播形态之一,大学生在通过微文化获得即时数字信息和丰富精神体验价值整合的同时,也遭遇着碎片化、去中心化、表象化、娱乐化、市场化等微文化引发的价值颠覆影响。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话语转向,引导大学生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意识形态正确导向,在客观认识微文化的整合与反整合、理性判别微文化的颠覆与反颠覆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泛娱乐化思潮裹挟着一些错误思想通过自媒体平台等载体,渗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侵蚀大学生价值信仰、消解主流价值观认同、误导科学思维方式等消极影响.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党史教育、红色文化等内容建设,加强全媒体平台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校亚文化形态,由手机媒体衍生出的手机文化正全方位地渗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理念。要对手机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有清醒认识,并从主流价值引导、畅通教育平台、双律机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四个维度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层面来讲,不但决定着大学生选择和定位自身就业目标,而且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心态。所以,正确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文章深入研究和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下,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应该制定哪些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04名回、藏、维吾尔、蒙古、汉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跨文化的测量和考察发现: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民族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内部自我价值感的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正确评价自我和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在自媒体信息传播中存在着虚假性、低俗性、情绪性等价值取向困境.友善价值观应成为大学生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教育,不仅是提升大学生尊重、宽容、诚信、关爱等道德素质,成为有品位、有格调、有担当、有善心的自媒体活动人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正能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思想行为及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手机媒体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针对手机媒体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发展构想,力图使手机媒体能更好的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普及发展,自媒体正在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方式,正确地运用自媒体能够为社会的生产及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简要分析现阶段国内及国外的研究发展动态,阐述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明确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指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确路径,旨在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应用迅猛发展;大学生作为自媒体应用主要的使用群体,他们游弋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笔者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利用自媒体工具拓宽教育渠道进行探索的同时,探究党建工作中面临的多元文化价值及传统教育体系亟需革新等问题,提出选用微信公众平台为重点的,实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激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功能。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班级文化既是大学班级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文化、社会文化内在的现实写照。探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化发展,培育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释放思想自由、渗透主流价值、促进对话交往、提升精神品质等功能。然而,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在顺应中逃离自由,在功利中逃离价值,在形式中逃离对话交往,在追求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等问题。为此,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选择高雅文化,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14.
改革时期多元化的媒介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众媒体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日益凸显。面对大众传媒多元化的挑战,学校德育必须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还必须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新闻传播自律、社会监督等各种形式,多管齐下,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习文化生态作为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根基,在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经济背景下,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实用主义价值观对学习价值观的挑战,储蓄式学习文化范式对学习文化的制约,学习环境中人文精神日趋式微.优化大学生学习文化生态,应重构学习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转型学习文化,构建自主学习的文化范式;美化学习环境,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的智能化发展,"智媒时代"已然来临。一方面,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众多机遇,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推进"精准思政"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智媒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立场、智能推荐机制漏洞加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教学情势变化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等挑战。基于此,政府应加强思政教育指导,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媒体平台当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价值理性;高校要布局网络思政教育,探索"精准思政"模式。最终集各方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闫超栋 《教育探索》2008,(6):123-12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传媒手段的日益进步,时尚文化不断地冲击着平静的大学校园,对大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导致大学生主体的迷失;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控制时尚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是: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家庭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座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文化以及篮球文化的概念、篮球文化的特征以及CUBA篮球文化对大学生受众影响进行分析,得知CUBA篮球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并且促进了大学生个人社会化的发展;并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并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价值相对主义和大学生道德价值混乱、大学生道德教育责任迷失等诸多挑战。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宽容意识和道德共识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道德协商是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双重任务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讲授有关西方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知识。而各种类型的英文媒体,例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台、电视节目及其电影,不仅是展现英美等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貌的窗口,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否认的一项事实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是英文媒体所传播的各类英语信息的积极消费者和接受者。本文提议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英文媒体来培养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批判能力。通过传媒知识的普及、对各种媒体体裁的分析,以及对媒体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辨别英文媒体传达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当今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美国特征",培养大学生形成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来解读和诠释西方文化的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理性地评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